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终端控制的形成及其效率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759775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33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售商终端控制的形成及其效率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零售商终端控制的形成及其效率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零售商终端控制的形成及其效率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零售商终端控制的形成及其效率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零售商终端控制的形成及其效率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零售商终端控制的形成及其效率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售商终端控制的形成及其效率研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零售商终端控制的形成及其效率研究 姓名:盛朝迅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产业经济学 指导教师:徐从才 2008-01-10 摘 要 随着零售商买方势力的不断增强, 零售商开始向上游生产商实施各种形式的 纵向控制。如收取通道费、转售价格维持、拖欠供应商货款、实施自有品牌等。 这种终端控制的存在,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零售商终端控制妨碍 了市场竞争,对社会福利造成了损失。另一种观点认为,零售商终端控制可以发 挥零售商拥有的组织优势、信息优势、客户优势和供应链优势,有效对抗生产商 垄断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从而是有效率的。因此,有必要对零售商终端控制 的形成原

2、因及其在现实中的福利效应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 揭示零售商终端控制 的形成原因,及其发挥效率或者效率损失的条件或边界,从而为流通领域的反垄 断政策制定提供经济学依据。本文正是依据这一思路展开论述,分别对零售商不 同市场结构条件下、存在“边缘竞争”条件下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 零售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 提出符合我国零售业发展目标的规制政策 建议。 本文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来源、以往研究的综述和文章的主要内 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综合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渠道权力理论和经济发展实践论 述了零售商终端控制的形成原因、主要形式。指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必 然性。 第三章分别对零售

3、商存在买方势力条件下不同市场结构、 存在 “边缘竞争” 时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滥用零售商买方势力在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 都会对社会福利造成损失,而“边缘竞争”的存在则可以防止零售商滥用买方势 力, 从而增进了社会福利。 第四章揭示了零售商终端控制的组织效率和社会效率。 从更加全面地角度论述了零售商终端控制的效率,避免了理论模型的不足。第五 章得出了文章的主要结论,并结合我国零售行业规制的特殊性,提出符合我国零 售业发展目标的规制政策建议。 关键词:零售商终端控制;买方势力;社会福利;规制政策 II Abstract With the increment of retailer powe

4、r, various forms of vertical restraints was used to upstream producer by retailer, such as slotting fees, resale price maintenance, lag to pay the payment for supplier s goods, private brand, et al. The existence of this kind of terminal control has aroused great controversy. At one side, some schol

5、ar hold the view that retailer terminal control was deferred market competition, and cause lost of social welfare, another point of view argues that retailer terminal control has organization advantage, information advantage, client advantage, supplier chain advantage et al. can countervailing with

6、the supplier s monopoly effects effectively. Hence, it s means much to discuss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retailer terminal control and it s welfare effect in different market structure to reveal it s cause of formation and the condition or boundary of it s welfare or welfare lose so as to provide ec

7、onomic basis for anti- trust policy making in circulation fiel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views,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retailer terminal control s welfare effects in different market structure and in the condition of existence of fringe competition and combines the inner country and internat

8、ion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retailer s development to put forward the regulation policy suggestions that accord with our country retailer s development objective. Chapter 1 is introduction. It introduce the source of choose the top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main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9、 of the article. Chapter 2 argues th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main forms of retailer terminal control by composit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distribution channel power theo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actice. Chapter 3 analysis the retailer terminal control s welfare effects in different marke

10、t structure and in the condition of existence of fringe competition. The result is that abuse of retailer power is damage to social welfare while the existence of fringe competition can increase competition and protect social welfare. Chapter 4 reveals the organization efficiency and social efficien

11、cy of retailer terminal control, so that we can get knowledge of retailer terminal control s efficiency in an all- round way, it avoids the insufficient of theoretical model. Chapter 5 gets the conclusion of the article, and combines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of our country s retailer regulation put

12、 forward the regulation policy suggestions that accord with our country retailer s development objective. III Key words: retailer terminal control; buying power; social welfare; regulation polic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

13、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 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 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 . 1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 . 1 . 1 问题的提出 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通过契约等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交易关系, 部分地 替代企业间自由竞争与交易的手段,被称为纵向约束。 1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主 要研

14、究上游制造商通过特许经营、独家经销等手段向下游零售商施加的纵向约 束, 而对于拥有一定买方势力的大型零售终端对其上游制造商的纵向限制关注较 少。随着零售业集中度的提高,具有买方势力的下游零售商凭借其在与上游供货 方的博弈中拥有的讨价还价的势力( b a r g a i n i n g p o w e r ) 对上游制造商施加各种 形式的纵向约束,如各种形式的通道费、无限期拖欠供应商货款、要求供应商签 订排他性协议、转售价格维持、对关键设备、投入品的掠夺性购买、实施自有品 牌等。由此引起了理论界的极大关注。但是,无论经济理论研究的进展,还是经 验数据检验的结果, 经济学界对零售商终端控制福利效应

15、的研究都存在较大的争 议。另外,随着我国的零售业的发展,零售商所拥有的市场势力不断增强,零售 商与供应商之间由进场费引起的矛盾和摩擦不断激化,一些学者认为,大型零售 商终端控制限制了竞争,特别是外资零售商控制本土供应商,对中国的民族工业 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如何对其进行合理规制也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必须解决 的问题。因此,本文集中探讨零售商终端控制能力形成的原因及其向上游实施纵 向控制的具体行为,并考察不同市场情形下零售商终端控制的效率,分析零售商 终端控制有效率的组织边界, 以期为零售领域的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提 供借鉴。 1 . 1 . 2 文献评述 1 . 关于纵向约束内涵及形式

16、的文献评述 纵向关系(V e r t i c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是指处于产品的生产、分销等不同阶 段的企业之间的关系。在经典的产业组织理论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产权 联系的纵向关系即纵向一体化; 二是通过合约形式缔结的纵向关系主要指纵向约 束或纵向限制(T i r o l e , 1 9 9 7 , 中译本) 2 。国内学者在引进、介绍、研究纵向关 系概念时也一般按照以上做法(刘志彪、石磊、周新生等) 。易卫平(2 0 0 3 )认 为纵向关系又称上下游关系, 下游企业的例子包括使用一种中间投入品的制造业 或服务业、批发商、零售商。按照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是否接近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制造商或服务商与批发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纵向关系,它们之间最 1 徐从才.流通经济学:过程组织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250 2 (法)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217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终物品与中间投入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