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7757957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7-20182017-2018 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丰富的经典类型,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 于平行并列的层次,有的还互有交叉。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 “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被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 “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 “六艺”具 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

2、。就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 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 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 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 生一些变化或调整。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 悉,其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赋诗言志” “断章取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 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六朝人的文学 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 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

3、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 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更长 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反之,也有不 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 也就是文体经典。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秦汉文、汉赋、唐 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在各类文体自身的序列里,长期的实践也确 立了经典文体的地位。 “公开的经典”是指由统治者所确认的正宗经典,

4、 “公认的经典”是虽然未被统治者所确认,却是人 们所公认的经典。一直到清代,正统的文学批评承认的经典从文体上看是正宗的诗文,而小说、词、戏曲 及相关的通俗文学都难以列入。比较典型的四库全书 ,白话长篇小说与戏曲都不收入,词虽收入,但 显得非常勉强。但是,许多上流社会文人与一般民间文人仍然是把它们作为经典的。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 2 古代文学经典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选自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十分丰富,而且各经典类型之间除了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之外,有的还互相 交叉

5、。 B. 文学作品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六艺”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因而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 个角度看, “六艺”具有“大经典”地位。 C. 诗经等典籍是先秦时期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以“三寸 不烂之舌”轻松战胜敌军。 D.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有着鲜明的 文体特点,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经典。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发生的变化或调整导致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造成人们对文学作品 的接受也有差异。 B. 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可

6、见大经典往往是由小经典构成的,通过对小经典的研究累积能更好地理 解大经典。 C. 人们对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的推崇表明有些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时间 的检验。 D. 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这些不同的文体经典集一代人之功,形成世所 公认的一些文体特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对文学经典文体的探讨上, “大”与“小”也兼有价值评判的意义,文学经典可以作出大经典与小经 典之分。 B. 时代不同,审美风尚会有区别,时代经典也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如明清时期盛行的八股文随着八股 取士制度的废除而很快被人遗忘。 C. 公认经典

7、和公开经典之间可以并列也可以互相交叉,在四库全书中词既属于公开经典也属于公认经 典。 D. 古代诗文经过时间的磨砺,沉淀在人们心灵之中,已成为我们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答案】1. B 2. A 3. A 3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信 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 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 的细心和耐心。本题 B 项,错误类型为混淆范围,这属于正统的文学观念。 点睛: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

8、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 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如该题中 B 项, 混淆范围,这属于正统的文学观念。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对文 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 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 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 D 项,错误类型为因果倒置,原文为

9、“不同的时代审美 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 变化或调整。 ” 3.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 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 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 心和耐心。本题 C 项,张冠李戴,原文“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 。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 任 余显斌 他一声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

10、 越滚越远,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像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 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然,他笑着,手一扬。 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 ”为了避 4 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 唧吧唧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的小肚子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来,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

11、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从相遇到 现在,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狸,变成了一只爱亲近人的小狐狸。果然,他 拍拍它的头,在雪地上跑起来,快活地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两个点, 一红一黑,在雪地上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小狐狸舍不得,跟着 他,轻轻叫着像是在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往回走,回到自己隐秘 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 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四野皆白,小狐狸饿得叽叽叫。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 又失望地哼哼唧唧

12、跑回来。上午,雪地响起一声唿哨。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出来,球一 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 ”他把肉放好,很 大一只烤鸡。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 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它小心地看着,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肉的香 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它小心地爬下了土坎,一步一步靠过来。它很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 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 个钢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的碎裂声,还有老狐狸的惨叫声。 这夹子,是他下的。 必须有一定

13、重量,夹子的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这样 的皮子,想要猎到,难如登天,因此,市场价几万元一张。小狐狸的皮太嫩,没人要。因此,他想了这么 个办法。 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看着他,眼光中一片疑惑。 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元。他笑笑,数着票子。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在山林里等着他:一 年后,小狐狸就会长大。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毛,仍像珍珠一样; 只是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显然,它也认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地叫了一声。 他已跟踪它几天了,办法用尽也无法得手。 5 他举起猎枪。

14、 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他打不中,就追。 雪很厚,狐狸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眼看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狸一拐,转了个弯。他扑空了, 只听哐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 醒来时,他的一只手已断。这山里,下夹子的人很多,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详细描写了小狐狸的外貌,但对猎人的外貌没作细致的描写,这是因为猎人长什么样并不重要, 小说主要展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 B. 小说中多次写到了雪,狐红雪白,色彩鲜明,画面生动而美好。其中“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四野皆 白”的描写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 小说三

15、次写到了小狐狸面对猎人的眼神,前两次眼神“亮亮的” ,后来“闪着白白的光” ,这凸显了小 狐狸对猎人的情感变化。 D. 小说前半部分写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亲密无间,与后半部分猎人与小狐狸之间的关系变化形成对比, 这样的反差引人深思,深化了主题。 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猎人的形象特点。 6. 小说以“信任”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4. C 5. 善于伪装,处心积虑。他百般与小狐狸搞好关系的原因是想借助它使老狐狸放松警 惕,引出老狐狸并将其捕获,最终卖狐皮获利。他设置的机关,必须有一定的重量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 老狐狸正好。贪婪、自私、冷酷。他猎杀老狐狸,毫不手软,丝毫不顾

16、及小狐狸对自己的信任;他不立 刻猎杀小狐狸,是想等小狐狸长大,皮毛更值钱时,再来捕获它。第二年再见到小狐狸时,他毫不手软, 跟踪几天,办法用尽,一心只想猎杀。 6. 从形象方面:“信任”凸显了人性中的残忍和兽性中的纯真,在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和猎人处心积虑 设下的获取“信任”的圈套中,突出了猎人和小狐狸各自的形象特点。从情节方面:“信任”推动了情 节的发展。小狐狸对猎人的信任导致了老狐狸的上当;信任被亵渎也导致了小狐狸对猎人的仇恨。从主 题方面:“信任”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揭示、批判了人性中的自私冷漠和唯利是图,呼唤人与动物之间 的信任,呼唤人类纯真善良本性的回归。 【解析】 4. C 项“由信任到惊恐”不准确, “惊恐”应为“仇恨” 。E 项,心理描写不明显,另外描写方法和语言风 格没有必然的联系。 6 5.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 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