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高三政治考前辅导_应试技巧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555776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03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享高三政治考前辅导_应试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分享高三政治考前辅导_应试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分享高三政治考前辅导_应试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分享高三政治考前辅导_应试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分享高三政治考前辅导_应试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享高三政治考前辅导_应试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享高三政治考前辅导_应试技巧(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享高三政治考前辅导_应试技巧_ ;分享怎么写象“高三政治考前辅导”这样的文章?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有关于高三政治考前辅导的范文,希望经典论文网收集整理的这篇范文能以对你的写作和学习能有所帮助。高三政治考前辅导一、关于基础知识总原则: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体系)宏观把握突出重点微观深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从高考的实践和同学们平时做题的实践来看,同学们丢分的原因(特别是选择题部分)大多是基础不扎实。什么我们常说题在书外,案在书中,就是说现在高考的政治题很活,材料很新,经常在教材之外,但分析起答案,还是在书本中,在基础知识中。因此同学们在备考时必须首先夯实基础。那

2、么如何夯实基础呢? 1、宏观上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中政治学科繁多,知识点庞杂,再加上时势政治,往往会使考生感到眼花缭乱,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考生必须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每一学科的知识体系,知道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并且经常在头脑中回忆一下,强化一下。假如一时想不起来,要及时看书补上。这样,你就能站在高处,从总体上驾驭知识,而不是让庞杂的知识将你沉没。2、要从微观上把握知识点、考点。政治考试有的题目是非常具体的,特别是选择题经常会在基础知识上迷惑大家。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考试说明中的考点与教材(包括十六大内容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内容)对照起来,将每一个考点的具体内容理

3、解清楚。理解知识点,不仅要理解考点的内涵,而且要留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知道该知识点在整体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特别是对一些相同、相似、相关的知识点更要留意其区别和联系。有的同学经常能记住和理解单个的知识点,但一旦知识点之间相互迁移时就会出错。例如1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治理形式、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四个概念实在是一回事,是同一题目的不同表述。假如题干为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则上述的四个概念皆可作为正确的题肢。假如对这四个概念未理解正确,就会选择错误。这种相同意思不同表达的还有,如国体、国家本质属性、国家阶级性;意识、社会意识等等。例如2我国政权阶级基础和我党的阶级基础,这是看似相同,而实质

4、不同的知识点。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同盟;我党的阶级基础则是工人阶级。这种看是相似,实际却不同的知识点还有:如*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大、地方人大、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共性个性与整体局部等等。例如3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对外政策。这就是相关知识。由于国家利益不是一个国家所有人的利益,而实际上是这个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我们说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假如联系实际,美国一心要打伊拉克,我们可以说这是美国国家利益决定的,也可以说 是美国国家性质决定的,但不能说这是美国人民的利益决定的。这种相关知识的知识点还有

5、:如阶级、政权、政党、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商品价格等等。总之,同学们对这种相同、相似、相关的知识点要能迁移,要能区别,才能真正把握了该知识点。附:1、易混淆知识点(一)经济常识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控制力) 分布1 整体素质公有制主体地位(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上风(量的上风)(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根子,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质的进步) 2 股份合作制股份制3法人、自然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企业法人4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5 第三产业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

6、要标志之一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6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进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内生产总值GDP7 纳税人 负税人本质8社会主义 根本任务 根本目的 根本目标 主要矛盾9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发展农业科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改革税费改革 12劳动合同订立的 核心原则同等自愿原则最基本、最重要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社会保险(最基本、最核心)1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标志实现共同富裕15坚持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

7、则 既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和义务相同一16影响财政收进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的制约税收增长,主要靠生产发展,经济规模扩大,效率进步自愿(基本原则)17市场交易原则 同等(重要原则)公平(灵魂)老实信用(基本精神)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18影响居民消费因素 收进水平(直接影响)物价水平(重要因素)人口数目19消费者的最主要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习俗受尊重权)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20当代世界市场呈现新特点 区域团体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21当代世界经济国际化的主要表现 资金国际化科技开

8、发与应用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对外商品贸易(主导地位的形式)22对外贸易 对外劳务贸易对外技术贸易对等贸易23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展卖补偿贸易(二)政治常识首要标志工人阶级领导阶级基础工农同盟1人民*的 社会基础人民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核心、根本准则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气力2 我国人民*的特点 新型*和新型*的同一直接体现两者的辩证同一我国社会主义*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3*、*、*两制并存≠两制并列4一国两制 高度自治≠完全自治外事权≠外交权产生方式 间接选举(全国、省、地市*)5人民代表 直接选举(县、乡两级)任期五年我国的国家制度(广义) 国体

9、 (狭义)国体政体6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法制法律和制度(静)7 法治立法、执法等多个环节(动)人治8依法治国含义核心本质根本目的条件条件重要环节如何推进9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国体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体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设置 国家机构10 国家机关(区别于党的机关、群众团体) 人大 政协 辨 国务院 中共中心 共青团 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立法机关全国人民及其常委会 11人民法院依法行使独立审判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

10、和个人均不得干涉,但不排斥人大正当干预、不排斥党的领导、不排斥*的监视、不排斥人民群众的监视。12 人民法院的领导体制:上级人民法院监视(不是领导)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人民*的领导体制:上级人民*领导下级人民*的工作,地方各级人民*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检查机关负责。(双重领导体制)13公民在法律眼前一律同等指司法同等、遵法同等,不是立法同等。14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15政党的基本知识产生阶级斗争的产物、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本质属-阶级性判定标准看其在实践中体现的阶级利益分类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

11、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政党与国家政权紧密相连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领导国家政权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世界各国通常由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特征鲜明的阶级性、特定政治纲领、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6政党产生的 政治条件资本主义*制度 思想条件资产阶级的*、自由、同等观念17中国*的基本知识 性质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终极目标、行动指南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地位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根本)、思想领导(灵魂)、组织领导(保证)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建设;*集中制根本的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组织制度、领导制度*集中制 理论联系实际18党的三大作风

12、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19*理论的 精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核心内容党的基本路线 政治基础20中国*和*党派合作的 基本方针 根本活动准则21民族最明显的特征共同心理素质22我国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同等、团结、共同繁荣 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23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理解)24 和平(发展)题目和平(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5中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政治上 和平、稳定、公正、公道经济上 文化上 安全上26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国家气力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基本态度独立自主27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基本目标维护独立

13、主权、促进和平发展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基本立足点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28和平共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哲学常识1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哲学的基本题目 2 物质的惟一特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3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留意区别于少数与多数、整体与部分)5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题目具体分析6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7 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的源泉8运动、变化、发展9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10感性熟悉 理性熟悉11现象(*、假象) 本质12假象 错觉13个人主义 个人利益14熟悉的根本任务 熟悉的根本目的15熟悉的来源 熟悉的途径2、书本中留意点经济常识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