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南下广州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753883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郁达夫南下广州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郁达夫南下广州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郁达夫南下广州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郁达夫南下广州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郁达夫南下广州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郁达夫南下广州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郁达夫南下广州研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郁达夫南下广州研究 姓名:杨雪琴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王烨 20090501 摘要 摘要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作家研究历史上最复杂、最难以言说的一位作家,他被称 为“颓废派,但同时也写出许多正义的振聋发聩的批判檄文,最后还以自己的 鲜血和生命向革命交了一份悲壮的答卷。郁达夫于1 9 2 6 年3 月1 8 日跟随郭沫若 王独清一起从上海出发,奔赴广州任教,本是追求革命而去,却不料很快就返回 上海,并写作 第3 2 2 页,陈子善、王自立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8 2 郁达夫南下广州任教研究 期是“自我表现的时期一,第三期属于“过去的蜕变时期

2、一,而1 9 2 6 年南下 广州这一段正好处在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分界点上,黎锦明并未从社会现实的角度 以及作家的经历角度来阐释,而是从作品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来讨论的,为后人研 究郁达夫提供了很好的一个视角。1 9 2 8 年3 月,钱杏邮在 后序 一文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郁达夫的创作进行了分期,前期是“时代病的表现者“ , 到中期变为“社会苦闷和经济苦闷“ 期,后期则是“在方向转换的途中“ 。其中 “在方向转换的途中“ 认为“达夫的到k 省( 广东省) 以后所作的文章,固有的 苦闷时渐渐的消失,让政治的苦闷替代了 ,认为“他的思想也由个人转向集 体的方面,他的行动也由颓败的走向向上的一途,最后,

3、他也毅然决然的站起, 做一个革命的战士了! “ 钱杏邮肯定了广州之行对郁达夫思想的转变所起的作 用。钱杏部是第一个从郁达夫思想和世界观的转变来论述的郁达夫的言论及创作 三十年代初期,在革命文学的论战中,王独清的创造社我和它的始终 与它底总账和张资平读 ,在回忆和评价创造社的历史时也作了对 郁达夫的评价。对于郁达夫脱离创造社和写作:广州事情,王独清认为“郁达 夫所反对的正是广东政治右倾后的政府”,以他的直觉才回到上海写出广州事 情,而非成仿吾所说的“政治分歧“ ,这是同期局中人看法;匡亚明的郁达夫 印象记,提到“在广东正闹着北伐的那个时候,他便似乎看到了什么不满意的 地方,两手空空,孑然一身的跑

4、回上海来了“ 回,看出郁达夫的纯洁和直率,对 郁达夫离开广州提出了正面评价。 二、四十年代广州之行研究,资料颇丰。郁达夫在南洋失踪后,大量的回忆 性文章出现,最有分量的即是郭沫若的论郁达夫及再论郁达夫,回忆了 1 9 2 7 年3 月份同郁达夫以及王独清南下广州的一些具体事情。再论郁达夫交 代了因为广州事情和郁达夫产生矛盾以至决裂的事实,对郁达夫做出了中肯 的评价,澄清了人们对郁达夫许多的误解 。郑伯奇在怀念郁达夫中,也回 黎锦明达夫的三时期: _ - _ - , 第3 5 0 页,陈子善、王自立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8 2 同上,第3 5 2 页。 匡亚明郁达夫印象记, 第1 5 2 页

5、,同上 2 第一章郁达夫在广州时期研究的历史回顾 忆了郁达夫在广州同学生交往的一些生活场景,还有一些当事人回忆创造社的 历史,也对郁达夫进行了评说,如周毓英的 第4 8 8 - 4 9 5 页,陈子善、王自立编,天津人民出版社 1 9 8 2 3 郁达夫南下广州任教研究 王自立大量征集有关回忆郁达夫的资料,出版了回忆郁达夫回。其中,许峨 的郁达夫到汕头丰富了郁达夫在汕头的经历,周全平:略忆创造社元老一 郁达夫先生、李剑华 ,鸡肋集第l 页,北新书局,1 9 3 1 年 黄骜:值得查办的广东大学 ,广州民国日报1 9 2 5 年1 0 月2 9 日 郁达夫南下广州任教研究 笼里取出一卷稿子来,这

