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69125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组织是指对工程系统内所有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最佳的方式将各种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从而达到作业时间省、物资资源耗费低、产品和服务质量优的目标。合理组织施工过程,应考虑以下基本要求: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在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各施工区的人流、物流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避免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现象,且使流程尽可能短。施工过程的协调性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基本施工过程和辅助施工过程之间、各道工序之间以及各种机械设备之间在生产能力上要保持适当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协调(比例)关系。施工过程的均衡性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力求保持相同的工作节奏,避免忙闲

2、不均、前松后紧、突击加班等不正常现象。施工过程的平行性这是指各项施工活动在时间上实行平行交叉作业,尽可能加快速度,缩短工期。施工过程的适应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由于各项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引起的变动情况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这种适应性要求建立信息迅速反馈机制,注意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及时进行调整。工业生产的实践证明,流水施工作业法是组织生产的有效方法。流水作业法的原理同样也适用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流水施工:建筑工程的流水施工与一般工业生产流水线作业十分相似。不同的是,在工业生产中的流水作业中,专业生产者是固定的,而各产品或中间产品在流水线上流动,由前个工序流向后一个工序;而在建筑施工中的产品或中间

3、产品是固定不动的,而专业施工队则是流动的,它们由前一施工段流向后一施工段。流水施工组织方式:为了说明建筑工程中采用流水施工的特点,可比较建造 m 幢相同的房屋时,施工采用的依次施工、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三种不同的施工组织方法。 采用依次施工时,是当第一幢房屋竣工后才开始第二幢房屋的施工,即按着次序一幢接一幢地进行施工。这种方法同时投入的劳动力和物资资源较少,但各专业工作队在该工程中的工作是有间隙的,工期也拖的较长。图 11-1a 中有 m 幢房屋,每幢房屋施工工期为 t,则总工期为 T=mt。 a)依次施工; b)平行施工; c)流水施工图 11-1 不同施工方法的比较采用平行施工时。 m 幢房

4、屋同时开工、同时竣工。这样施工显然可以大大缩短工期,从图 11-1b 中可见总工期 T=t。但是,组织平行施工,各专业工作队同时投入工程的施工队数却大大增加,相应的劳动力以及物资资源的消耗量集中,现场临时设施增加,这都会给施工带来不良的经济效果。在各施工过程连续施工的条件下,把各幢房屋作为劳动量大致相同的施工段,组织施工专业队伍在建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相互搭接起来,陆续开工,陆续完工,就是流水施工。流水施工是以接近恒定的生产率进行生产的,保证了各工作队(组)的工作和物资资源的消耗具有连续性和均衡性。从图 11-1c 中可以看出,流水施工方法能克服依次和平行施工方法的缺点,同时保留了它们的优点,其

5、总特点: 流水施工最主要特点是施工过程(工序或工种)作业的连续性和均衡性。施工过程连续性又分为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时间上的连续性是指专业施工队在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状态,不产生明显的停顿与等待现象;空间上的连续性要求施工过程各个环节在空间上布置合理紧凑,充分利用工作面,消除不必要的空闲时间。组织均衡施工是建立正常施工秩序和管理秩序、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消耗的前提条件,有利于最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及其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力。流水施工是一种合理的、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它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流水施工按专业工种建立劳动组织,实行生产专业化,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6、和保证工程质量。科学地安排施工进度,从而减少停工窝工损失,合理地利用了施工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缩短施工工期, 施工的连续性、均衡性,使劳动消耗、资源供应等都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便于工程管理,降低施工成本。 组织条件: 流水施工是指各施工专业队按一定的工艺和组织顺序,以确定的施工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预先计划的流水段(区),在最大限度搭接的情况下组织施工生产的一种形式。组织流水施工,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把整幢建筑物建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施工过程。每个施工过程由固定的专业工作队负责实施完成。施工过程划分的目的,是为了对施工对象的建造过程进行分解,以明确具体专业工作,便于根据建造过程组织各专业施工队依次进

7、入工程施工。把建筑物尽可能地划分成劳动量或工作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区),也可称流水段(区)。施工段(区)的划分目的是为了形成流水作业的空间。每一个段(区)类似于工业产品生产中的产品,它是通过若干专业生产来完成。工程施工与工业产品的生产流水作业的区别在于,工程施工的产品(施工段)是固定的,专业队是流动的;而工业生产的产品是流动的,专业队是固定的。确定各施工专业队在各施工段(区)内的工作持续时间。这个持续时间又称“流水节拍”,代表施工的节奏性。各工作队按一定的施工工艺,配备必要的机具,依次地、连续地由一个施工段(区)转移到另一个施工段(区),反复地完成同类工作。不同工作队完成各施工过程的时间适当地

8、搭接起来。不同专业工作队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工作空间上的交接和工作时间上的搭接。搭接的目的是缩短工期,也是连续作业或工艺上的要求。 流水施工参数: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图表是反映工程施工时各施工过程按其工艺上的先后顺序、相互配合的关系和它们在时间、空间上的开展情况。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施工进度计划图表有线条图和网络图(参见第十二章)。流水施工的工程进度计划图表采用线条图表示时,按其绘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水平图表(又称横道图)(图 11-2a)及垂直图表(又称斜线图)(图 11-2b)。图中水平坐标表示时间;垂直坐标表示施工对象;n 条水平线段或斜线表示 n 个施工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水开展情况。在水平图表

9、中,也可用垂直坐标表示施工过程,此时 n 条水平线段则表示施工对象。应该注意,垂直图表中垂直坐标的施工对象编号是由下而上编写的。 a)水平图表;b)垂直图表图 11-2 流水施工图表水平图表具有绘制简单,流水施工形象直观的优点。垂直图表能直观地反映出在一个施工段中各施工过程的先后顺序和相互配合关系,而且可由其斜线的斜率形象地反映出各施工过程的流水强度。在垂直图表中还可方便的进行各施工过程工作进度的允许偏差计算为了说明组织流水施工时,各施工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开展情况及相互依存关系,必须引入一些描述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图表特征和各种数量关系的参数,这些参数成为流水参数,它包括工艺参数、时间参数和空

