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第2次作业材料题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55104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纲要》第2次作业材料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纲要》第2次作业材料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纲要》第2次作业材料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纲要》第2次作业材料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纲要》第2次作业材料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纲要》第2次作业材料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纲要》第2次作业材料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阶段测试试题(第三、四专题)专题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题、综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选自列宁选集材料2:以辛亥革命而言,它是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腐朽的清政府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抵御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变革的结果。当时国内的客观形势,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遍布全国各地的群众反清斗争。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面对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做一些变革,实施所谓“新政”、“预备立宪”。“新政”的施行,使大量捐

2、税增加。当时,“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菜蔬等项,凡民间所有,几乎无物不捐”;“ 当捐之行也,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各级官吏乘机从中勒索中饱,广大民众难以为生,民怨沸腾。人民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于是纷纷起而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会党与农民起义等各种类型的反清斗争,遍布全国城乡,连绵不断。据统计,从1902 年到1911 年,全国各地此伏彼起的民变多达1 300 余起。日趋尖锐的阶级斗争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其陷于困境,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群众基础。二、 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日益将主张改良的立宪派推向自己的对立面。1905 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

3、同盟会成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面对革命风暴的来临,1906 年清政府迫不得已宣布“预备立宪”,但预备期为9年,立宪派以为他们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将要实现,于1910 年发动了三次颇具规模的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尽快转入君主立宪的轨道。然而,清政府一次又一次拒绝了立宪派的要求,到立宪派准备第四次请愿时,清政府即命令禁止请愿活动,明白宣布,各省如果再有“聚众滋闹情事”,该省督抚立即“严拿查办”。尽管立宪派明确表示没有干犯王室尊严的用心,然而清政府却不理会他们的“忠心耿耿”,而是变本加厉地加强皇族的集权统治。1911 年,清政府成立的所谓“责任内阁”被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

4、。事实证明,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实质上是一场骗局。这使立宪派感到痛心疾首,梁启超在报刊上撰文痛斥清政府是“误国殃民之政府”、“妖孽之政府”。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将越来越多的立宪派人士推向革命阵营,成为自己的敌对势力。那种认为腐朽的清政府的存在仍有很大意义,可以通过当时立宪派所主张的改良来逼着它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论断,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主观臆造。三、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外国列强仍然让她掌握清政府的大权感激涕零,宣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更加投靠帝国主义,成为“洋人的朝廷”。四、 清政府内部满汉权贵之间、汉族官僚集团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袁世凯任

5、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练成北洋六镇新军后,权势炙手可热,实力迅速膨胀,使得皇族亲贵集团深有猛虎鼾睡于卧榻之旁的忧虑。1908 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死后,3 岁的溥仪入继皇位,其父醇亲王载沣监国摄政。他将袁世凯放逐回河南老家,这引起了汉族官僚、军阀的不满和怨恨,对清王朝更加离心离德。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由上述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不仅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同时“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6、,并不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选自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材料3: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原理或结论。简述辛亥革命爆

7、发的历史条件。2、分析过程。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结论。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这句话的理解。第二题、综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

8、展进步探索了道路。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2:1912年2月12日是历史上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天清晨,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在紫禁城的养心殿上,清朝统治者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颁发退位诏书。隆裕太后带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端坐金銮宝座之上,接受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等一班国务大臣及内阁成员的三鞠躬新礼,然后,由满面戚容、眼噙泪花的隆裕太后将三道退位诏书交给外务大臣胡惟德,颁布天下,从而结束了清朝268年的封建统治。 选自清帝退位记材料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 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此外, 又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工商业

9、经济的法律法规, 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工商品公司注册暂行章程等。当然, 由于他们执政的时间很短, 又处于政局动荡之时, 法律法规的制定极其有限, 贯彻执行更是难乎其难, 对这方面不能估计过高。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正如吴承明先生指出的:辛亥革命的政治成果被袁世凯篡夺, 但民气大开, 在工商界正式形成“实业救国”论。民国初年, 当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据当时农商部统计, 1904 年到1911 年的8 年间, 全国共设厂6 393家, 而民国建立后,1911 年建厂787 家, 1912 年建厂1 504家, 1913 年建厂1 378家, 年设厂率大大超过了前清时期。清末从18

10、96 年到1911 年十余年间, 设立银行不过17 家, 民国成立后, 仅1912 年一年就建立了14 家。除此之外, 当时全国还成立了大量的实业团体和商业组织。无论从规模、范围还是影响上, 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都大大超过了晚清几十年的总和, 这无疑是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辛亥革命在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意识形态领域, 使得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由此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发展。革命派强调,以往的统治者,以封建的“三纲五常”束缚钳制民众,竭力向人民灌输奴隶思想,扼杀人的尊严和独立性。新的社

11、会要求有新的国民。他们尖锐地提出:“然则今日之中国,有国民乎,无国民乎,此二十世纪之一大问题也。中国而有国民也,则二十世纪之中国,将气凌欧美,雄长地球,固可跷足而待也。中国而无国民也,则二十世纪之中国,将为牛为马为奴为隶,所谓万劫不复者也。”那么, 什么是国民呢? 他们认为,所谓的“国民”,就是享有民权、自由、平等的地位和具有完全的权利与义务的人民。除此之外, 革命派在思想意识方面还涉及广阔的领域。如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妇女解放,主张移风易俗等等。这些主张,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许多研究者指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几乎在辛亥革命时期都

12、已经被提出来了。思想的启蒙和观念的现代化,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从传统向现代转换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和必需的基础,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来说,把长期束缚于封建主义精神枷锁中的人们解放出来,并使其实现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更是走向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们切不可低估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历史功绩。选自李文海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1、原理或结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析过程。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引起的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3、结论。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第三题、综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

13、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选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2:

1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革命政府还大力整顿社会秩序,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如:以公元纪年,改用公历;下级官吏见上级官吏不再行跪拜礼;男子以“先生”、“君”的互称取代“老爷”等的称呼;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之风迅速席卷全国等。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选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3:君主仿佛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的顶巅。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

15、拉下马”,就得要有“舍得一身剐”的勇气,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而辛亥革命砍掉了皇帝这个封建社会的“头”,整个旧秩序就全乱了套。从此以后,从北洋军阀到蒋介石南京政府,像走马灯那样一个接一个登场,旧社会势力却再也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比较稳定的政治秩序来。这样的状况和辛亥革命以前显然不同。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其中特别提出要写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是他最看重的一点。虽然,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但提出而没有实现同根本没有提出两者的差距相当大。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了。所以民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团体纷纷成立,报刊杂志空前活跃起来,群众活动多了。可以这样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因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创造的这种社会氛围和民众心理状态,五四运动很难发生。另一点是思想的解放。辛亥革命将过去被看得至高无上的皇帝推翻了,连皇帝都可以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过时的东西不能怀疑、不能推倒呢。五四运动时期对许多旧事物的怀疑和批判,同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解放有很大关系。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五四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选自金冲及:辛亥革命带来民主意识高涨和思想大解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