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政策学新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55480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政策学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卫生政策学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卫生政策学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卫生政策学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卫生政策学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政策学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政策学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政策学1979年制定并推行基本药物工作制度1992年发布制定国家药物基本方案2004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依据“临床必须、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保证供应、质量可控”的原则再进行调整。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8月18日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用药目录公布2009年9月30日卫生部正式发布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2009年11月起所有三级医院都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第一章 卫生政策概述第一节 政策学概述1、 我国“政策”一词的有关介绍:古汉语中“政者,正也”,“策,谋求也”近代政策一词的来源:认为传自日本,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人翻译

2、过来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我国最早使用政策一词的是梁启超2、 政策的定义:政策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各种组织(包括国际社会、国家、政党、部门)在特定时期用以规范或指导人们行动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措施等的总称。3、 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4、 公共政策的性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叫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5、 公共政策的特征:跨学科性;实践性;兼具指令性和指导性;周期性;潜在的价值取向性。6、 政策功能:是指政策自身所具有的和政策在其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功用、效力、性能、效能、用途和目的的集合体。7、 政策的功能:(1) 导向功

3、能;(2) 约束功能,政策的约束、控制功能强度不等,总的来说有指令性和指导性两种;(3) 协调功能。8、 政策的类型:(1) 政策层次角度(纵向分类):主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2) 社会生活领域(横向分类):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和具体政策9、 政策学溯源:狭义的政策科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新研究领域。政策科学作为学科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罗德 拉斯韦尔提出来的。1950年权利和社会:政治研究的框架正式提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科学领域出现。10、政策学定义:研究对象:主要是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研究目

4、的: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特点,提高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能。11、政策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过程(核心部分);有关政策学分支学科的研究;政策研究的方法论研究。第二节 我国政策研究发展史12、我国的政策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13、1991年8月,全国首届政策学研讨会再长春召开14、1992年10月,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政策科学第二次研讨会在山东曲阜召开15、政策研究体系初步建立:(1)行政型政策研究组织;从行政层次分:中央政策研究组织、地方性政策研究组织;从组织特性分: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专业性政策研究组织。(2)学术型政策研究组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学术研

5、究为主要职能的研究组织,另一类是以教学为主、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组织。(3)产业型政策研究组织;从形式上看,我国的产业型政策研究组织主要是企业、公司、个人创办的政策研究所、咨询公司、研究会等。16、我国政策研究的发展趋势:加强政策学的应用性和本土化研究;加强对政策学分支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加强公共政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第三节 卫生政策科学概述17、卫生政策(1)WHO改善卫生状况的目标,这些目标中的重点以及实现这些重点目标的主要途径(2)定义: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人们健康需求而采取的行为方案和行为依据。18、卫生政策科学的研究范畴:(1)卫生政策系统的主体和客体;卫生政策的主体是卫生政策在实

6、际运行过程中的决策者、参议者和参与者等的统称。卫生政策的客体是指卫生政策作用的对象,(包括两种类型:人,即目标群体,事即社会问题。)包括三个方面:A政策制定和实施所要改变的状态;B政策执行中政策直接作用的对象;C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2)卫生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卫生政策环境包括经济资源环境、政治法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3)卫生政策的运行机制;卫生政策运行体系一般由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策系统、实施系统和监督系统等构成。政策运行的规律主要包括政策效力作用规律、政策利益调控规律和政策生命周期规律。(4)卫生政策的方法学研究。19、卫生政策主体的类

7、型:个人主体、集体主体、社会主体;制定主体、执行主体、评估主体、监督主体;决定主体、监督主体20、卫生政策科学的研究任务:(1)总结卫生政策研究的特点和规律;(2)依照卫生事业性质和功能进行卫生政策价值分析和选择;(3)制定卫生政策研究原则;(4)研究如何制定高价值的卫生政策,这是卫生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任务;(5)研究卫生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第四节 卫生政策研究纲领21、卫生政策研究的原则:目标原则;系统原则;民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原则。22、卫生政策的要素构成:卫生政策目标;卫生政策价值;卫生政策内容;卫生政策形式;卫生政策效果;卫生政策的主体和客体;卫生政策环境。23、卫生政策的类型:积极型卫

8、生政策和消极型卫生政策;能动型卫生政策和被动型卫生政策;全局性卫生政策和局部型卫生政策。第五节 我国的卫生政策24、我国卫生政策的发展25、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沿革与发展最早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96年12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1)以农村为重点(战略重点)(2)预防为主(3)中西医并重(4)依靠科技和教育(基本策略)(5)动员全社会参与(6)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6、我国有关具体卫生政策(1)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情况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A面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公费医疗B面向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1981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主要

9、基调;1988年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设想(草案);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指明医保改革方向,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财产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使之逐步覆盖城镇全部劳动者;1994年4月下发试点意见;1994年12月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试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具体内容实施范围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用人单位6%和个人2%共同缴纳;医疗保险基金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两部分;医疗服务管理机构:A医疗服务范围的管理用药、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B医疗机构定点管理,C医疗保险

10、费用的结算管理;有关人员的医疗保障政策。(2)农村合作制度合作医疗的概念:是中国农民在自愿互利互助共济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经济和农民筹资,已解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健为目的的医疗保健制度。发展情况:最早追溯到1938年陕甘宁边区创立的保健药舍和次年创立的卫生合作社1950年前后,积极倡导采用合作制和群众集资兴办医疗机构1955年初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最早实行“医疗结合”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起,掀起第一个热潮60年代末70年代全国90%以上农村行政村实行80年代取消人民公社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医疗滑坡1985年覆盖率只有5.4%至1989年下降到4.8%1991年1月17日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医

11、疗工作的指示稳步推行合作医疗制度1993年提出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997年实行的只占总数的17%覆盖人口9.6%200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号召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1月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筹资机制上明确政府责任;保障机制上保障重点是“大病”; 管理机制上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状况:2007年7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

12、点的指导意见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2到3个城市启动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2009年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目标: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原则: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参保范围: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和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费用支付: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成型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基金使用原则: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4)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在我国基本药物是指适应我

13、国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它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进行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基本药物概念的发展:1977年,基本药物定义是“最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满足人们所需”的药品;(最早)1985年,WHO在内罗华会议上发展了基本的概念,基本药物不仅应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卫生保健需要,而且国家应保证其生产和供应,还应高度重视合理用药,即基本药物必须与合理用药相结合;1999年,WHO基本药物专家组提出的基本药物概念是“满足

14、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2000年,“能满足人们基本的健康需要,根据公共卫生的现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通过成本效果比较的证据所遴选的药品,其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我国的发展情况:1979年我国制定并推行基本药物工作制度1992年发布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工作方案1996年公布第一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997年卫生改革与发展决定作出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决定1998年公布调整后的药物目录200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2000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目录2004年国家基本药物

15、目录依据“临床必须、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保证供应、质量可控”的原则在进行调整2007年全国卫生会把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医改的四项基本制度之一2009年8月18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原则:防治必须,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医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27、新医改四大体系: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第二章 政策制定科学程序一、定义:是指制定高价值政策的一整套思路、步骤和方法。二、特征:基本目的:制定高价值政策;本身是一个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逻辑相关联的步骤;高价值政策源于科学制定;有赖于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三、基本框架:政策问题确认政策问题根源分析政策方案研制可行性论证严密政策执行程序政策系统评价总结反馈确定方向政策问题确认四、操作步骤:基本步骤和方法,(1)政策问题确认(2)政策问题根源分析(3)政策方案研讨(4)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