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成功大学水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硕士文规则波作用下柔性织物工法之输砂模式探讨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53780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成功大学水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硕士文规则波作用下柔性织物工法之输砂模式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成功大学水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硕士文规则波作用下柔性织物工法之输砂模式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成功大学水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硕士文规则波作用下柔性织物工法之输砂模式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成功大学水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硕士文规则波作用下柔性织物工法之输砂模式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成功大学水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硕士文规则波作用下柔性织物工法之输砂模式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成功大学水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硕士文规则波作用下柔性织物工法之输砂模式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成功大学水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硕士文规则波作用下柔性织物工法之输砂模式探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成功大学水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硕士文规则波作用下柔性织物工法之输砂模式探讨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 碩士論文 不規則波作用下柔性織物工法 之輸砂模式探討 Transport Modeling on Bed Sediment with Flexible Textile Work under Irregular Waves 研 究 生:劉俊傑 指導教授:簡仲和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六月 - 2 - 授 權 書 (碩士論文) 本授權書所授權之論文為本人在 國立成功 大學 水利及海洋工程 研究所九十三學年度第學期所撰士學位論文。 論文名稱:不規則波作用下柔性織物工法之輸砂模式探討 (T

2、ransport Modeling on Bed Sediment with Flexible Textile Work under Irregular Waves) ; 同意 ? 不同意 本人具有著作財產權之論文提要,授予國家圖書館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得重製成電子資料檔後收錄於該單位之網路,並與台灣學術網路及科技網路連線,得不限地域、時間與次數,以光碟或紙本重製發行。 - ; 同意 ? 不同意 本人具有著作財產權之論文全文資料,授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得不限地域、時間與次數以微縮、光碟重製後發行,並得享該中心微縮小組製作之研究報告、獎勵代表作、博碩士論文

3、三檔資料等值新台幣伍佰元之服務。本論文因涉及專利等智慧財產權之申請,請將論文全文延至民國年月後再公開。 - ; 同意 ? 不同意 本人具有著作財產權之論文全文資料,授予教育部指定送繳之圖書館及本人畢業學校圖書館,為學術研究之目的以各種方法重製,或為上述目的再授權他人以各種方法重製,不限時間與地域,惟每人以一份為限。 上述授權內容均無須訂立讓與及授權契約書。依本授權之發行權為非專屬性發行權利。依本授權所為之收錄、重製、發行及學術研發利用均為無償。 指導教授姓名: 簡仲和 研究生簽名: 劉俊傑 學號: N86911118 日期: 民國 九 十 四 年 六 月 二十三 日 - 3 - 中文摘要 本文

4、主要在使用台南七股段防風林地侵蝕防護工法探討計畫有關動床水工模型試驗中之波浪、地形數據,探討Berkhoff(1972)波浪模式、Larson(1988)輸砂模式及地形模式於柔性織物工法佈置下之應用情形。 在Berkhoff(1972)緩坡方程式之波浪模式檢定結果顯示,使用Goda(1975) 碎波條件計算碎波點附近波高時,其碎波經驗係數Ac需由一般之0.17使用值,調整至0.20時,較能改善動床斷面下碎波點向岸內移,及其鄰近波高的模擬誤差。而應用於發生二次碎波現象之計算時,以近岸穩定波高作為波浪模式的輸入值,亦較能得到良好的計算結果。 在輸砂模式中,本文先進行Larson(1988)漂砂模式

5、之參數率定,並探討傳輸率係數Kc與坡度相關係數對輸砂、地形變遷之影響情形。另提擬Larson(1988)輸砂模式第區漂砂函數修正方法,使其模擬結果較能符合於柔性織物工法佈置下灘線附近之試驗地形;並在不同水深與柔性織物佈置深度下,調整傳輸率係數Kc的大小,藉由試驗地形數據之檢定結果,建議係數Kc大小之較佳值。 關鍵詞:柔性織物工法,Larson(1988)輸砂模式,碎波經驗係數 I Abstract The physical model test data were used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feasibility of the wave model of Be

6、rkhoff (1972),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of Larson(1988) and bathymetry updating model to simulate the wave transformation and morphology change behind the flexible textile works in this study. Those physical model tests are performed in the sand bed flume with the varied water depth and submerged de

7、pth of flexible textile works in a project named as Protection Program for Erosion of Windbreak Forest Land at Chi-Gu Coast, Tainan. As to the application of wave model, based on Mild Slop Equation (Berkhoff, 1972), it is found that the simulating accuracy of breaking location shoreward and wave hei

8、ght transformation in the sand bed could be improved when the coefficient Ac of breaking criteria (Goda, 1975) was increased to 0.20 instead of the suggested value of 0.17 in common. Meanwhile, if the stable wave height incoming before the secondary breaking was taken as the input value in the compu

9、ting procedure, the better agreement of computed data with those in the model tests could be obtained. In the calibration of the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Larson, 1988), the influences of transport rate coefficient Kc and slope-dependent coefficient on the transport rate and morphology change withou

10、t the flexible textile works were first investigated. Then,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mparisons of transport rate and morphology change in the computations and model tests with the varied water depth and submerged depth of flexible textile works, a suitable range of Kc and were suggested. In addition,

11、 the correction method for the sediment transport function at IV zone in Larsons model has already submitted in order to get the better agreement of computing results with the morphology data near the water level line in the model tests with flexible textile works. Keyword:flexible textile works,sed

12、iment transport model,breaking criteria II 誌 謝 我的論文終於完成了,突然覺得如釋重負。三年來的研究所生涯即將劃下句點,內心除了感動,還充滿感激的情緒。首先,最要感謝的是恩師 簡仲和老師,於學生撰寫論文其間,不斷給予鼓勵與指導,耐心提出意見與指正,讓學生獲益匪淺,亦使我在論文撰寫過程中,有了明確的方向與指引,在此,向您由衷的表達感謝之意。感謝論文口試委員許泰文、陳文俊老師,於公事繁忙之餘,撥冗審閱論文,精心予以斧正,使論文架構與內涵,得以更充實完整。 在研究所的求學過程中,一路走來可說是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亦使我瞭解到有付出才有收穫。感謝建國校區水工模

13、型試驗場黃建維及郭晉安學長對水工模型試驗與現場調查等之經驗傳授,尤其是郭晉安學長提供論文寫作之寶貴意見,感謝蔡宗利同仁在現場調查時的指導及幫忙,懷念與你在閒暇時間的暢談及陪伴,學長雄爺、明杰及同學坤平懷念與你們一起取水位的日子,另外,感謝賴堅戊學長、嘉君學姐、抓抓、虹伯、慶聞及試驗場各位同仁之關心與鼓勵,在此僅向各位致上衷心的感謝與敬意。 感謝同學啟明、晶玉、慶民、孟樵、亦超、豪哥、港仔、昀哲、聰義、學長肥貓及恰吉在課業上的討論,最後感謝研究室的學長維銘、學弟虹邑、學妹鳳美等,陪伴我度過這三年研究所的日子,有了你們使我研究所的日子更加快樂,永遠懷念一起相處的時間。 另外,感謝我深愛的家人。母親含辛茹苦地扶養我成人,並栽培我就讀大學、研究所,她的恩情不是一句感謝就能報答。另外還要感謝女友韶勤,當我撰寫論文遭遇挫折、心情低落的時候,一直都在身後幫我打氣、加油,在這裡再一次的謝謝妳,最後感謝所有關心我的人,有你們才有我。 III 目 錄 頁次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誌謝 .目錄 .表目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