10、间参数。施工过程: 一个工程的施工,通常由许多施工过程(如挖土、支模、扎筋、浇筑混凝土等)组成。施工过程的划分应按照工程对象、施工方法及计划性质等来确定。当编制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时,组织流水施工的施工过程划分可粗一些,一般只列出分部工程名称,如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吊装工程、装修工程、屋面工程等。当编制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时,施工过程可以划分得细一些,将分部工程再分解为若干分项工程。如将基础工程分解为挖土、浇注混凝土基础,砌筑基础墙、回填土等。但是其中某些分项工程仍由多工种来实现,特别是对其中起主导作用和主要的分项工程,往往考虑到按专业工种的不同,组织专业工作队进行施工,为便于掌握施工进度,指导施工

11、,可将这些分项工程再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由专业工种施工的工序作为施工过程的项目内容。因此施工过程的性质,有的是简单的,有的是复杂的。如一幢建筑的施工过程数 n,一般可分为 2030 个,工业建筑往往划分更多一些。而一个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数 n,则统统只分为 45 个。施工过程分三类:即制备类、运输类和建造类。制备类就是为制造建筑制品和半制品而进行的施工过程,如制作砂浆、混凝土、钢筋成型等。运输类就是把材料、制品运送到工地仓库或在工地进行转运的施工过程。建造类是施工中起主导地位的施工过程,它包括安装、砌筑等施工。在组织流水施工计划时,建造类必须列入流水施工组织中,制备类和运输类施工过程,一般在流水

12、施工计划中不必列入,只有直接与建造类有关的(如需占用工期,或占用工作面而影响工期等)运输过程或制备过程,才列入流水施工的组织中。 流水强度:每一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程量(如浇捣混凝土施工过程,每工作班能浇筑多少立方米混凝土)叫流水强度,又称流水能力或生产能力。1机械施工过程的流水强度按下式计算:(11-1)式中 Ri某种施工机台数;Si该种施工机械台班生产率;x用于同一施工过程的主导施工机械种数。2手工操作过程的流水强度按下式计算:V=RS (11-2)式中 R每一施工过程投入的工人人数( R 应小于工作面上允许容纳的最多人数);S每一工人每班产量。流水节拍:流水节拍是一个施工过程在

13、一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它的大小关系着投入的劳动力、机械和材料量的多少,决定着施工的速度和施工的节奏性。因此,流水节拍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常有两种确定方法,一种是根据工期的要求来确定,另一种是根据现有能够投入的资源(劳动力 、机械台数和材料量)来确定。流水节拍的算式如下: (11-3)式中 Qm某施工段的工程量;S每一工日(或台班)的计划产量;R施工人数(或机械台数);Pm某施工段所需要的劳动量(或机械台班量)。根据工期要求确定流水节拍时,可用上式反算出所需要的人数(或机械台班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检查劳动力、材料和机械供应的可能性,工作面是否足够等。流水步距:两个相邻的施工过程先后进

14、入流水施工的时间间隔,叫流水步距。如木工工作队第一天进入第一施工段工作,工作 2d 做完(流水节拍 K=2d),第 3 天开始钢筋工作队进入第一施工段工作。木工工作队与钢筋工作队先后进入第一施工段的时间间隔为 2d,那么流水步距 B=2d。流水步距的数目取决于参加流水的施工过程数,如施工过程数为 n 个,则流水步距的总数为 n 1个。确定流水步距的基本要求如下:始终保持合理的先后两个施工过程工艺顺序;尽可能保持各施工过程的连续作业,不发生停工、窝工现象;做到前后两个施工过程施工时间的最大搭接(即前一施工过程完成后,后一施工过程尽可能早地进入施工);应满足工艺、技术间歇与组织间歇等间歇时间。时间

15、间歇:流水施工往往由于工艺要求或组织因素要求,两个相邻的施工过程增加一定的流水间隙时间,这种间隙时间式必要的,它们分别称为工艺间隙时间和组织间隙时间。1工艺、技术间隙时间 Z1 根据施工过程的工艺性质,在流水施工中除了考虑两个相邻施工过程之间的流水步距外,还需考虑增加一定的工艺或技术间隙时间。如楼板混凝土浇筑后,需要一定的养护时间才能进行后道工序的施工;又如屋面找平层完成后,需等待一定时间,使其彻底干燥,才能进行屋面防水层施工等。这些由于工艺、技术等原因引起的等待时间,称为工艺、技术间隙时间。2组织间隙时间 Z2 由于组织因素要求两个相邻的施工过程在规定的流水步距以外增加必要的间隙时间,如质量

16、验收、安全检查等。这种间歇时间称为组织间歇时间。上述两种间歇时间在组织流水施工时,可根据间歇时间的发生阶段或一并考虑、或分别考虑,以灵活应用工艺间歇和组织间歇的时间参数特点,简化流水施工组织。 工作面:工作面是表明施工对象上可能安置一定工人操作或布置施工机械的空间大小,所以工作面是用来反映施工过程(工人操作、机械布置)在空间上布置的可能性。工作面的大小可以采用不同的单位来计量,如对于道路工程,可以采用沿着道路的长度以 m 为单位;对于浇筑混凝土楼板则可以采用楼板的面积以 m2 为单位等。在工作面上,前一施工过程的结束就为后一个(或几个)施工过程提供了工作面。在确定一个施工过程必要的工作面时,不仅要考虑施工过程必须的工作面,还要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