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7736107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数学试题(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解析】分析:由直线方程可得直线的斜率,由斜率可得倾斜角的值.详解:由直线方程,可得,由,可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意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简单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属于基本题. 在等比数列中,若,则.3.【解析】分析:利用斜率公式可得,由点斜式可得结果.详解:因为直线经过点,所以直线斜率为,由点斜式可得直线方程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已知两点求斜率,以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意在考查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简单题.4.【解析】分析:利用平方关系求出的值,利用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可得结果.详解:由为锐角,可得,则

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平方关系以及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属于中档题. “给值求值”问题,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关键在于“变角”,使其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及线面垂直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解答空间几何体中垂直关系时,一般要根据已知条件把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时要正确运用有关的定理,找出足够的条件进行推理.6.【解析】分析:等价于,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可得结果.详解:等价于,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意在考查计算能力以及转化与划归思想的应用,属于简

3、单题.7.【解析】分析:由圆锥的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圆锥的高,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可得结果.详解:因为圆锥的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所以,由勾股定理可得,体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锥的性质及圆锥的体积公式,意在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简单题.8.【解析】分析: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从而可得结果.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对余弦定理一定要熟记两种形式:(1);(2),同时还要熟练掌握运用两种形式的条件.另外,在解与三角形、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还需要记住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便在解题中直接应用

4、.9.【解析】分析:因为,所以即为,利用余弦定理可得结果.详解:因为,所以即为,设,则三角形中,由余弦定理可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属于中档题题.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角先要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余弦定理求解,如果利用余弦定理求余弦,因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或锐角,所以最后结果一定要取绝对值.10.【解析】分析:设,由列方程组求出,利用截距式可得结果.详解:设,由,可得,则,由截距式可得直线方程为,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相等的性质以及直线的方程,直线方程主要有五种形式,每种形式的 直线方程都有

5、其局限性,斜截式与点斜式要求直线斜率存在,所以用这两种形式设直线方程时要注意讨论斜是否存在;截距式要注意讨论截距是否为零;两点式要注意讨论直线是否与坐标轴平行;求直线方程的最终结果往往需要化为一般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面面垂直的性质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属于难题.空间直线、平面平行或垂直等位置关系命题的真假判断,常采用画图(尤其是画长方体)、现实实物判断法(如墙角、桌面等)、排除筛选法等;另外,若原命题不太容易判断真假,可以考虑它的逆否命题,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真假,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12.【解析】分析:由,根据正弦定理可得,结合,利用余弦定理可得,由的面积为可得,利用换元法

6、与基本不等式即可得结果.详解:由,由正弦定理,由,可得,则,则,周长,令,则,在时递增,则最小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边角互化,余弦定理与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属于难题. 正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有力工具,其常见用法有以下三种:(1)知道两边和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一定要注意讨论钝角与锐角);(2)知道两角与一个角的对边,求另一个角的对边;(3)证明化简过程中边角互化;(4)求三角形外接圆半径.13.【解析】分析:,利用裂项相消法即可得结果点睛:裂项相消法是最难把握的求和方法之一,其原因是有时很难找到裂项的方向,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根据式子的结构特点,常见的裂项技巧:(1);(2)

7、 ; (3);(4) ;此外,需注意裂项之后相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丢项或多项的问题,导致计算结果错误.14.【解析】分析:由得,可判定,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结果.详解:由得,由,可得,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属于难题.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内涵:一正是,首先要判断参数是否为正;二定是,其次要看和或积是否为定值(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三相等是,最后一定要验证等号能否成立(主要注意两点,一是相等时参数否在定义域内,二是多次用或时等号能否同时成立).15(1) ;(2) ;【解析】分析:(1) 化为,由可得结

8、果;(2)求得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由可得结果.详解: (1)化为,所以斜率为,则;(2) 由,时, ;时, ;则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由面积为可得.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的方程与性质,以及直线方程与斜率的关系,意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2)先证明平面,则,由菱形的性质,可得,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 (2) 由四边形为矩形,可得,又因为,平面,平面,可得平面,则,由四边形是菱形,可得,因为,平面,平面,可得平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属于中档题.

9、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使用这个定理的关键是设法在平面内找到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可利用几何体的特征,合理利用中位线定理、线面平行的性质或者构造平行四边形、寻找比例式证明两直线平行.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即两平面平行,在其中一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本题(1)是就是利用方法证明的.17(1) ; (2) 或;【解析】分析:(1) 时,,由,可得,则,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可得结果;(2) 三角形内由余弦定理可得或,再分别利用余弦定理求得或. (2) 三角形内由余弦定理,则,即,解得或,时, ,三角形内由余弦定理 ;时, ,三角形内由余弦定理 则或.点睛:本题主要考

10、查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属于中档题.对余弦定理一定要熟记两种形式:(1);(2),同时还要熟练掌握运用两种形式的条件.18(1) ; (2) 时;时;时;(3) ;【解析】分析:(1)由可得结果;(2)时, ,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解即可;(3)时恒成立,当且仅当,即,即,由,可得,则,解不等式即可的结果.详解: (1) 时, ,由函数有零点,可得,即或; (3)二次函数开口响上,对称轴,由可得在单调递增,时恒成立,当且仅当,即,即,由,可得,则,由可得,即,则,此时,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零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分类讨论思

11、想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四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尤其在解决含参数问题发挥着奇特功效,大大提高了解题能力与速度.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将题设条件研究透,这样才能快速找准突破点. 充分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能够使问题条理清晰,进而顺利解答,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与解题当中.19(1) ,定义域为;(2) ;【解析】分析:(1) 隔栏与四周总面积为平方米,底部面积为平方米,结合不同位置的价格即可的结果;(2),由可得,从而可得结果.详解: (1)网箱的高为米,由三块区域面积相同可得隔栏与左右两边交点为三等分点,隔栏与四周总面积为平方米,底部

12、面积为平方米,则 ,定义域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阅读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化归思想以及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属于难题.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题型也是高考命题的动向,这类问题的特点是通过现实生活的事例考查书本知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耐心读题、仔细理解题,只有吃透题意,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解答.解答本题题意的关键是:求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20(1) ,.(2) .(3) .【解析】分析:(1) 根据,列出关于首项、,公差与公比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可得、,公差与公比的值,从而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2)由(1)可得,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即可的结果;(3) 不等式可化为,先判断

13、的增减性,可得则时, 中最大的三项值为,由时满足的共有两个,可得,由解得,则正整数.详解: (1)设的公差为, 的公比为,;,;由,可得,由可得,则,则,;(2) , 作差可得 ,则 ;即满足的共有两个,令, ,则时, 时, ,则时, 中最大的三项值为,由时满足的共有两个,可得,由解得,则正整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通项以及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 项和,属于中档题.一般地,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时,可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一般是和式两边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然后作差求解, 在写出“”与“” 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的表达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