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刘小东为例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48801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257 大小: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艺术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刘小东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57页
浅谈艺术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刘小东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57页
浅谈艺术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刘小东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57页
浅谈艺术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刘小东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57页
浅谈艺术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刘小东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艺术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刘小东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艺术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刘小东为例(2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艺术家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刘小东为例1、相关定义1.1、相关概念的阐述 2.1 现实主义2.1 现实主义 要进入到现实主义精神的探讨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是:什么是”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有哪些特征?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经历了那些发展变化? “现实主义”作为一个专门的理论术语,最早是在 18 世纪德国的剧作家席 勒的理论著作中出现的。”现实主义” 是文学批评和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其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的名称,则首先出现于法国文坛。这个术语从广 义上来说是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作品的逼真性 或与对象的相似程度,是最朴素最古老的艺术观念;从狭义上来说,是作为

2、一个 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 19 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当时称之为写实主义,运动 的核心人物是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这个艺术运动的目标是:在对当代生活 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对现实世界进行客观、真实、无偏见的个性描绘与再现。在 库尔贝看来,民主的艺术就是现实主义绘画的本质,他坚持以描绘生活真实为最 高创作原则,主张以当代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描绘对象。对写实主义而言,当代艺 术家惟一有效的题材就是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即现实世界。库尔贝的新历史观, 杜米埃和马奈将其浓缩为一句响亮的口号:艺术家应属于自己的时代。艺术家的 神圣使命是反映自己的时代。写实主义是 19 世纪 40 年代至 70、80 年代欧洲的

3、 艺术主流,起源于与新古典和浪漫主义的艺术之争,以崇尚真实、描绘现实生活 的写实观念与沉浸于宗教故事、古代历史和神话题材的创作中的学院派古典画派 和侧重于表现理想世界的浪漫主义相对抗,在库尔贝的影响下逐渐为欧洲艺术家 所接受,它从法国漫延到英国、美国和其他地区,包括俄罗斯,其影响一直延续 到 20 世纪,在前苏联被称为”社会现实主义”。 除了库尔贝以外,还有法国著 名的巴比松画派、杜米埃、柯罗、米勒,俄国的巡回展览画派等都是非常有影响 力现实主义的画家。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功能性是首要因素,而艺术的审美 功能却是处于次要地位。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能成为主流艺术,正是由于它契合

4、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政府或权力机构支持和影响下,发挥其作为政治宣传 工具的影响力,不论是在解放前的战争年代还是解放后新中国的美术发展,中国 的现实主义或得到良好的发展或因被束缚和压制而萎缩。现实主义的概念经过几 代人的传承和发展,终于还是大体上得以统一,与西方的现实主义相比较,仍有 些差异。邵大箴在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中写道: “现实主义是一种 创作方法,也是一种表现手法。作为创作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要反映现实生活, 用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们以精神上的鼓舞和美的享受;作为表现手法,它 和写实同一概念,只是一种艺术的写实,不排斥凭藉想象的夸张,其基本要求是明 白易懂。” 现实主义的内

5、涵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第一,”现实主义”的最根本的意义在 于客观真实地再现社会现实,真实性;第二,典型理论,要求个性与共性相结合, 这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第三,历史性。恩格斯在致玛 哈克奈斯信中 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把人物置身于一个政治、社会、经济的具体的总体现实中刻画才能达到充分的现 实主义的高度。”自写实主义运动开始,”现实主义”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 域的改变也在不断的被各个时期的艺术家所改变,从以描述为主要观念,到以批 判现实为目标。现实主义最怕的是被当作一个风格流派来发展,那样的话就必定 要走入僵死的泥沼之中,化为”伪现实主

6、义”,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现实 主义”就是一个典型。所以现实主义最重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和它的道德主张。 1.2、现实主义的定义 美术史上的现实主义绘画发端于的19世纪中页的法国,学术界一般都将库尔贝在 1855年的现实主义宣言作为现实主义产生的标志,在这片著名的现实主义宣言里, 他公开挑战同时代绘画中的陈腐的题材和清规戒律,声称”要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 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库尔贝他意志 坚强,不屈不挠,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信念,主张艺术要真实描写当代现实生活,是人们公 认的现实主义的领袖。1888年,恩格斯发表了关于现实主义的极其有名的

