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54830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文指导 人教版八下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作指导【训练要求】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和阶梯,是科学把人类一个又一个征服自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科学又是一把双刃剑同样也是科学,让人类品尝到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所遭遇的惩罚与威胁。科学,究竟是神还是魔?其实,科学只是一个神奇的精灵。人类只有凭借科学理性和人关怀运用科学这把利剑,才能真正为人类造福。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科海泛舟”,就是要我们将语实践活动推向现代科技领域,或回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或“思考自然的启示”,或“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或研讨“科学技术面面观”,从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

2、学理性精神,注重人关怀。根据本综合性学习的四个板块所提的学习要求,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写作的话题范围:1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此话题可以写自己第一次参与的科学活动,包括读书、参观、培训、比赛等。在叙述过程中,应把叙述的重心放在自己的科学兴趣是怎样被激发出的这一主题上。2思考自然的启示此话题主要尝试写科学小品或科学童话。3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通过查阅资料,介绍自己喜欢而且熟悉的某项科技成果;介绍自己或同学的小发明、小制作。4科学技术面面观主要表述自己对科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写法上可以夹叙夹议。【导写提示】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五篇都是科学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思

3、考。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人类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着,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例引路】读例,思考问题。1下面这篇习作的标题有什么特点?2你能归纳出这篇习作的

4、说明层次吗霜叶为什么这样红据气象专家介绍,在自然界的大多数绿色植物体内都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但由于各种色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其叶片就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特别是左右时,植物生长旺盛,叶绿素的比例较多,因此叶片多呈现出绿色。秋天到之后,气温降低、空气湿度减少、光照减弱,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当气温降低到以下,尤其是最低气温降至以下时,会出现霜冻,植物体内叶绿素的比例随之明显降低,叶片就会显现出叶黄素、胡萝卜素所特有的黄色。在同样的自然条下,枫树、黄栌、火炬树、楂树、五叶爬虎等少数树种“红脸”的秘密在于它们的叶子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外,还含有一种其他植物少有的

5、特殊物质花青素。说它特殊,一是因为花青素具有“反潮流精神”。随着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增大,花青素的含量不但不会减少,还会迅速增多;二是花青素具有遇酸变红,遇碱“面不改色”的特点。据测定,只有枫树等少数几种植物叶子中的细胞液是酸性的,故而随着秋天的降临、花青素的增多,叶片会逐渐由绿变红。而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由于所含的花青素很少,或者花青素含量虽多,但细胞液是碱性的,所以无论气候怎样变化,叶片都不会变红。由此看,枫叶等少数植物的叶子秋天变红的内因是花青素与酸性细胞液发生化学反应,外因则是入秋后天气转寒,促进了花青素大量增多,即气象条发生变化造成的。读例,思考问题。1第一段中,作者把风比作“神奇的隐

6、士”、“乖觉的孩子”、“调皮的顽童”、“慈祥的母亲”、“凶神恶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这篇习作举的例子大致可以分为哪两类?他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风的传奇我们对于风,应该说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觉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

7、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两千多吨重,足以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五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将,新型的帆船还会乘风破浪地出现在辽阔的海洋上。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现代,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

8、风车,用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美国还想造功率更大的风力发电机构,解决当前的“能危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利用风的原理,制造风洞,研究气流,一定会有新的进展。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壤统统吹入了大西洋,给农业生产带了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风,都给当地人民带灾害。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灾害。但是,人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有能力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更大的幸福。与袁隆平爷爷面对面吃过午饭,杨老师匆匆地跑进教室说:“快戴上

9、红领巾跟我去见袁隆平爷爷。”这飞的喜讯可乐坏了我们。到袁隆平爷爷的会议室,我们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会儿,一位衣着朴素的人走进了会议室,若不是他与会议室中袁隆平爷爷的照片一模一样,我还真认不出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黝黑的皮肤,和蔼的笑容,与普通农民几乎没有两样。因为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所以紧张的气氛蔓延了整个会议室,我们班的向崇紧张得都把要献给袁爷爷的红领巾给掉在地上了,可袁爷爷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仍然笑盈盈地望着他。“袁爷爷您好,我是洪塘中学二()班的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好吗?什么是杂交水稻?”哦,原到了提问的时间,王典维率先抢到了机会。我按捺不住了,好不容易等

10、袁爷爷回答完王典维的体,立刻站起身说:“袁爷爷您好,我是衬秋静,我想请问您,您发明杂交水稻的灵感自哪里?”袁爷爷听到这个问题笑得更开心了。他这一笑使同学们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袁爷爷望着我和蔼地说:“我呀,在一次下田时,发现一种水稻长得又高又大,于是,我把那种水稻的种子留下,然后把它种到田里,像望子成龙似的细心照看它们,可是到了秋天,它们却令我大失所望,水稻长的长短的短,我想呀,这植物是不会变种的,除非是天然杂交,从这里我了灵感。”哦,原是从失败中的灵感呀。正当我还在消化袁爷爷的话时,张玉珍又提问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使会议室的气氛活跃了许多。袁爷爷不仅耐心地回答我们提的问题,还给我们讲了