6、就是他在武昌师大的讲稿小说论。一回生活拮据可见 一般。这个场面像是讨钱,好在郁达夫自信这些是有价值的手稿,一般都会给予 出版,然而,郁达夫何以落魄至此呢? 首先,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写作还不是一种职业。2 0 年代上半期的中国文 坛,商业气息还不浓厚,很多刊物都是同人刊物。“同人刊物最基本的一个特征 就是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其创办与兴盛与经济利益上的追求并无多少关联。“ 大多数作家还没有将写作当作一种职业,卖文也是迫不得已,甚至感到很羞愧。 文学只是一种兴趣爱好,或者是一种表达时代心声的理想,郭沫若在创造十年 续编中,仍将卖文“视为万事失败了所剩下的一条绝路“ ,“认为自己是充分地 受过封建式教

7、育的人,把文章来卖钱,在旧时是视为江湖派,是文人中的最下流。 因此,凡是稍有矜持的人,总不肯走到这一步。“ 郁达夫在 题辞中 说:“一九二二年,在日本的大学里毕了业,回国来东奔西走,为饥寒所驱使, 竞成了一个贩卖知识的商人。“ 在 后序中说:“文人卖到日记和 书函,是走到末路时的行为,我的所以到此地步,也是由于我自己的生性愚 鲁“ 郁达夫很多时候所写之文章是为了应朋友之邀稿,或是支撑自己的刊 物,而非靠其生活的职业,诸如他在1 9 2 5 年所作了的短篇小说:寒宵( 1 9 2 5 年5 月1 7 日作于武昌,载1 9 2 6 年3 月1 6 日创造月刊第1 卷第1 期) 和街 灯( 1 9

8、2 5 年5 月1 9 日作于武昌) ,一直到1 9 2 6 年创造月刊重新发刊时才 拿出来发表,而这种发表只是为了让刊物有内容可支撑。写作既然不是职业不足 以养家糊口,那么,时刻寻求一种稳当的职业仍是人生之重头目标。 其次,在创造社出版部工作,薪水很有限而且是不固定的,何况创造社的事 业才刚刚起步,虽说成立了出版部,但是前途仍然很渺茫。由于先前寄人篱下生 活困苦的阴影还在,1 9 2 3 年秋在创造社事业蒸蒸日上时,郁达夫应北大的聘请 去担任他所厌恶的统计学讲师。郑伯奇后来回忆到,郁达夫当时“没有其他职业, 专凭老板的高兴,或多或少地施舍一点零用钱,那当然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而且 事实上也绝难

9、长此生活下去。达夫为了教几点钟课坚决去北京,现在想起来,那 回忆郁达夫先生,回忆郁达夫第5 0 页,陈子善、王自立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 9 8 6 咸立强寻找归宿的流浪者龟U 造社研究第1 5 0 页,东方出版中心2 0 0 6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学生时代第1 9 7 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 郁达夫 题辞,郁达夫研究资料上第1 9 7 页,王自立、陈子善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8 2 郁达夫 后序 ,郁达夫研究资料上 第1 9 5 页,王自立、陈子善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8 2 1 2 第二章郁达夫南下广州教书的原因分析 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了一虽然说郁达夫的小说很畅销

10、、发行量很大,但是所 拿的稿费版税有限,再加上_ 一九二五年,是不言不语,不做东西的一年一,郁 达夫只写作了短篇小说寒宵和 ,郁达夫研究资料上 王自立、陈子善编,第1 9 7 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 9 8 2 1 3 郁达夫南下广州任教研究 工作换至另一种工作,由嗜好到嗜酒,朋友变成了敌人,由一个城市移居另一个 城市,由一日到另一日,一年到另一年。“ 在1 9 2 1 年9 、1 0 月之交,应邀至安 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任英文科主任,历时4 月有余;1 9 2 2 年9 月,郁达夫再次 赴宜至该校任教,翌年一月离职,历时4 月;此后回到上海,在创造社编辑期刊, 1 9 2 3 年1 0 月,应

11、聘赴北京大学任统计学讲师,至1 9 2 4 年底辞职,历时1 4 个月; 1 9 2 5 年初,赴武昌任武昌师范大学文科教授,同年1 1 月离职至沪,历时大约1 0 个月圆。在短短的5 年时间里,以上海为中心,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庆、武昌 等地来回奔波,除了在北京时间超过一年以外,其他地方都是短暂停留。他离 去的原因多是看不惯统治的黑暗和觉着工作的无趣,处处感觉到压迫和束缚。王 彬彬在鲁迅晚年情怀中说,“以中国之大,也并没有一处是鲁迅既能够又乐 意居住的。黑暗和压迫、荒谬和无聊、污浊和血腥、腐朽和没落,是到处都一样 的。所以,并没有一个地方能够令鲁迅在身心两方面都感到习惯、舒适。现在想 来,这

