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口语交际习作四》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60069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语文《口语交际习作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五下语文《口语交际习作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五下语文《口语交际习作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五下语文《口语交际习作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五下语文《口语交际习作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下语文《口语交际习作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语文《口语交际习作四》(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 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 世间最美好的是真善美的情感, 让我们终身难忘。当我们被一幕 幕事情感动着,我们的心灵正一 次次得到洗涤。 请同学们看一段电视公益广 告。: 说一说,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丹顶鹤的故事 1990年著名作曲家解承强将徐秀娟的感人故事谱写成了名为 一个真实的故事(后改为丹顶鹤的故事)的独唱歌曲, 经初出茅庐歌手朱哲琴细腻凄美的演唱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震 撼,由此荣获青歌赛的亚军,一夜成名唱红了大江南北,打动了 无数听众。 在江苏盐城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广播里时常会听到这首 动人心弦的叙事歌曲,抒情凄美地向人们诉说这一个“仙鹤姑娘

2、 ”的真实故事。 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原籍黑龙江省齐 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17岁开始在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跟随 父母驯养丹顶鹤,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作驯鹤表演。 1986年,徐秀娟在东北林业大学进修结束后应聘来盐城自然 保护区工作,担任盐城沿海滩涂自然保护区驯鹤员,创建了江苏 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徐秀娟爱鹤如命,整天为鹤避暑、降温、 驱蚊而忙碌,并成功地进行了越冬丹顶鹤孵化、饲养、驯养试验 。 1987年9月15日中午,白天鹅牧仁、黎明在笼子里鸣叫不已,徐秀娟以为 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进去把它们抱出来放进水塘里。不想牧仁、黎明 玩兴大发,先后挣脱绳子飞走了。到了

3、晚上,牧仁被找回来了,黎明还是不 见踪影。夜深了,领导让大家回去休息,明天再找。可是徐秀娟放心不下, 等大家走了,她一个人摸黑钻进密密的芦苇中,不断呼唤着黎明,可是没找 到。这天晚饭她也吃不下,第二天中午她回来喝了半碗稀饭又出了门。到了 复堆河,小王、小殷游过了小河,徐秀娟快游到江心时,忽然喊了一声“我 不行了”,停住了身。对岸的小王、小殷见她脸色苍白,大声喊她退回岸上 ,见她上岸后,两人才回身继续寻找。徐秀娟回到鹤场心急火燎呆不住,又 推了一辆自行车,沿河堤绕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会合,把黎明尽快找回 。不知是由于顶风人累踏不动,还是骑车跌了跤(后来发现车子铃铛掉下来 了),她又推车来到刚才

4、下水的地方,把车子放倒,连鞋子都没来得及脱又 下了水 人民的好女儿徐秀娟就这样深深沉入复堆河底,再也回不到她亲爱的 鹤儿们身边了 时间过去了4个小时,黎明被找回来了,欢天喜地中的人们到处找徐秀 娟,不见;呼唤娟子,不应,焦急的人群又冲向了原野 当强烈的汽车灯直照水面,人们把娟子从水底托起。 海滩上,离鹤群不远处,多了一座简单的墓。 娟子已经走了她死于天鹅之爱 据说,当第二天村民们从河中打捞出徐秀娟的遗体时,两只丹顶鹤徘徊 在她的身边,不停地低下带着红冠的头,用长长的尖缘整理着她湿淋淋的 衣服据说那年清明,一群丹顶鹤行将横空北上时,在徐秀娟墓前久久 盘旋 在盐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处楼前,有一尊

5、徐秀娟洁白无瑕的雕像 ,她身旁是几只洁白如玉、头顶一团猩红的丹顶鹤,姑娘用双手亲呢地抚 摸着身边的丹顶鹤,是那样的恋恋不舍 她还留下了一些平淡如水的话: 春天最容易丢鹤。 鹤舍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爱鹤,爱大自然,一走进荒野,一切不愉快的事儿都忘记了。 小鹤们可以飞得很远了 1987年9月23日,在保护区管理处所在地新洋港镇,举行了徐秀娟的追 悼会。 那天上午,太阳也为环保战线上失去了这样一位好儿女而收起光辉, 苏北上空出现了日全食。新洋港镇居民不到两千人,有近千人从四面八方 聚来参加追悼会,为娟子送行。人们用这种最普通的方式对徐秀娟来这里 一年零四个月的工作作了肯定,对她年仅23岁的青春年华

6、作了褒奖,对她 呕心沥血为之献身的事业表示了崇敬。 听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曾经 开心地笑过,痛苦地哭过;也 曾感动过,懊悔过;更沐浴过 爱的圣洁,遭遇过烦恼与无奈 回忆自己身边的一些感人 事迹,把最熟悉、最动情的事 情说出来。 1 地点:学校里,上学路上,公 交车上,家里- 2 人物:老师,同学,家长,陌 生人- 3 感人之处:无私奉献,舍己为 人,母爱无私,助人为乐,以 身作则- 谁做过哪些好事?怎样做的? 为什么做?为什么让你感动? 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让你 倍受感动? 家里发生什么事使你高兴?其 中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你做错过什