11、一个发明杂交水稻时的小故事。袁爷爷在研究杂交水稻时做的第一个实验失败了。杂交水稻的谷子少了,可叶子却多了,人家挖苦他说:“可惜人类不吃草啊!”这时,袁爷爷低下头像做错了事的孩子。当有人认为应该继续做这个实验时,袁爷爷又马上把头抬了起。听了这个小故事,同学们都会意地哈哈大笑起,会议室的空气也好像在欢笑。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几个问题后,提问的时间就结束了,我们都恨时间走得太快了。最后,我们又到了袁爷爷的实验田,一棵棵杂交水稻的杆子比我们中学生还高呢,一串串饱满的谷子把稻杆压弯了腰,放在手中掂一掂还真沉呢!看着这些杂交水稻,我不禁想到了袁爷爷做过的那个梦:稻杆长得比大树还高,稻粒比花生米还饱满。

12、相信那个梦已经离我们不远了。坐在回家的车上,袁隆平爷爷慈祥的笑容、朴实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我眼前,我真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袁爷爷一样了不起的人。科学之光照亮我的世界世界对我说是充满神秘的,小时候,我总喜欢好奇地问爸爸、妈妈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人是从哪里的?火箭怎么能升上天空?什么是原子弹?这些问题常常使爸爸、妈妈都狼狈不堪,往往只能搪塞过去。最近,我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科普著作科学之光。这部科学之光带领我走近了一个我一直想走近、却摸不着方向的崭新世界。在这里,我接触了许多从未听闻的科学知识。老师曾经说过,人类是从猿进化而的。可我看了人类是从哪里的一,才知道人类的远祖到底是森林古猿还是海猿

13、,目前还是一个谜呢!我想,长大后,我一定接过这根科学的魔棒,弄清究竟谁是我们的老祖先。看到书中仿生人向你走,我不由地想起爷爷。前些日子,爷爷的左眼不幸被戳伤了,经过医生治疗,仍然无效,最后只好失明。我想,如果我们这里的医生也有“仿生眼”技术,那爷爷的左眼不是又可以复明了吗?那该多好呀!想到这,我又希望自己以后努力学习和研究医学技术,为病人造福,让许多向我爷爷一样的失明病人能够重见光明。写到这里,忽然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电风扇也慢慢地停止了转动,我感到十分闷热。于是想到了书里的神奇的智能建筑一,要是我也能住上智能房屋,那该多好啊!当我触摸墙面上的空调图案,窗户就能发出一阵阵的冷气。那可真有说

14、不出的舒服呀!而且永远不用担心有停电的烦恼。我信步走出了闷热的小屋,真美啊!天空中闪烁着一颗颗可爱的小星星,那一颗快速移动的星星是不是外星人乘坐的飞碟?瞧!那两颗一闪一闪的是不是“旅行者”号、号?那上面携带的“地球之音”镀金唱片外星人能收到吗?看着看着,我感到有一些疲劳,于是回到了屋中。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乘上宇宙飞船到了火星上。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用亲切的话语对我说:“我就是科学老爷爷。你要好好学习,将做一名科学家,到各种星球上去作客。”他还送给我一本书,我拿起一看,封面是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科学之光”。今天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2004年“十大科学突破”,其中美国航天

15、局研制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孪生火星车今年年初相继在火星登陆高居榜首。科学杂志没有将另外9项科学突破按照其重要性排出顺序,因此下面的排序并不代表每个科学成果的重要性。1孪生火星车“漫步”火星“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自今年1月起开始火星“漫步”,将包括火星地质结构和大气组成在内的重要资料传送回地球。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科学家现在已经肯定,火星过去曾长时间地具有大量的水,而且在有水期间,火星也比科学家过去所预计的更湿润和温暖。2印尼发现“小矮人”遗骨化石科学家此前不久在印尼的弗洛勒斯岛发现一种过去不知道的,生活在大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古人类遗骨化石,根据对遗骨的分析,这些被称为“小矮人”的古人

16、个头很矮,为09米左右,其大脑还不到现代人类的三分之一。3韩科学家克隆出人类胚胎韩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人类胚胎。虽然此前已克隆了很多动物,但这个研究成果首次显示出克隆技术可应用于人类细胞。4制造出物质的第六种形态物质的第六种形态美国及奥地利科学家今年1月发现,将0万个钾原子在只比绝对零度高10亿分之1度的低温下,会使他们在一瞬间形成一种新物质形态,即费米子凝聚态,这种物质形态是继气态、固态、液态、等离子及199年才问世的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后,第六种已知的物质形态。“垃圾DNA”不是“垃圾”“垃圾DNA”是那些科学家尚未发现其作用的人类染色体及基因组中的部分DNA,过去认为他们没有用,故而有此一名。但是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