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59033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7-2018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7-2018学年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图到下图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铁犁牛耕的产

2、生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C 单位产量的提高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下列手工业的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是( )A 民间手工业B 官营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家庭手工业3因为政策相对宽松,我国古代商业在下列哪个朝代出现空前繁荣局面?( )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4“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诗无法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社会动荡,农村破败B 商业繁荣C 商人众多D 商业政策相对宽松5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3、 非常重视祭祀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6乾隆帝曾致信英王乔治三世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乾隆帝以天朝上国自居B 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C 鸦片战争打破此种局面D 当时中国社会制度优于英国7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瓦解开始于(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则材料反映出(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4、C 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D 中国手工棉纺织价格下降9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A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 解决军事工业中的资金等困难问题C 反抗外国发动战争D 培养军事工业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10左宗棠曾说:“臣愚以为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为此他创办了( )A 天津机器制造局B 江南制造总局C 福州船政局D 上海轮船招商局11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 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加强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2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日

5、常生活中,国民仍然把许多国产商品冠以洋字,如棉布称之洋布,雨伞叫做洋伞,铁钉直呼洋钉等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国人仰慕欧美的心理B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落后C 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结果D 国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飞跃13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了( )A 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B 洋务运动全面开展C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D 中西文化交流频繁14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嫁;(四)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 鸦片战争后B 辛亥革命后C 五四

6、运动后D 新中国成立后15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 )A B C D 16新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 )A 中央电视台B 上海电视台C 广州电视台D 北京电视台17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此器”应是( )A 电灯B 电报C 电话D 电视18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 中外合资B 承包经营C 合作社D 公私合营19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

7、: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 包干到户运动B 大跃进运动C 农业合作化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201958年6月毛泽东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59年达要到2500万吨,我们钢的产量要超过英国。”对毛泽东的这一批示解读有误的是( )A 中国当时特别注重发展钢铁工业B 此时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C 该批示可用于研究“大跃进”运动D 折射出当时英国工业实力严重下滑2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8、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 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 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2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带头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A 安徽、四川B 广东、福建C 四川、广东D 安徽、福建23“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B 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C 实行全面公私合营D 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24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

9、特色。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是( )A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B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25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A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B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 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26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

10、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A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C 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D 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27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广电事业的发展28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制定了改

11、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 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29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 )A “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B “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C “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D “哥伦布给我们带来贫困”30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791990年在任)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改革背景的是( )A 经济“滞胀

12、”B 福利国家的弊端C 凯恩斯主义失灵D 新经济的出现3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种说法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有利于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B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C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D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32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 斯大林时期工业化的需要C 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 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33有人认为,苏联发明

13、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 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34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者每一件内衣,都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 导致生产物资短缺B 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 优先发展轻工业D 实行市场管理35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点在( )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优先发展轻工业C 优先发展军事工业D 优先实现农业机械化36“20世纪

14、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 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37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 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 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 未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 进行工业体制改革38有人如此评价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论据主要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