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合集2017年1月至12月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54711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243 大小:63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时评合集2017年1月至12月_第1页
第1页 / 共243页
人民时评合集2017年1月至12月_第2页
第2页 / 共243页
人民时评合集2017年1月至12月_第3页
第3页 / 共243页
人民时评合集2017年1月至12月_第4页
第4页 / 共243页
人民时评合集2017年1月至12月_第5页
第5页 / 共2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时评合集2017年1月至12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时评合集2017年1月至12月(2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剧院应是城市的精神城堡2017-12-27当剧院融入城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剧院与城市才能水乳交融,为人们提供更多滋养近日,国家大剧院迎来建院10周年。在剧院开放日活动中,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这里,感受国家文化地标的精彩和多元;孩子们走入剧场登上舞台,在心中播下一粒艺术的种子与北京古老的紫禁城一街之隔,国家大剧院向人们演绎着传统与现代交汇的艺术魅力。有人说,要想了解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灵魂,就去看看它的剧院。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剧院的建设也进入加速度。近年来,剧院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剧院总数已经超过2000家。从一线大城市到二三线城市直到一些县城,都建起了自己的剧院。这些

2、剧院不乏豪华气派的外观、不缺顶级的设备和宽敞的剧场,单就硬件而言,一些甚至已经堪比国际一流大剧院。但是,与华丽的“硬件”相比,剧院在演出剧目、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等“软件”上,却远远没有那么漂亮。多形式少内容、有空间少利用、高配置低效能国内剧院建设还处于粗放阶段。一些城市的剧院使用率不足50%,部分剧院甚至出现“空巢”现象。剧院之“大”,不仅在于光鲜亮丽的外表,更在于丰富多彩的内容。国家大剧院建院10年来,累计吸引了近1900万人次的观众,售票率达88.9%。在10年的探索实践中,除了有800多个中外院团登上舞台,还推出了76部自制剧目,一手抓世界经典,一手抓中国原创,变“输血”为“造血”。当然

3、,这并不是要让各个剧院都去制作剧目。但各地剧院,需要在剧目引进、舞台呈现上精心设计,根据剧目情况和当地实际,策划剧目、推出演出,不断探索剧目题材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元化,推出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尤其对地方剧院而言,除了引进经典剧目之外,还可以挖掘传承本地的艺术种类、开发本土市场,更好地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剧院还要善于“走出”剧院。剧院的建筑是静止的,但剧院营造的氛围是流动的。在文化消费市场不断发展的当下,剧院也要重视营销宣传、品牌塑造,有效对接市场和观众,让更多人体会高雅艺术之美。在地铁站,当人们与古典乐不期而遇,匆忙的脚步也不知不觉慢了下来;在医院,小型交响乐音

4、乐会抚慰患者焦虑的心灵;在学校,经典艺术讲座以深入浅出的形式传播高雅艺术,激发出更多的火花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艺术普及,剧院将高雅艺术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不但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也让高雅艺术渗入城市的血脉。当剧院融入城市,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剧院与城市才能水乳交融,为人们提供更多滋养。面对人们更精细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剧院的服务还须细化。打造剧院公共空间,推出剧院衍生文创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大剧院服务要更注重人性化、突出体验感。比如,包括国家大剧院在内的国内外一流的大剧院,在观众等候剧目开场时,往往都会结合场地,在剧院公共空间推出小型的开场音乐会。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细节,既给提早入场的人

5、们艺术享受,也让剧院充满了人情味。多一些这样的细节考虑,多一些人性化的服务,才会让更多人爱上剧院、爱上高雅艺术。有人说,剧院是城市的精神城堡。建好剧院这个精神城堡,才能寄托人们对优质文化资源的渴望。让人们徜徉于五彩斑斓的精神世界,剧院才能承载不同个体细致微妙的情感、容得下每个人的期待和想象。靠什么纾解“作业压力”2017-12-26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针对课业负担的教育改革,不再是“技”的掂量,而是“道”的抉择快要期末考试了,有中小学生的中国家庭,往往弥漫着紧张气息。陪读“气到崩溃”的爸爸妈妈们,嘶吼声根本停不下来。一份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称,中国学生日均写作业时长达2.82小时,是全

6、球平均时长的近3倍;超过九成的家长有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其中近八成是天天陪。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约1.42亿人,家长翻倍,要是算上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老师们,被裹挟进“作业”洪流中的成年人,称得上浩浩荡荡。中国基础教育负担过重,几成难以痊愈的全民痛点,以至于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列为非补不可的“民生短板”。面对“痛点”,教育界一直在想办法,比如重庆教委刚刚出台新政:学校不得要求家长代批作业,试点每周无作业日。这些年,隔三差五便会有数瓢凉水泼向沉重的课业负担,却效果不彰,甚至火上浇油。比如:小升初统一考试取消了,名校选拔却偷偷考上奥数奥英了;学校减负了,

7、社会上补课考证热却在飙升,培训班得四处“占坑”,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学生负担不降反升原因何在?终点高悬着应试大锤,“谁减负谁倒霉”啊!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道理谁都懂,孩子们就是难有自由,教师们一边诉苦一边留下如山的作业,家长们一边吐槽一边陪娃爬“山”。全民“做作业”,要是真管用,也就认了。令人遗憾的是,亿万家长亿万娃,耗费心力做的这一切,却可能是无用功。我们正置身于人类前所未有的大转折时代。“阿尔法围棋”赢了所有围棋高手,少年天才柯洁代表人类哭得稀里哗啦;谷歌工程总监库兹韦尔预测,人类将在2045年实

