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硕博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54923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硕博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优秀硕博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优秀硕博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优秀硕博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优秀硕博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硕博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硕博论文】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中的应用以常德市 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一、前言一、前言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主要是指随着城市对用地需求的增长,如何在城市现状建设用地的 基础上选择城市用地以及在宏观上如何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对于一个新城而言,也包括如 何选择城址的问题。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命运,合 理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是维持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直接服务于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才是合理的?如何才能使其达到合理化?这就涉 及

2、到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的思想及理论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 行论述。 虽然任何城市用地的布局都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 进行相应的布局。但科学的用地布局思想和理论却对城市的合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 作用。集中与分散是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理论中争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城市用地演变过程中 永恒交替的规律,即:集中之后走向分散,分散之后又走向集中。经过无数城市发展历史 的经验证明,只有在生态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城市用地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机的集中或 有机的分散才是科学的选择。 传统上对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研究多是采取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该方法主要 是从城市用地

3、的可否建设性及可建设的适宜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虽然对城市方案的实施 及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行性,但却忽略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现实,同时也割裂了 城市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而要维护城 市的可持续性,其关键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自然环境的生态承载力,并采取 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限制和防止对城市用地需求的过度增长,以使城市用地的扩张与 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在平衡状态。因此,如何在区域的范围内,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对城 市用地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学在此正好为我们提 2 供了这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可以作为进行城市用地发

4、展方向研究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工具。 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参与的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从理论及方法等方面探讨 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及“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等原理在城市用地发展 方向研究中的应用。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其对 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更具有指导意义,最终创造一个宜人的城市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 二、城市用地布局的思想及理论综述二、城市用地布局的思想及理论综述 从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城市规划发展的背后总是有着一定的思想基础作为 支撑的,城市规划发展的实质是这些思想的不断演进和完善 1。在进行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研 究之前首先来回顾

5、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的思想及理论是必要的。只有在正确的城市用地布局 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运用正确的原理及方法在实践中尽量接近这种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 (一)国外相关理论(一)国外相关理论 1 1早期对城市用地理想模式的探索早期对城市用地理想模式的探索 早在古希腊时代,国外就已形成有关城市用地选择及 布局的思想。古希腊建筑师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在建筑十书中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规划布 局等都作了相关的论述并提出了城市布局的理想方案(图 1) 。他认为城址的选择应具备以下 4 个条件:(1)要有利 于避开浓雾、强风和酷热;(2)必须占用高爽地段,远离 疫病孳生地;(

6、3)要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良好的水源;(4)要有便捷的通路或河道同外 界联系。到文艺复兴时期,L. B. 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等人在维特鲁威的基础 上,发展了理想城市的理论。阿尔伯蒂 1452 年著有论建筑一书,该书从城镇环境、地 形地貌、水源气候和土壤等着眼,对合理选择城址以及城市和街道等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 1孙施文, 城市规划哲学 (199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图图 1 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平面图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平面图 3 进行了探讨。16 世纪英国学者托马斯摩尔(Tmore)又提出了乌托邦(Utopie)的设 想,当时在英国由于资本主义的诞生,城

7、市迅速膨胀,由于对周围农村的吞噬而出现了居 住拥挤、卫生条件恶化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摩尔所描述的乌托邦里,设有 54 个城市,为 与周围的乡村相互融合并方便相互之间的交往,每个城市的规模都不大,这可以说是世界 上最早比较系统地提出的理想城市用地布局模式。 2工业革命之后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反思工业革命之后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反思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使城市的规模及数量获得空前的增长,城市也相应地暴露出更多的 诸如城市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原有的城市用地模式,城市的用地究 竟向何处发展,国外的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诸多思想及理论上的建议。 (1)线(带)状城市)线(带)状城市 伴随着工业革命

8、,铁路等交通方 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而使城市之 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1832 年,西 班牙工程师马塔(Arturo Soniq Ymata)在探讨了新的运输形式与城 市之间的关系之后,认为城市应沿一 条高速度、高运量的运输轴线定向发 展成为线状,并于 1882 年第一个提出线状城市的概念(见图 2) 。 “只有一条宽 500 米的街 区,要多长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它的两端可以位于卡迪斯和彼德堡,北京和布 鲁塞尔。 ”1后来,他又以 10 条纲要的形式,提出线状城市的基本原则。2在这些基本原则 中,他强调了交通对城市用地布局的重要性和城市用地以线状形态发展的合理性。 1930 年,前苏联

9、的城市建设理论家米柳京(. )又提出了带状结构 的城市。每一条带子由若干功能不同的平行地带组成,并主张生产地带与居住地带之间应 当布置宽度大于 500 米的防护绿带。 “这样一来,米柳京提出了一个比索里亚的线状城市还 更为成熟的带状城市方案。 ”3 1 A.Soria: Cosas de Madrid。 El Progreso,10.4.1882. 2 La Ciudad Lineal.Memoria presentada al XIII Congreso Internacional de la Habitacin y de Urbanismo par la Compania Madrilen