12、倒是正常的。如果不这样,倒也有些难以理喻;如果不这样,中国也就不 是中国,而鲁迅也就不成其为鲁迅了。 这情形同样也适合郁达夫。在1 9 2 3 年 创造社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还是有苦闷和空虚的感受,“时间一天一天的过 去了,但是我的事业,我的境遇,我的将来,啊啊,吃尽了千辛万苦,自家以为 已有些事物被我把握住了,但是放开紧紧捏住的拳头来一看,我手里只有一溜青 烟! “ 于是他选择去北大教书,去寻找另一种生活。郁达夫不断逃离的原因,在 于他的“零余人”意识,零余之“我“ 缺乏宏大的英雄气,没有扭转乾坤的魄力, 有的只是不甘心的忧郁、苦闷、自卑,但是又是精神上的自负者,不屑于与浊世 为流,始终处

13、于与社会主流相疏离的边缘位置,又不甘心被主流吞噬或压制束缚。 表现在现实生活中,郁达夫总是站在边缘的位置清醒的观察社会和人生,坚守内 心独有的价值和原则,一旦中心集权试图压制或束缚他时,他就选择反抗。于现 世最大的反抗无非是背弃世人,放逐自己的生命,试图去追寻另一处的生活。“因 为对现实感到了不满,才想逃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在大自然的广漠里徘徊着, 又只想飞翔开去:可是到了一处固定的地方之后,心理的变化又是同样地要起来 李欧梵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第7 9 8 0 页,新星出版社2 5 参考郁达夫生平活动大事记,郁达夫研究资料下第6 7 7 6 8 8 页,王自立、陈子善编,天津人民 出版社1

14、 9 8 2 王彬彬鲁迅晚年情怀,第5 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9 郁达夫青烟:I ,创造周报: 第八号,1 9 2 3 年6 月2 3 日 1 4 第二章郁达夫南下广州教书的原因分析 的,所以转转不已,一生就只能为w a n d e r l u s t 的奴隶,而变作一个永远的旅人 ( A n e t e r n a l P i l g r i m ) 回逃离成为郁达夫的一种惯性思维。在去广州的船上中, 他仍然是忧郁和愁苦的,“半年来的变化,病状,绝望,和一个女人的不名誉的 纠葛,母亲的不了解我的恶骂,在上海的几个月的游荡,一幕一幕的过去的痕迹, 和杂乱地尽在眼前交错。一圆不尽如意的生

15、活,是逃离的直接原因,但这次的选择 广州而不是安庆或留在上海,则是他第一次有目的的逃离,那就是为了革命的理 想而去,在革命的浪潮中锻炼自己,把满腔悲愤都投到革命洪流中去 其次,浪漫气质与革命情怀的二元共存。浪漫的颓废派作家郁达夫,为了追 求革命去色彩强烈的广州,看起来有不少的矛盾,浪漫和革命似乎是二元对 立的,其实,郁达夫的革命情怀恰恰是浪漫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持“颓废派 观点的人往往过分强调了郁氏“有点类似于自暴自弃或不自爱自重“ 的一面,而 实际上,颓废不仅不是一个简单的贬义词,而且它与进步还存在着某种矛盾复杂 的辩证关系。马泰卡林内斯库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中说:“进步和颓废的 概念是如此紧

16、密地互相包容,以至于如果我们想作出概括,就会得到一个悖论式 的结论:进步即颓废,反之,颓废即进步。“ 因为“颓废通常联系着没落、黄昏、秋 天、衰老和耗尽这类概念,在更深的阶段还联系着有机腐烂和腐败的概念一 同时也联系着这些概念惯有的反义词:上升,黎明,青春,萌芽,等等。一 如郭沫若 所言,“在表面看来,我好像是一位急迸分子,而达夫倾向于消极,而在我们的 气质上,认真说,达夫实在比我要积极进取得多。但他的积极进取性没有得到充 分的适当的展开,那是应该归罪于时代和环境的。纾李初梨也说过“达夫是摩拟 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 。 郁达夫认为“我们实际上要把固有的习惯打破,要 想做一番事业的时候,总要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思想在前开道才行,这事实上在历 史上最早已证实了。一 革命的理想是革命浪漫主义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