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重要课文知识点总结(-课).doc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54284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重要课文知识点总结(-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重要课文知识点总结(-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重要课文知识点总结(-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重要课文知识点总结(-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重要课文知识点总结(-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重要课文知识点总结(-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重要课文知识点总结(-课).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八年级历史下册重要课文知识点总结(6-11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重要课文知识点总结(6-11课)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1956年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两大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

2、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国民经济调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2.“文化大革命”(1966年夏1976年10月) 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动乱表现:1966年夏天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实际指挥部,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

3、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抗争: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 结束: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建设成就 工业建设: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4、和大港油田建成; 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英雄模范: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科技成就: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作用: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5、:“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

6、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2.拨乱反正 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

7、农村开始。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方式: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发展: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影响: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之,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依据: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方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

8、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影响: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影响: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

9、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9课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过程: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格局:中国形成了

10、“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年,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要敢于试验;关键是

11、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些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此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

12、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党章。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第11课为实现 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中国梦宏伟蓝图 2012年,习近平提出

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他阐述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质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

14、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各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依法治国: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3.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举措: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1 召开: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内容:习近平在会上作了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