7、么事情?受到老师 教育并从错事中记住教训? 有什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使你感动? 母亲的姿势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家人就住在一套用木板隔成的两层商铺里。母亲半夜起床 上厕所,突然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便意识到家中出事了。等楼上的丈夫从梦中惊醒, 楼下已是一片火海,两个女儿三个儿子都被困在大火中。 孩子们被母亲叫醒后,聚拢 一起。幸好阁楼上的天花板只有一层,砸开它,就可以攀上后墙逃生。绝望之余,父亲 第一个抢先翻过墙头。父亲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他只顾呼唤邻居救火。 大火离母亲和5个孩子越来越近了。幸运的是,墙头上有一个工人留了下来,他 一手抓房顶横梁,另一只手伸向墙内的母亲

8、和5个孩子。 “别怕,踩着妈妈的手,爬上 去!”母亲蹲在地上,抓牢大儿子的脚,大儿子用力一蹬,抓住雇工的手攀上了墙头翻 身脱离了险境。用同样的办法,母亲把二儿子和小儿子 一 一 举过了墙。 此时,火舌 已舔到脚掌,母亲奋力抓起二女儿。此时,她的力气已用尽,浑身不停地颤抖。大女儿 急中生智,协助妈妈把妹妹举过了墙。火海中,仅剩母亲和大女儿。大火已卷上了她们 的身体,烧着了她们的衣服。大女儿哭着让妈妈离开,但母亲坚决地将女儿拉了过来, 拼尽最后一口气,将大女儿托过墙头。当工人再次把手伸向母亲的时候,她竟然连站立 的力气也耗尽了,转眼间,便被大火吞没了。墙外,5个孩子声泪俱下地捶打着墙,大 喊着“妈

9、妈”。而墙内的母亲再也听不见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消防人员赶到,20 分钟便将大火扑灭。人们进去寻找这位母亲,看到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母亲跪在阁楼内 的墙下,双手向上高高举起,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深圳,人们也将 永远铭记这位英雄母亲的名字卢映雪。 烤羊肉串的爱心巴郎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辈子,阿里木都不会忘记刘老二,这位素昧平生的酒 吧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借了100元给他。一次微不足道的义举,让阿 里木在异乡站稳了脚跟,也成就了后来那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001年,新疆青年阿里木只身来到贵州毕节,摆起地摊卖烤羊肉串。他的生意 渐渐红火起来,收入增加了,但他的日

10、子依旧过得寒酸:租每月100元的房子,每 天花10元钱填饱肚子。 如此吝啬为那般?阿里木自有打算。刚到贵州时,他参与 扑灭了一次山火,当地政府奖励他300元。他随后就找到毕节的妇联组织,连同自 己身上的200元,全部捐给了一个因贫困而濒临辍学的学生。阿里木与“草根慈善” 结缘后,烤羊肉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得知大方县一所小学的学生没有书包,阿里 木买了181个新书包,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另一所学校的 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随即冒雨送去了5000元 这么多年,究竟帮助了多少学生,阿里木已经记不清了。这位“草根慈善家”还 拿出积蓄,在贵州大学与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据说每串

11、羊肉串可以赚3毛钱, 阿里木迄今捐出了15万元,相当于烤了50多万串羊肉串。 捐资助学并非阿里木事迹的全部。汶川地震与贵州雪灾,他都踊跃捐款。玉树 地震发生后第三天,阿里木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的两大包行李,从 贵阳赶往西宁,购置了8000多元的牛肉与蔬菜送到灾区。 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 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 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这可是在10楼,楼下的邻 居都惊呆了。坚持了一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刚好路过 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

12、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 截,预计半年才能康复。逃过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 妈妈”。 “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躺在病床上,吴菊萍一脸平静。事 件发生时,她的孩子只有七个月大,尚在哺乳期。 荣誉铺天盖地,吴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我只是普通人,问心无愧就好。 ”公司奖励了20万元,她留作自用,为此背负了不少压力。“我需要好好生活, 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赡养父母、培养孩子、还房贷任何 普通人,都无法对这些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我会把重心调整回工作、家庭中来,减少媒体活动。”吴菊萍年后将重返 工作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着妞妞与自家孩子健康长大。 清晨,四十多岁的妈妈起床忙碌,8岁的孩子 趁周六不上学还睡着。那一震,母亲不顾一切冲进 房间救孩子,房子塌了,母女两人都没能活着出来 雅安地震: 19岁小伙不顾房子摇晃徒手刨救出母亲。 20多位邻居为救一家四口9小时没歇气:雅安市 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村民李文军大声喊道。村民 杨善兵一家4口被埋,为了救他们,20多位乡邻忙碌 到下午5点。可惜,杨善兵以及他的父亲、小儿子被 挖出后都已没了呼吸,杨善兵的妻子岳安红得以获 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