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775090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86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全国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全国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全国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全国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全国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全国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 (2017(2017安徽中考安徽中考) )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 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出名,有名 (2)斯 是

2、陋室 斯: 这这 (3)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博学的人 (4)无案牍 之劳形 案牍:官府文书官府文书 16、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或曰: “陋,如之何?” 有人说有人说: “那里非常落后闭塞那里非常落后闭塞, ,不开化不开化, ,怎么能住呢怎么能住呢? ?” 17、 【甲】 【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惟吾德馨惟吾德馨”和“君君子居之子居之” 。 (用原文 语句填空) (2 分) 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

3、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 分) 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20172017北京中考北京中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 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

4、同的一项是() A. 天时不如地利自云先是闻秦时乱 B. 地利不如人和至若春和景明 C. 环二攻之而不胜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 (2 分) 委而去之翻译:_ 6依据全文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的理解恰当的一 项是(2 分)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 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 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7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 ,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

5、样的思想。 (3 分) 【链接材料】 2 勾践说于国人曰: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 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 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 食。国之父兄请曰: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 没,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 注:“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更”改正。“节”节

6、制。“劝” 勉励。“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囿”古地名。 “没”古地名。 答:_ 4.4.答案:答案:C C 【解析【解析】4 4 题中题中 A A 项项“时时”意思分别为意思分别为“时令时令”和和“时间时间” 。B B 项中分别为项中分别为“和睦和睦” “和煦和煦” 。C C 项中项中 同为同为“胜利胜利” 。D D 中分别为中分别为“护城河护城河” “池塘池塘” 。 5.5.答案答案: (守城者)弃城而逃(守城者)弃城而逃 【解析】此题需要学生注意补充主语是守城者。【解析】此题需要学生注意补充主语是守城者。 6.6.答案:乙答案:乙 【解析】题中

7、乙句子的理解符合文章的文意,甲句子句意过于极端且不能体现【解析】题中乙句子的理解符合文章的文意,甲句子句意过于极端且不能体现“得到多助得到多助”意思意思。 7.7.答案:得道多助答案:得道多助 【解析】题中两段文字共同体现的思想是【解析】题中两段文字共同体现的思想是“得道多助得道多助” ,此题需要学生注意的是,此题需要学生注意的是“共同共同”二字的含二字的含 义。义。 (20172017泉州中考)泉州中考)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

8、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 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 学,嚣嚣 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 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 退让, 第累年小试不售, 恐因愤激之久, 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不售:不中。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故

9、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 分) 四时俱 备俱夕日欲颓 颓 或 好作诗古文或恐 因愤激之久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 分)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3 分) 3 8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 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4 分) 答案:答案: 5 5(

10、2 2 分)分)B B 6.6.(4 4 分)(分)(1 1)全,都)全,都(2 2)坠落)坠落 (3 3)有的人)有的人 (4 4)担忧,恐怕)担忧,恐怕 7 7 (6 6 分分)(3 3 分分)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自自” 、 “复复”“”“与与”各各 0.50.5 分)分)(3 3 分)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分)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 (“务务”、“省省”各各 0.50.5 分)分) 8.8.(4 4 分)(分)(4 4 分

11、)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乙文侧重阐述分)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乙文侧重阐述 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意思对即意思对即 可。)可。) 附附: 【乙文译文乙文译文】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只因傲气太盛,自满自足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便不能有所成就。京城之中京城之中, 也有不少自满的人也有不少自满的人, 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 不过冷笑一声罢了不过冷笑一声罢了

12、。 又有当名士的又有当名士的, 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 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有学识的人见了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认为 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所以我们用功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去掉傲气,力戒自满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不为别人所冷笑, 才有进步。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才有进步。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

13、 所以特别写信告诫。所以特别写信告诫。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幸甚幸甚!幸甚幸甚! (20172017福建中考)福建中考)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飞流汩然下泻。

14、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 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顾 ,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即 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 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 6.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4 分)分) (1)沿溯阻绝溯:_(2)属引凄异引:_ (3)不及返顾顾:_(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 7.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15、项是()()(3 3 分)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8.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4 分)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 分) 译文: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 分) 译文: 4 9.9.甲文写甲文写“水水”,各写了三峡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山”,作者前往作者前往“换骨岩换骨岩”途中俯瞰途中俯瞰 到什么到什么“佳致佳致”?请简要概括。(?请简要概括。(5 5 分)分) 答案:答案: 6.6.(4 4 分分) (1 1)逆流而上)逆流而上(2 2)延长)延长(3 3)看,回头看)看,回头看(4 4)就是)就是 7.7.(3 3 分)分)A A 8.8.(4 4 分分) (1 1)这这(白帝和江陵白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