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微波辐射计演示文稿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42566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87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微波辐射计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九微波辐射计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九微波辐射计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九微波辐射计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九微波辐射计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微波辐射计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微波辐射计演示文稿(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微波辐射计 (Microwave Radiometer) 1 2 第一节 微波辐射计 一、 微波辐射计简介 二、 在微波波段的辐射传输方程 第二节 海面的微波发射率 一、 平静海面的微波发射率 二、 粗糙海面的微波发射率 三、 基于小斜率近似的海面发射率模型 四、 海面发射率的SSM/I算法 第三节 海面物理参数的遥感 一、 微波辐射计的海表面温度反演算法 二、 微波辐射计的海面风速反演算法 第四节 雷达 一、 雷达的波束宽度 二、 天线的方向参数 三、 辐亮度与温度的关系 四、 天线的传输函数 第一节 微波辐射计 一、微波辐射计简介 被动探测器:接收地球表面发出的辐射 主动微波雷达散

2、射计、高度计和合成孔径 雷达 全天候探测器:微波能穿透云层 可探测物理量: 海表面温度、盐度、风速、大气垂直温度和 湿度剖面、大气中水汽含量和可降水量 3 星载微波辐射计及其特征-1 4 卫卫星传传感器波段(GHz)/通道 美国Seasat-A & Nimbus-7 多频频率扫扫描微 波辐辐射计计 SMMR 5波段 9通道 6.63/v, h 10.69/h 18.0/v, h 21.0/v, h 37.0/v, h 美国国防气 象卫卫星 DMSP 专专用传传感器微 波成像仪仪SSM/I 4波段 7通道 19.35/v, h 22.235/v 37.0/v, h 85.5/v, h 美国EOS

3、- PM(Aqua) 日本高级级微波 扫扫描辐辐射计计 AMSR-E 6波段 12通道 6.925/v, h 10.65/v, h 18.7/v, h 23.8/v, h 36.5/v, h 89.0/v, h V:垂直极化 H:水平极化 5 星载微波辐射计及其特征-2 卫卫星传传感器波段(GHz)/通道 日本ADEOS- II 高级级微波扫扫描 辐辐射计计AMSR 8波段 14通道 6.925/v, h 10.65/v, h 18.7/v, h 23.8/v, h 36.5/v, h 89.0/v, h 50.3/v 52.8/v 日本JERS-1热带热带 降雨任务务 微波成像仪仪 TRMM

4、/MI 5波段 10通道 10.7/v, h 19.4/v 21.3/v, h 37.0/v, h 89.0/v, h 6 微波辐射计用途 测量目的 探测仪 用于气象卫星 大尺度低分辨率 横跨轨道扫描 测量大气垂直温度和湿度剖面 成像仪 用于海洋卫星 波段频率较低 分辨率较高 圆锥形扫描 测量海表温度、海表盐度、海 面风速、大气柱水汽含量 7 圆锥扫描几何示意图 卫星观测角 微波辐射计接收到的海面辐亮度大小受观测角影响很大 保持观测角为常量以增加探测准确性 8 各卫星微波辐射计观测角 卫卫星/微波辐辐射计计圆锥扫圆锥扫 描观测观测 角() Seasat-A/SMMR49 Nimbus-7/SM

5、MR51 DMSP/SSM/I53 JERS-1/TRMM/MI53 EOS-AQUA/AMSR-E55 ADEOS-II/AMSR55 9 海表面粗糙度 水汽分子:吸收微波辐射 电离层 宇宙背景微波辐射 影响微波辐射计探测的因素 10 微波辐射计接收信号 微波辐射计接收辐亮度(亮温) 辐亮度F(海表面温度,盐度,海面粗糙度 , 波浪破碎产生的白冠和气泡) 6GHz附近:Seasat-A SMMR 盐度对辐亮度影响很小 辐亮度对海表温度非常敏感 6.63GHz和49 观测角附近,垂直极化通道 探测的辐亮度与风速无关 11 DMSP/SSM/I对地球物理参数观测使用的波段 传感器地球物理参数使用

6、的波段 (GHz) SSM/I (DMSP) 海表面温度 19.35(v, h), 22.235v, 37.0(v, h) D-矩阵方法反演SST 海面风速 19.35v, 22.235v, 37.0(v, h) D-矩阵方法反演海面 风速 水汽19.35v, 22.235v, 37.0v 冰云、冰、雪85.5v, 85.5h 植被监测19.35(v, h) 12 AQUA/AMSR-E技术特征 频率(GHz)6.92510.6518.723.836.589.0 地面分辨率50 km25 km15 km5 km 带宽 (MHz) 3501002004001,0003,000 极化V / H 倾

7、角55 刈幅 1450 km 动态范围2.7-340K 精度1K NET(K)0.3K0.6K1.1K 量化精度12 bits10 bits 13 AQUA/AMSR-E全球海表温度 14 二、在微波波段的辐射传输方程 微波频率300GHz 满足瑞利-金斯定律 可使用亮温代替辐亮度。 辐射传输方程: :位置z处的辐亮度 :传输路径上介质的吸收系数 :与吸收气体温度相同的黑体发射的辐亮度 15 根据方程(6-44) :光源表面辐亮度 :吸收引起的光学厚度 光学厚度? 16 微波辐射传输方程的解 代入瑞利-金斯定律 17 :微波辐射计观测到的亮温 :大气向上辐射的亮温 :微波辐射计所在高度 :卫星

