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45087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5.2 伶官传序 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伶官传序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 士,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 文忠公,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 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 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 州将领皇甫晖发动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 旋又单骑逃逸,导致朝廷军队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 谦又乘危作乱,庄宗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一百多年后欧阳修著 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 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

2、衰也,数十伶 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背景助读基础梳理 5.明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3)盛以锦囊 介词结构后置句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省略句 6.积名句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 伶官传序)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014湖北高考)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目标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 1.“

3、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几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 ? 参考答案(1)紧接这句话作者首先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 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 据。 (2)第2段叙述晋王三矢的事例,第3段从庄宗极盛时和极衰时两种 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 人事”的内涵。 (3)第4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由 此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问题导思多维探

4、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2.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强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 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参考答案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这样强调既可以扣 住题目,又可以使事理推而广之,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 性: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 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 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 史教训,意味深长。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目标二】 感受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论证方法 1.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时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1)例证法。本文论点来自史据

5、,在论证时又重点通过“晋 王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 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使人对 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 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2)对比论证法。全文以“盛”“衰”二字贯串始终,从“盛”“衰”两个方 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 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 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 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

6、论点, 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2.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1)语言委婉,气势充沛。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 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叹咏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 。文中,多用反问句、疑问句,使说理委婉而发人深思;多用对称语 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有张有弛 。各种句式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 沛。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 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 庄宗

7、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 继而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 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 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 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 扼要,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 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作者为伶官传

8、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有 些文不对题? 参考答案不是,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 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 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 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 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 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正反对比,说理鲜明 伶官传序采用正反对比推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使读者读 后深感道理确凿。 文章开篇采用反诘句式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

9、,虽曰天命,岂非 人事哉!”然后依据史实对比推理,自然得出结论:晋王临终授矢庄宗 ,告以遗恨,叮嘱庄宗不忘世仇,实现遗愿。是时,庄宗重任在肩,兢兢 业业,用兵时负矢直前,唯恐有负先王,终于获得成功;及至如愿以偿, 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致政纲倾颓,衰败随之。文章以 成功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失败时“士卒离散”“泣下 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十分鲜明地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对此,作者并未直陈己见,而是用反诘句式予以表达:“岂得之难而 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揣测之中饱含感慨,增 强了感染力。文章到此,本可结束,但作者又用

10、古训“满招损,谦得益 ”,追本求源,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照应上文,揭示了 人事的含义。最后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 溺,岂独伶人也哉?”着眼于历史教训,收束全文。 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写给秋天 佚 名 寂然的夜万籁无声,将睡未睡之际,窗外忽然响起了“唧唧”的虫鸣 ,不似白昼的蝉鸣那么尖锐,也不像傍晚的蛙鸣那么嘈杂。“唧唧”“ 唧唧”的虫声此起彼伏,婉转柔和,富有节奏,它们是秋天的精灵。 暗夜中我想象不出它们的模样,据说这种秋虫生命十分短暂,朝 生暮死。若真是这样,今夜的鸣叫,该是一曲挽歌了。这些小可爱 让人无端生出怜惜和一丝敬意,它们唱着歌和这个世界告别,同时

11、 用歌声告知这个世界,秋天到了。 万物有灵,而这灵一定是被一颗心包裹着的,即使草芥一般的秋 虫,也有属于自己的心灵之歌。 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是秋天了。清晨的风带着宜人的清爽,阳光不似前些日子火辣辣 、亮晃晃地让人四处躲闪,而是蜜一般透过窗户上的栅栏涂抹在雪 白的墙壁上,给人亲近的愿望。洗漱间被这金色的阳光照得通体透 亮,垂直挂着的发梳底端,几根落发挂在肩头,摇摇欲坠,它们是另一 个秋天的见证。林荫小道上,一片落叶以和落发同样的姿势飘摇而 下,借着风力不偏不倚落在我的手上。落叶锯齿的边缘是枯褐色的 ,像痊愈过后细细的伤痕。 杂志上一个中年人的感悟短文十分漂亮、隽永。中年人的心境 其实就像这浅浅的

12、秋,热烈中有一抹妥协和内敛。像一条出了山涧 的溪流,注入平原的河道,不再跌跌撞撞,不再奔突跳跃。视野变得 很宽,心胸变得豁达。行走在秋天,对于生活和事业,有了一份释怀 的从容。对于心爱的人,不求全责备,唯在心里祈祷平安幸福。对 于所得不求完美,对于付出不问结果。 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不是每一棵秋天的树都有果实,沉甸甸的记忆以及哪怕不是十分 明晰的觉悟不也一样属于秋天,不也一样是收获吗?回忆一朵荷花 在夏日池塘打开的惊喜,回忆漂泊的云朵在心湖投影的甜蜜。和智 者一起体会真和善的含义:知人之艰难却不退化为物,知神之无所 不能却不梦想成仙。让爱和思念在心头燃烧,用理性把它置换成温 暖,走在秋意蔓延的长

13、路上,不言后悔也不诉离殇。 (摘自南湖晚报,有删改) 品读提示 这是一篇富有哲思的随笔散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 形散而神不散”。作者选取了窗外的虫声、木梳上的落发、林荫 道上的落叶、杂志上中年人的文章,来体悟秋的静美、恬淡、安详 。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材料,在作者情感的贯串下,有机地成为一 体,绘成了一幅温润的“秋景图”。 美文品读素材开发 一言难尽唐庄宗 唐庄宗不忘父亲遗命,将晋王所赐三矢“受而藏之”,然后出师征战 ,以三矢励志,大告成功,还三矢于先王。但取得胜利后的唐庄宗却 又马上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宠幸伶人,让景进、史彦琼、郭从 谦等优伶掌握实权。后来,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近 卫兵攻打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曾经意气风发的唐庄 宗竟然一时之间无计可施,最后被乱箭射死。 逆境时,唐庄宗恭谨克己,身先士卒,终于一胜再胜,大获成功。而 成功后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贪图享乐,以致政事废弛,衰败继之。 变化如此之大,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运用方向 这则材料可用在“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兴衰全由我 ”“保持清醒”“防微杜渐”“祸患常积于忽微”等话题的作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