10、a de Urbanizacin, Mddrid, 1931,s.27. 3 俄奥斯特罗夫斯基(W.Ostrowski) ,冯文炯等译,现代城市建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年 7 月。 图图 2 马塔的马塔的“线状城市线状城市” 4 图图 4 霍华德的城市组群霍华德的城市组群 图图 3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图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图 线(带)状城市的规划原则是以公路、铁路或者河道等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骨架, 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城市用地的发展可以沿着交通干线 不断地纵向延伸出去。线(带)状城市由于城市的横向宽度有一定限度,所以城市与自然 环境结合密切,也较易防

11、止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带来城市用地的过分集中。因此,线 (带)状布局在当时被广泛采用。如 1965 年巴黎地区规划确定首都沿着玛尔纳和塞纳河谷 两条轴线发展,从玛尔纳河、塞纳河起将形成向北和向南的两条城市化地带,新城就建设 在这两条地带内。但带形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延伸太长,也会给交通带来许多 不便。这样一来,由于城市自身自然因素的限制而往往影响其横向用地上的连续性。 (2)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1898 年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理论,他设想每 5000 人构成一个居住单元进行分散布局,各单元 之间布满绿地,使空间足够开敞,从

12、而使居民可以 充分与自然接触(图 3) 。整个城市的人口控制在 三万人左右,周围是宽阔的农田。为了控制城市的 规模,他主张当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停止城市 用地的扩张,城市用地的发展可以通过在相邻地区 建立相似的集镇得以实现。这样,许多居民点就形 成多中心的复杂的城镇集聚区,即许多田园城市围 绕一个中心城市而构成的一个城市组群,在这些城 市之间设置永久性绿带,并有铁路等便捷的公共交 通进行联系(图 4) 。霍华德在他的田园城市中提 出了城市用地分散布局的思想,这对以后的有机疏 散理论、卫星城镇等城市规划理论都有相当大的影 响。 (3)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5 图图 5 沙

13、里宁制定的大赫尔辛基沙里宁制定的大赫尔辛基方方 案案 图图 6 勒勒柯布西埃的规划方案柯布西埃的规划方案 为了解决由于城市的过度集中所带来的诸多城市 问题,芬兰建筑师伊里尔 沙里宁(Eliel Saarinen) 在 1918 年提出了有机疏散(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理论,并在 1942 年城市,它的生 长、衰退和未来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该理论 认为,城市象生命体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不应任 其蔓延,而应合理地进行分散。按照有机疏散的理论 沙里宁制定了大赫尔辛基的规划方案(图 5) ,在其附近建立了一些半独立的城镇,在控制 城市扩张的同时又满足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14、。 (4)勒)勒柯布西埃的光明城柯布西埃的光明城 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相反,勒柯布西埃(LoCorbusier)在他的著作中将工业 化的思想引入到城市规划,认为城市的空间结构应由高密度、自给自足的“居住单位”与 环绕在其周围的开敞绿地组成,为使居民享受更多的 绿地和阳光,城市用地应进行集中布局(图 6) 。 1930 年在他所展示的光明城的规划方案中含有带状 结构的成分,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位于平行的地带上。 “柯布西埃以这个有机的、规则的发展方式为例子来 反对传统的同心圆式的城市。 ”1 (5)芝加哥学派的三种学说)芝加哥学派的三种学说 从二十年代开始,美国芝加哥学派先后提出了同心圆学说(E

15、WBargess,1923) 、扇形学 说(Hhegt,1934)和多核心学说(Harris and ullman,1945)等,虽然这些学说是他们从 人类生态学角度考察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之后对城市内部结构形态模式的概 况,2但同时也反映了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动态特征,即城市用地在现状基础上向周围各方 1 俄奥斯特罗夫斯基(W.Ostrowski) ,冯文炯等译,现代城市建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年 7 月。 2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及其演变,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 向的均匀与不均匀扩展。 (6)赖特的广亩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 美国建筑师赖特(Frand

16、 Lloyd Wright)在 1932 年的著作正在消灭中的城市 (The Disappearing City)以及后来宽阔的田地 (Broadacres)中阐述了“广亩城市” (Rroadacre city)的思想。他认为,随着交通的发展以及用电的普及,城市可以分散到全 国任何一个地方,因此,他建议城市应发展成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半农田式的社 团广亩城市,而大城市应当让其逐渐消亡。 (7 7)雷蒙)雷蒙恩温的卫星城镇恩温的卫星城镇 田园城市理论的追随者雷蒙恩温在 1922 年出 版的卫星城市的建设一书(The Building of Satellite Towns)中正式提出了卫星城市的概念,他 指出,卫星城市是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 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或工人镇。卫星城镇的提出是为了限制大城市用地上 的无序蔓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