2017-2018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66731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普通班)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60分)1导致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C各国都推行变法D赋税制度的改革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3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

2、系减轻4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C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5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6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7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威武的秦军A奖励耕织 B实

3、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军功爵制8商鞅变法中直接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是A.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B.移风易俗C.制定连坐法 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9(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10“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11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

4、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12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 BC D13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加速了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学会了汉族的文字和风俗D生产生活稳定性增强14读下图,

5、能获知北魏孝文帝时期()魏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手工铸造业发达商品交易活跃城市经济繁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商业发展A BC D15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显著。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有利于封建化B有利于民族融合C有利于统一黄河流域D有利于商业贸易发展16春秋战国时期与“尽地力之教”相关的是A管仲B李悝C吴起D商鞅17史记曾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皆怨望。”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为何会有如此现象( )A.商鞅变法时,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B. 商鞅变法时,以军功授田定爵位,使得贵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权C. 商鞅变法时,实施“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用以控制贵族D. 商鞅变法时,鼓励平民努力耕织,奖励

6、生产,使贵族无法从事工商业18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有利于( )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强化对基层的管理 发展封建经济 提高军队战斗力A B C D19世人对战国时期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造成这一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采取(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20“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两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

7、强军队的战斗力21、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2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提高新兴地主的地位C、推进土地私有化 D、实现富国强兵23、(右图)该改革家变法的主要措施包括“选贤任能”,改革旧的世卿世禄制度“尽地力”的农业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土地加强法治,制定法经创建强大军队“卒”A、 B、 C、 D、 24、下列改革中,含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A.吴起变法 B、商鞍变法 C.管仲改革 D.王安石变法2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

8、件是(1)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2)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及其经济实力增长(3)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专政(4)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国先后变法A、(1)(2)(3) B、(3)(4)C、(1)(2)(3)(4) D、(2)(3)(4)26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B.从各等级公民中抽签产生C.由各等级公民轮流担任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27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Com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D.使雅典民主政治

9、最终确立28梭伦改革中有利于限制贵族特权的措施有( )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重新确立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A B C D29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A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鼓励发展工商业C以财产多寡划分雅典公民的等级 D颁布“解负令30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A B C D二、非选择题(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

10、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材料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 请回答:(1)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内容有何特点? 根据这一

11、规定,雅典社会中的哪一个阶层的政治地位会大大提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梭伦改革对各自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所产生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4分)32在古代改革中,往往都会涉及土地制度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材料二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国有土地还授的规定。按照这个规定,凡成丁男子(年十五至七十)

12、则从国有土地中授给露田(只准种庄稼,不准栽树之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此即所谓“正田”。如果需要休耕,则加倍授露田,称为“倍田”。田雨谈北魏均田制的内容与性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对土地制度所做的改革。(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魏均田制的实行发挥的进步作用。(6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

13、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2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发展的影响。(4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史纪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说明商鞅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动?(4分)(2)材料三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