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语文卷(二)(含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17744527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语文卷(二)(含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语文卷(二)(含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语文卷(二)(含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语文卷(二)(含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语文卷(二)(含答案和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卷语 文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湖北荆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月考)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是我国古代出版业的“黄金时期”与“经典时期”。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为我国此后的文化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 宋代立国之初,就确立了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宋代的出版政策,总体上同其“文治”政策是一致的。宋代书籍出版审查、管理、惩治的政治环境较为宽松,而其实际管治效果的宽松又使这种宽松变得更甚。宋代建立了一整套文官制度,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以文人为主的官僚队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人官僚体系。这个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不仅从政治制度上,而且从作者、出版者、传播者、读者等多方面为宋代出版业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

3、版团队。宋代通过科举考试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理 念,成为直接推动出版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力。科举制度确立了宋代读书人的基本学习范式,造就了他们基本相同的学习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同一学习范式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主导 下,宋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读书人世界。宋代书籍出版的繁荣与教育发达是互为因果的。书籍出版促进了教育发展,教育发展也促进了书籍出版,从而促使书籍出版与教育的共同发展与繁 荣。宋代教育的平民化也促成了书籍出版结构的全面性,即书籍内容、种类的通俗化、平民化,开发出版平民化书籍,按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生阶段策划出版不同的书籍,从而全面 开拓了书籍出版的社会

4、空间,使得书籍成为一种具有大众媒介属性的社会化的文化传播媒介,因而对书籍出版的推动与促进是社会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雕版印刷术作为人类媒介技术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一种在宋代得到普及并形成的一种完善而成型的手工业生产技术,一种在宋代以前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创新发明绝非偶然, 而是宋代科学技术全面进步的必然结果。宋代手工业作坊种类繁多,其规模和内部分工的细密均超过了前代。生产技术显著进步,手工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大为增加。在宋代手工业生产 技术普遍进步的基础上,宋代形成了一门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新型手工业生产领域雕版印刷业,而与之密切相关的造纸、制墨等手工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虽然雕版印刷业大致在隋

5、末 唐初已经产生,但是真正形成一种社会性的手工业门类,应该还是在宋代。同时,宋代城市的繁荣不仅为书籍出版提供了域市空间,从而使书籍出版中心赖以形 成;而且也为书籍消费提供了城市人口集合意义上的需求总量。同时,城市还为宋代书籍的销售与传播提供了空间交通上的中心地位,以及文化传播上的中心地位。(选自田建平的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在书籍雕版印刷、出版方式和书籍范式等方面为此后的出版业奠定了基础。B宋代文人们为雕版印刷业各领域提供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出版团队。C雕版印刷在宋代开始运用到商业方面与宋代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6、。D宋代注重平民化教育、开拓书籍出版的社会空间,书籍成为文化传播媒介。【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雕版印刷、出版方式奠定了基础”错误,原文第一段有“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版的出版方式及雕版书籍的基本范式”,原文指出奠定基础的有两个方面,不包括“雕版印刷”。B项,“各领域”错误,原文第二段有“从作者、出版者、传播者、读者等多方面”,由此判断至少在

7、雕版、印刷等方面文中没有明确指出文人是否参与。C项,“开始运用到商业方面”错误,原文第四段有“宋代形成了一门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新型手工业生产领域雕版印刷业”,这不能说明宋代之前的朝代就没有用雕版印刷书籍并贩卖雕版书籍的。故选D。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了科举考试、教育平民化、科学技术等对宋代书籍出版、销售等的影响。B文章具体分析了宋代的政治制度,以此论证雕版印刷业在宋代繁盛的重要原因。C作者认为宋代书籍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是互为因果关系的,是相互促进的。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段概括宋代出版业的状况,尾段概括城市作用。【答案】D【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

8、、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总分总的结构”错误,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最后一段是从城市繁荣的角度论述书籍出版的发展的,不是“概括城市作用”。故选D。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国策,宋代就没有庞大的以文人为主的官僚队伍的出现。B科举考试推动出版业发展,说明没有人才选拔考试,宋代就没有全国性的学习理念。C宋代读书人有大致相同的学习观等,说明宋代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基本学习范式的确定。D书籍成为文化传

9、播媒介是因为宋代教育的平民化促成书籍出版的结构变化。【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没有人才选拔考试,宋代就没有全国性的学习理念”错误,说法太绝对。文本第三段中的“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社会文化动力”,意思是人才选拔考试录取了大批人才,也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理念,但不能就此说“没有人才选拔考试,宋代就没有全国性的学习理念”。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几年,越

10、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

11、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因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材料二: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

12、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因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流波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因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材料三: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themtostop.)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away.)

13、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yourself.)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Tellanadultyoutrust.)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asafeplace.)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together.)寻找新的朋友。(Findopportunitiestomakenewfriends.)(美国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应对校园欺凌)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校园欺凌案呈现曝光增多、手段恶劣残忍、危害极大的趋势,应引起高度的重

14、视。B因老师在校园欺凌事件中不重视,不作为,使校园欺凌事件发展越来越恶劣。C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讲述的故事说明,话语欺凌也是校园欺凌的一种,危害同样极大。D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对实施欺凌的学生只是讲大道理,显得力度不够,未能很好地遏止他们的欺凌行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迅速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选项B,因果不当。校园欺凌事件发展越来越恶劣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如果把

15、原因只归咎于老师,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材料一摘编于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因欺凌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也说明校园欺凌事件与多方面有关。故选B。5下列对上述三则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C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D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因果倒置,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因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所以中小学学生的德自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