7、那段话一”据我看 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9世 纪下半页是欧洲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也是现实主义绘画大放光彩的年代,我们 通过对法国,德国,东欧以及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回顾可以总结出它的几个特点:首先是 批判性、去理想化、对现实中的丑恶现象敢于正视,勇于鞭挞,真实反映下层社会的困苦或 平实的生活,从而揭示生活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其次在表现方法上以写实的手法为主,注 重细节的真实,同时通过典型化的手段,揭示生活的真理。 2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发展脉络以及刘小东出场的背景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有许多伟大的可以称之为现实主义的作品。中国的现代

8、美术,经 过了五四运动的洗礼,由于反帝反封建的社会变革的现实要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随同科 学、民主两大精神成为时代的选择,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中出现了许多现实主义作 品,40年代解放区的黑白版画以及蒋兆和先生的高质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大量问世是 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创作的伟大收获。1949年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在两个方面,即文化政 策导向和学院教育都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引进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此代替以往提倡的 “革命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的去理想化随着与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也在实践中变成极端的 理想化。特别是”文革”时期,”左”的政治思想路线从理论上以及实践上根本歪曲了现实 主义的本来意

9、义,掏空了它的丰富内涵。文革结束后的”伤痕”美术是中国现实主义一定程度 上的回归,随着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化,现实主义遭到了艺术家前所未有的质疑, 尤其是八五新潮以来,它渐渐失去了以往的主流地位,对大多数艺术家来说,现实主义只是 一种局部的、个人化的选择而己。在89年之后、92年之前,在新潮艺术还在作为资产阶级 自由化的反映而受到意识形态的宰制时的这样背景下,刘小东为代表的”新生代”画家异军突 起,他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当下的生活,如果说此前的”伤痕”美术中还留有宏大叙事的影子的 话,那么在”新生代”作品中则将宏大叙事的方式彻底放弃,在他们身边的真实生活中的平凡 小事寻找到创作的新动力,描绘

10、的他们切身感受到的真实的生活。在技巧上,”新生代”画家 又采用了典型的写实技巧。他们的作品虽不振奋人心,却十分鲜明地把艺术主题与社会大背 景的关系转换为个人视角与生存现实的关系,尤其在去理想化这点上他们却最接近现实主义 的源头。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是身边的近距离所见,不矫饰,不无病呻吟,甚至有些而所谓 自嘲与无聊的倾向,这也正是他们那一代人对日常生活的感受。新生代的这种画风为中国当 代艺术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价值出口,这种新的绘画风尚因贴近普通老百姓最真实生活而 日益受到关注,并引领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其后未来十年的发展。这种新的绘画风尚在刘小东 的绘画中得到了最早也是最为集中地体现。他的观察视点落

11、在了个人当下生活的真实状况, 他以直接有力的手法,不仅在画面意义上更是在艺术形象上为当时的中国画坛直接提供了一 种新的关于人的存在的价值取向。他的作品为九十年代初画坛上注入一股新风,从新中国艺 术史的角度看,在这股”新风”中,真实琐碎的世俗生活第一次成了中国艺术家表现的对象, 这种真实既不是历史的、也不是未来的,既没有经过艺术的升华,也没有刻意的批判,更没 有曲意的逢迎,它就是对艺术家当下生活的真实的一记录。 第二章刘小东现实主义油画风格的特征、擅变及现实意义 刘小东现实主义油画风格的擅变 刘小东的早期作品所描绘大都是周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和事物,主要是身边的朋友 和亲人,尤其偏重于日常瞬间

12、的捕捉,都是有感而发,信手拈来。他把他们真实的生活描绘 出来,他们的憨笑,他们身上的微小光辉。刘小东对生活是敏感的,用生活在社会普通阶层 的所谓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他们最普遍、最日常的生活状态做主角,体现了他对现实的 关注。他将这些平淡生活描述出来以后总有中吸引人们驻足观望的魅力,因为这些作品确实 体现了当时一代人的精神状态,也表达了画家本人的内心世界。他想表现的是现实中人疏离 外部世界、回到他们自我生存空间的一种精神状态,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许多人物各自 脸上表情画得都相当深入,真切,动人。 顾忌地流露出自己真实的形态。 间普通的宿舍床上两个年轻人, 在作品 在画家笔下,他们都毫无 休

