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教学案)2020届高考化学考纲--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7743539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教学案)2020届高考化学考纲--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教学案)2020届高考化学考纲--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教学案)2020届高考化学考纲--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教学案)2020届高考化学考纲--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教学案)2020届高考化学考纲--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教学案)2020届高考化学考纲--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化学用语(教学案)2020届高考化学考纲--解析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本专题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在选择题中主要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化学用语及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多年来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无论是内容还是难度方面都较为稳定,估计近几年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但在题型方面的多样化还是有可能的,如出现基本概念的简答题等,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

2、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6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7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8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9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的应用。【重点、难点剖析】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相互转化1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多个类别,例如:Na2CO3可以是钠盐、碳酸盐、强碱弱酸盐等。(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

3、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4)并不是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直接化合,例如Fe2O3、CuO等与水不能直接化合生成碱,SiO2不能直接与水化合生成H2SiO3。(5)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只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属于单质。(6)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

4、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7)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MnO等。(8)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所指的一定是化合物,混合物和单质则不属于研究的范围。如盐酸,虽然它们能导电,但它们是溶液,属于混合物,故它们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铜虽能导电,但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区 别 微观 无新分子生成、无化学键变化 有新分子生成、有化学键变化 宏观 无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特征 物质的形状、状态改变 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变化范围 汽化、液化、凝固、蒸发、升华及体

5、积、形状等变化 分解、化合等基本反应,有机反应 注意:(1)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OH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3)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特别提醒】物质的组成、分类中常见的理解误区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

6、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只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属于单质。4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5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MnO等。6无水乙醇属于混合物,冰醋酸属于纯净物,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二、胶体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胶体的性质和应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胶体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胶体与其他分散

7、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3“纳米材料”并不是胶体,只有将其分散到某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4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5“胶体带有电荷”的说法是错误的,胶体是一个体系,与溶液一样呈电中性,胶体粒子可能带有电荷。6胶粒并不是都带电荷,如淀粉胶粒,无电泳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若使之聚沉可采用加热法。7胶体和溶液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淀粉溶液、肥皂水、蛋白质溶液既是溶液又属于胶体。【特别提醒】有关胶体的命题角度1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不能写成FeCl33H2OFe(OH)33HCl,

8、也不能写成FeCl33H2O=Fe(OH)33HCl。因为FeCl3在沸水中完全水解,反应不可逆,生成Fe(OH)3胶体而不是Fe(OH)3沉淀。正确应写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胶体分散系稳定存在的原因: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断地进行无规则地运动;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沉,后者是主要原因。3胶体粒子带电荷,但不能说胶体带电荷,整个胶体是电中性的;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电荷,如淀粉胶体无电泳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4有些胶体遇足量强酸,先聚沉生成沉淀,最后沉淀溶解形成溶液。如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2SO4,先生成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9、变为棕黄色溶液。5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丁达尔效应应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电泳现象判断胶体胶粒带何种电荷;渗析应用于胶体的分离提纯。三、化学用语1化学用语正误的判断方法2化学用语使用的误区(1)电子式: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OH为H,OH为H。(2)结构简式需保留官能团,如CH2=CH2,不能写成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不能写成。(3)各“式”切勿张冠李戴: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还是实验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等。(4)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要最简,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意“”、“”、“”、“

10、=”“”符号的使用。(5)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首先要正确判断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1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十九化”变化项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水解电解水解裂解十九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升华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五、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用途1知识整合:全面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原子变为另

11、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2知识识记:常见易混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常见的物理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金属导电;蒸馏和分馏;挥发、升华;吸附、盐析、渗析;溶解、潮解;焰色反应。(2)常见的化学变化:风化、硫化、老化、裂化、硝化、钝化、硬

12、化、氢化、水化、皂化、炭化、催化、酯化、同素异形体的相互转化;脱水、变性;干馏;分解、水解、裂解、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解质溶液导电;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3建立物质转化思想(1)理解物质转化关系图(2)形成转化关系一条线: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高考题型示例】题型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例1(2018全国卷)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变式探究】【2017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

13、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瓷器 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答案】A【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变式探究】(2016上海化学,3)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AHBO2BH2BO3CH3BO3DH2B4O7解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不可能是H2BO3,故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C【变式探究】(2015重庆理综,1,6分)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答案D【变

14、式探究】(2015广东理综,7,4分)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解析A项,木材纤维属于纤维素遇碘单质不变蓝色,错误;B项,花生油属于油脂,鸡蛋清属于蛋白质,二者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正确;C项,聚氯乙烯中除含有C、H两种元素外,还含有Cl元素,故它不属于烃,错误;D项,因含有苯环,故对二甲苯属于不饱和烃,错误。答案B题型二 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用途例2(2018全国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Ca(ClO)2溶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B项正确;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可用Al(OH)3进行中和,C项正确;BaCO3能与胃酸反应生成Ba2,Ba2为重金属离子,能引起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 答案D【举一反三】(2016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