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河南省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55072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河南省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河南省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一下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A.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 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 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2分封从本质上来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并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材料主

2、要强调西周的分封制度A.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 主要依据血缘来分封诸侯C. 实质上仍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D. 促使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3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A. 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B. 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 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D. 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4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观念中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组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忠为令德”

3、频繁出现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口中。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A. 周天子的影响力增强B. 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C. 法家学说影响的扩展D. 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5历史学家认为:井田制“必须实行于浅耕农业时代,以浅耕农业,不致因用力多寡而影响收获量的悬殊。若在精耕时代,则沟洫灌溉之利及用力多寡皆足以影响收获的丰歉”。提出这种观点的理由是A. 农民缺乏耕作公田的积极性B. 井田授予各级贵族世代享用C. 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D. 铁器牛耕促进了公田的开垦6齐景公于公元前516年请教晏婴如何巩固统治,晏子回答是“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不失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齐景公实行

4、重农抑商政策B. 国家秩序与商业发展相关C. 商人的身份地位变化频繁D. 齐国已确立中央集权制度7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 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 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C. 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D. 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8汉武帝制定了“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史听

5、诉,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A. 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B. 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C. 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D. 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9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农业生产概况比较表农耕区域年人均耕田数年人均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23小亩32石中原农耕区30小亩45石西北屯垦区74小亩29石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经济重心逐渐转移至南方B.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 地理环境央定农业生产水平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曾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落模工艺。青铜器

6、铸造在春秋时进入鼎盛时期B嘉峪关汉墓中画像砖上有童子驱鸟护桑图、采桑图:慕后室画像砖有蚕茧、丝束。绢帛。还有像继丝的工具,墓中还发现丝织物。汉代甘肃西部存在养蚕业与缫丝业C下图是陕西西安唐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佣”和“骑驼乐舞三彩俑”。说明唐代已经进入彩瓷生产时期D“南海号”是一艘南宋初期的古沉船,整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中国古代造船业始终领先于世界A. AB. BC. CD. D11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农村市场获得发展

7、B. 海上贸易居于主导C. 坊市界限已经打破D. 区间贩运异常繁荣12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以下各项,反映隋唐时期我国经济较全面的一组是A. 釉下彩绘、水排、市镇、商帮会馆B. 青瓷、市舶使、草市、曲辕犁C. 素纱禅衣、丝路、水排、用煤冶铁D. 青花瓷、丝路、夜市、高转筒车13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宋代允许“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这种变化表明A. 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B. 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C. 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加强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141372年政府颁布法令:“佃

8、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改变元代佃户对地主“侍奉如承官府”的情况。这本质上反映了A. 宗法制是处理农民关系的主要手段 B. 伦理思想影响深远C. 政府法律上承认人身依附关系变化 D. 租佃关系更加普遍15宋代李处权作诗说:“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简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该诗歌讴歌的器具A. 标志着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了经济重心的转移C. 能够喷珠溅玉,浇灌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D. 依托水力,鼓风冶铁,促进了铁农具的生产和推广16苏洵在田制中

9、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A. 自耕农式经营B. “千耦其耘”式经营C. 租佃式经营D. 庄园式经营17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到了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材料表明明清时期的江浙地区A.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 重农抑商观念淡薄 D. 地域商人活动频繁18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此图可反映出A. 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B. 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 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 士人们普遍关

10、注和追求进士科目19宋初,“太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这说明宋朝通判A. 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B. 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C. 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D. 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20曾任首辅大臣的叶向高感慨地写道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据此可见在明代A. 入阁当值的官员始终官位较低 B. 内阁拥有票拟权后位高丞相之上C. 阁权与君权容易发生权力冲突 D. 内阁专权本质上缘于专制皇权

11、体制21下表摘自杨志玖中国古代官制讲座,属于这一官制的行政官员是行政职能行政含义1传旨或述旨奉谕与某人者2内阁奉上谕谕旨之特降而宣示中外者3奉旨因奏请而降者4明发交内阁传抄者A. 六部尚书B. 殿阁大学士C. 内阁首辅D. 军机处大臣22明代规定,地方官要定期回京述职,接受吏部与都察院考察,给予有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等问题的官员以不同处分。地方上,上级部门对下级官员定期考察,并造册上报吏部,作为考察任用的凭据。据此可知当时A. 伦理道德是考察官吏的主要依据B. 吏部实际负责监察文武百官C. 此举保证了官僚队伍的清正廉洁D. 已形成较严密的官员任免机制23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

12、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 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C. 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D. 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24“(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A. 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 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 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D. 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25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

13、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B. 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C. 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D. 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26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这反映了A. 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B. 失败有其必然性C. 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 D. 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27有学者指出:“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

14、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该学者认为A. 彻底消除了人们的封建意识B. 贯彻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铲除了封建帝制的社会基础28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A. 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B. 改变了中共对革命道路的认识C. 应是国共两党政治对峙的结果 D. 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29下列图示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年和b年分别指A

15、. 1924年和1922年B. 1937年和1938年C. 1927年和1928年D. 1949年和1950年30“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A. 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 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 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 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调整31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白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B. 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C. 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的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