13、息(1988年)中:一 一个好像已进入睡状态,另一个则 休息 若有所思;拥挤的空间、窄小的床铺底下的电炉、装酷的鸭舌帽、 黑色的皮手套、时髦的运动鞋、一切都是那么地真实可信。画中的 他们互相倚靠着,但又各自处在情感回味中,他们满脸漠然而又茫 然无助,似乎只有别人推一把他们刁有可能焕发活力。我们青春成 长中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情感世界的孤寂、对平淡生活的厌倦,看 不到前途却有无从奋起的无奈。 青春故事(1989年)是刘小东第一次试图参加七届全国美 而遭落选的作品,它描绘了 群晚霞下站在学校的天台上的年轻 人,画面的远景是一片污染的天空和到处飘扬的红旗,前景是一 群互相嘻笑潇洒的青年,画家将一个孤独

14、得倚在墙上的诗人放在 休息局部中景的楼台上。这群年轻人,有的沉默,他们的姿势各不相同, 或抽烟或聊天或若有所思有的无聊,有的在谈笑,但笑容是那么 地沉重,那么地忧伤。刘小东将自己心中对那个年代青春的理解直接反映在这副作品中,作 品中远处那位倚靠在墙上孤独的诗人,这是他一个人的孤独,也是刘小东的孤独,是那一代 年轻人特有的孤独,是那个年代明媚又感伤的青春故事。 田园牧歌(1989年)是刘小东早期的重要作品,他画了喻红和自己在东北老家一 个小火车站前莫名的焦虑与忧伤,焦虑与迷茫笼罩了整个画面,在这样一个物质穷困和精神 苦闷的时代里,年轻人爱情岌岌可危,灵魂不知所终。这幅画永远会感染人,因为它画出了

15、 我们的青春,不仅代表着刘小东对青春,对事业和感情的焦虑,也代表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 的这种关于事业,关于感情青春的焦虑。感情是这世界上最虚无缥缈不可捉摸是东西,追寻 的过程笼罩着不成熟的心智,年轻人是一穷二白的代名词,我们的感情短暂而动荡;爱情是 多么美好又是多么悲伤,总是不堪一击,每天都有人在想,如何让感情停留在自己身边,如 何处理和面对它的悄然逝去。人在青春时候是没有保障的,爱情是永远没有保障的,所以我 们焦虑,所以我们只能享受今天的悲喜,除了此时此刻,你什么也看不见。当远在纽约的陈 丹青在1990年美术杂志上看到这副画时,看到他和喻红站在墙角上,一下子就觉得中国可 能出了一个天才,然后就

16、写了一封信给素不相识的刘小东。作为一个刚刚在美院毕业的无名 小子,受到陈丹青这样重要画家的亲睐,这无疑是对刘小东莫大的鼓舞,也成就了画坛一段 佳话。几年以后陈丹青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最喜欢的画还是我当初看到的那张画,他 跟喻红两个人站在墙角,我觉得一个人的初作、成名作永远是珍贵的,因为他是拿着性命在 画,而且是正当青春的时候,有一种东西是后来怎么也无法代替的。就这么一个愣小子,站 在太阳底下,正在成长的焦虑当中、青春,我期待这样的作品已经很久了”。 阳光普照是刘小东九十年代初期的作品,画面好似一个宁静的午后,六名裸体男 性在阳光的照耀下沐浴嬉戏。在这张作品中,一个不完整的人体占据前景左侧大部分画面, 其它的人物被随意的安排在画面的右半部。人物的处理的不仅仅强调准确的形体塑造,而是 更多强调一种精神状态的传达。在主题性上,我们很难读出有什么具体意义,作品恰恰是由 于这种场景的随意性安排以及没有具体的生活意义而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正如艺术家所说 的,”那时候是学运时期,但是有时候生活内部还是 充满着一种小集体的快乐,或者说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