8、观测天顶角 :海面发射率 :海表面温度 :海面亮温 :高度z处大气温度 :大气吸收系数 :海面0到高空h间大气层的透射率 18 考虑更多辐射源 19 :海面菲涅耳反射率 :大气向下辐射的亮温 :银河系噪声等效温度 :宇宙黑体辐射等效温度 :太阳表面温度 20 大气向上、向下辐射的亮温 对于波段选择在氧气或水汽的吸收带和附近频率、 用于测量大气参数的微波辐射计: 大气层的光学厚度非常大 大气层的透射率非常低 21 衰减系数吸收系数+散射系数 可见光波段: 衰减主要因素为气溶胶散射 热红外、微波波段: 衰减主要因素为大气粒子吸收 热红外波段:水汽、二氧化碳、臭氧 微波波段:水汽、氧气、云中液态水

9、22 23 第二节 海面的微波发射率 一、平静海面的微波发射率 根据两介质界面处的基尔霍夫定律, 24 观测角为0度时,菲涅耳反射率随电磁波频率变化曲线 观测角为0度时,菲涅耳反射率与极化状态无关 25 微波辐射计测量海表面盐度的参数选择 微波频率:L波段1.4GHz 极化状态:垂直极化 观测角 :010 L波段、垂直观测条件下: 亮温不受海面风速和海浪影响 26 风浪条件下:菲涅耳反射率受风影响 海面风 风浪 粗糙度效应浪花效应 海面斜率变化 天顶角、极化状态变化 海面发射率、反射率变化 探测亮温变化 白冠、泡沫薄层 微波反射率增大 探测亮温变化 27 二、粗糙海面的微波发射率 亮温、发射率

10、、海表温度关系式 海面亮温 海表温度 粗糙海面 发射率 28 针对单个通道和某个极化状态的算法 已知量:海面亮温、微波频率、极化状态 未知量:海表温度、盐度、风速 29 两类发射率模型: 两尺度模型 粗糙海面的布拉格散射机制、镜面反射机制 粗糙海面:海面发射率与海面散射系数关系 :卫星天顶角, :电磁波天顶角 :两尺度天顶角散射系数 镜面反射:菲涅耳反射率 30 直接发射率模型 真实海洋微波辐射平静海面辐射+海浪辐射 :平静海面发射率 :风引起的海面发射率变化 :风引起的海面亮温变化 31 直接发射率模型基于小斜率近似 Irisov (1998): 小扰动近似小斜率近似 海面发射率(小扰动近似

11、, Wu&Fung, 1972) 海面发射率(小斜率近似, Irisov, 2000) 32 风引起的海面发射率变化e :小斜率近似导出的水平和垂直极化 状态的权重因子 :观测方位角(观测方向在海面投影与 风向夹角) :积分方向上波浪波数和方向(积分方 向上波浪与主波浪方向夹角) :极坐标下风浪方向谱 33 德拜方程 34 小斜率近似海面发射率模型应用举例 殷晓斌等:平静海面和粗糙海面盐度遥感研究 1、风的影响 35 随海表温度、盐度变化曲线 36 随海表温度、盐度变化曲线 37 2、风浪的影响 风浪能量分布在顺风方向和逆风方向上完全不同 卫星传感器不能分辨波浪的传播方向(风向的180 不确定

12、性) 38 海面亮温变化随观测方位角变化曲线(小天顶角) 亮温变化 亮温变化 39 亮温变化 双极化L波段微 波辐射计在较小 天顶角条件下探 测的海面亮温变 化与风向无关 40 四、海面发射率的SSM/I算法 已知: 海面亮温数据 浮标观测数据 使用: 统计分析方法 得到: 微波辐射计各波段海面发射率与风速、海表温 度、观测角关系 反演风速、海表温度 41 第三节 海面物理参数的遥感 一、微波辐射计的海表面温度反演算法 在多频率扫描微波辐射计SMMR的反演海表面温 度的众多算法中,最成功的算法之一属于统计的反 演方法,通常被称为D-矩阵方法。 这个方法假定SST与各个通道探测的亮温之间有 简单

13、的线性关系。 42 美国国防部DMSP系列卫星装载的专用传感器微波 成像仪SSM/I使用D-矩阵方法反演SST的SSM/I算 法 系数由测量数据与浮标现场数据拟合 43 44 二、微波辐射计的海面风速反演算法 基于D-矩阵方法的ETR反演算法(SSM/I) SSM/I-GSW算法 SSM/I-GSWP算法 45 SSM/I-GSW算法 系数由测量数据与浮标现场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法 拟合,并考虑了降雨影响 46 SSM/I-GSWP算法 1. 利用高空探测仪观测的现场水汽与SSM/I测量数 据,拟合SM/I观测水汽 2. 利用浮标风数据、观测的现场水汽与SSM/I测量 数据,二次多项式曲线拟合得

14、到浮标风与SSM/I- GSW风的剩余误差 SSM/I-GSWP风速 : 47 48 第四节 雷达 一、雷达的波束宽度 孔径D、发射权函数f(x)=1(均匀发射)的雷达天线: 波束宽度=两个半功率点间的夹角 半功率点:辐射强度最大辐射强度一半 49 波束宽度推导 50 方向上的辐射强度 第四章公式 51 数值解 若角度很小 天线的半功率波束宽度或主瓣宽度 52 二、天线的方向参数 1. 天线辐射功率归一化方向分布 2. 带有热衰减的天线功率方向分布(增益) :辐射效率 53 3. 方向系数 54 思考题 1. 影响微波辐射计接收海面辐亮度的因素有哪些 ? 2. 微波辐射传输方程 及其解 。 请解释上述方程中各项的意义,在何条件下可以得 到下面的解? 3. 课后习题2、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