8、现永生;无人驾驶的汽车已经开上了北京五环,一骑绝尘;每周中国有4亿份外卖,取代了妈妈的味道;实体商店成了试衣间,支付宝让年轻人身上没了现金人类习惯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正在被颠覆,很多职业即将消亡,当下的中小学生,很可能是三更灯火五更鸡背诗做题的最后一代人类当机器都会学习了,攒了12年的一肚子墨水,或许还不如一串代码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常识,现在,人工智能日新月异,无数只“黑天鹅”漫天飞舞,旧的教育方式还有多少回旋余地?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针对课业负担的教育改革,不再是“技”的掂量,而是“道”的抉择。教育者再不转身,再不警醒,就不只是误人子弟那么简单了。“创新驱动”,绝不仅局限

9、于经济领域。有的地方,正在想以人工智能取代教师批改作业,这显然找错了改革的方向。要想不被新时代抛弃,摒弃流水线式“刷题”教育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刻不容缓,这样急待更加全面、综合、系统的制度安排。靠什么去和机器人竞争?生而为人最终的优势是什么?除了作业又能倚仗什么才能授人以渔?不让天真的孩子们在一盏盏孤灯下的心血浪费,不让家长们筋疲力尽地陪读,还有很多题目有待成年人去“刷”。改革节奏必须快一点,待创新去驱动我们的基础教育。居民需要更多“健康管家”2017-12-22未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从疾病为中心转到健康为中心,筑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日前,针对引起广泛质疑的“我国超过5亿

10、人有家庭医生”报道,有关部门回应,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举措,全国签约人数目前已完成任务目标,但签约服务的推进还不平衡、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话题背后,折射出百姓健康的新需求。应该说,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家庭医生是一个突破口。当前,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模式难以充分满足群众需求。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现象,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从“上医院”转向“看医生”,家庭医生制度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

11、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然而目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居民认可程度较低,基层服务供给能力较为匮乏,这成为此次大家“吐槽”的重要背景。“看医生”模式,对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曾经,一根针、一把草,以春苗为代表的“赤脚医生”为主体,我国建立初级卫生保障制度,被称为中国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改革开放以来,“赤脚医生”淡出历史舞台,我国医疗“金字塔”结构发生倒置,大专家主要聚集在三甲医院的“塔尖”上,社区医生身居“塔底”。但他们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知识老化、经验缺乏等问题,无力承担健康“守门

12、人”的职责。未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结束大医院的“战时状态”,从疾病为中心转到健康为中心,筑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家庭医生不只是一种职业的称呼,更像是一个家庭的“健康管家”,帮助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不生病或少生病,体现的是基层服务模式与大医院服务模式的不同。但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前景不佳、收入水平偏低,是基层家庭医生面临的普遍问题。目前,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距离2020年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要从健全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入手,告别旱涝保收、坐吃“皇粮”,增加“含金量”,

13、让家庭医生干活更有劲头。当前,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还不够,也有不少人反映只是“签而不约”“为了签约而签约”,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居民获得感不强。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亟须以问题为导向,化解政策“梗阻”。比如,一些慢病患者的用药只能在大医院开,家庭医生没法开。制度不配套,政策支持不到位,家庭医生还是进不了家。去年,上海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居民只要选择家庭医生就诊或转诊,就可享有优先预约就诊、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等“大礼包”。以居民需求为切入点,用“政策红利”吸引居民自愿签约,才能量身打造健康服务。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家庭医生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坐堂医

14、”到“上门医”,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扩大覆盖面只是第一步,服务要跟上,医生水平也要跟上。让更多家庭医生进家来,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助力。以高质量发展引领“新消费”2017-12-21高质量的发展不能“等、靠、要”,只有主动出击、主动变革,才能创造新供给、引领新消费激光雷达、手机设定扫地范围、先扫地后拖地随着人们对智能家居产品的需求升级,“扫地机器人”也不断升级,成为很多人的网购“新宠”。这种被称为“新消费”“信息消费”的新趋势,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有人判断,中国进入了“新消费时代”。消费是传统意义上的“买买买”,新消费“新”在哪里?相较于以前的“买什么”“如何

15、买”,“新消费”更重视“买得好”“有品质”。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物质还是文化,品牌、口碑、保障、体验变得至关重要。可以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中国的消费渠道、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正在变革升级。消费者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服务,成为“新消费时代”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追求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力。“新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数据最能体现。今年前11个月,全国网上零售同比增长32.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9%;11月,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增速比上月加快31.8个百分点,体育娱乐用品增速保持15%以上“新消费”发展增速加快,得益于电

16、商平台的拉动,是内需潜力持续释放使然,也是供给体系不断完善的结果。过去5年来,伴随中国制造升级的,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高端消费、个性化消费在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等领域不断培育新增长点,经济新动能正在积聚。应该说,消费升级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在互相推动与牵引中,让消费者信心更足、让经济运行质量更高。步入“新消费时代”,需要进一步提升供给体系,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文化消费为例,在北京天桥剧场,芭蕾舞红色娘子军今年已至少上演了4轮,本以为能满足市场需求,可新一轮演出刚一开始,票就售罄了。优秀文艺演出买不到票只是一个侧面,映照着供给体系升级的急迫性。“花钱买健康”“换家好点的养老院”“旅途中不只买东西,还要开眼界”养老、教育、健康等消费需求无不是“新消费时代”的增长点,补上优质产品和服务的缺口,既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