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7749951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学校:_姓名:_ _班级:_考号:_一客观题(32小题,共48分,每小题1.5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2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 B

2、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C古代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 D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3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省份 地点 铁器物种类 四川 绵阳 斧、锸、锛 四川 荥经 铁锄、曲炳刀、削刀 重庆 巫山 铁犁铧、长釺形器、铁削 重庆 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 重庆 云阳 铁削、铁锄 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4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 )A脆弱性 B

3、落后性 C封闭性D先进性5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6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B摊丁入亩政府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

4、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71372 年,政府颁布法令:“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改变元代佃户对地主“侍奉如承官府”的情况。这本质上反映了()A宗法制是处理农民关系的主要手段B伦理思想影响深远C政府法律上承认人身依附关系变化D租佃关系更加普遍8唐朝武周(武则天统治)以后,大庄园制经济日益发展。安史之乱后,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封建经济继续繁荣B政府税收大幅下降C军阀割据更加突出D新的经济形态萌芽9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这说明()A社会贵贱等级结构瓦解

5、B伦理观念和宗法制遭破坏C地主对佃农的控制放松 D佃户对地主的斗争性增强10东汉时期,政府把国有的荒地和苑囿以及山林川泽租借给流民进行生产,农民在最初几年享受免除租税的待遇后,就要向国家缴纳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赋税,并承担其他义务。政府出台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治理流民问题B防止小农破产C缓解土地兼并D增加财政收入11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A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 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 D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12祝总斌指出:“由于人的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与支配,封建统

6、治机器运行机制的外在体现,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从而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了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材料说明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A常常受到人为因素干扰B实际效果背离设计初衷C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D是王朝盛衰的根本原因13(2018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题24)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B宗法嫡庶关系确立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14(2018山东潍坊一模24)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

7、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15(2018湖南长郡中学全真模拟四25)(原创)自隋唐以来,尤其明清时期,“官本位”思想已经在每个读书人的心里牢牢地扎根了。读书做官已成为科举时代的主导思想。这导致()A不学无术之风发生了逆转 B一批锐意创新人才的产生C专制统治的基础得以扩大 D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16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A宗

8、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17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史研究的结论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18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A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B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

9、领域C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19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B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C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D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20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作法旨在()A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 B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C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 D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21宋儒扫除

10、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反映出宋儒()A否定传统经学B重申儒家义利观C强调主体意识D批判周孔之道22刘宗周对王守仁学说有一个十分洗练的概括:“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诂之后,一反求诸心,而得其所性之觉曰良知。良知为知,见知不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体即用,即功夫即本体,即下即上,无之不一。”这说明王守仁的心学是()A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B背离理学的基本思想C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D维护统治的官方哲学23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

11、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这说明王守仁()A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B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C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D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24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王实甫未受儒家思想影响B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25清康熙帝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神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

12、宏钜!”据此可知,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A得到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一致认可B开始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C理论体系日浙完善并走向科学化D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26“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但在唐以前,儒学以五经为经典,论语和孟子尚未正式列为经书,大学和中庸也只是礼记中的两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并重始于北宋,而四书之正式结集则成于朱熹。导致四书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两宋时期理学家辈出B理论化思辨化的儒学形成C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D市民阶层的数量不断增加27朱熹以从众、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义,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反映了朱熹的理学

13、在当时()A开始走向生活化和世俗化B成为统治地位官方哲学C强调与传统儒学划清界线 D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28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 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29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B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地位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30程朱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强调,某种程度上東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符合材料的是()A青花瓷、珐琅彩呈现争奇斗艳B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意趣C服饰风格夸张开放尽显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