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就把事情做好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42352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就把事情做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次就把事情做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次就把事情做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次就把事情做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次就把事情做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次就把事情做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就把事情做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小草生而不择肥瘠,长而步步为营,只要坚持走好每一步,就能染绿荒原;积雪融而溪流淙淙,流而不避劳苦,只要坚持流好每一程,就能奔流入海。我们十分钦佩、竭力推崇、更是努力效仿那种想做事、敢做事,而且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能人。同样,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只要铺下身子,坚持踏踏实实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就能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相信不少人对这样的提法并不以为然,认为没有必要把身边的每一件事都做得很完美人生在世总要做很多事,谁又能确保每回都能一次把事情做好呢?假如只做一件事,也许能够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而如果是十件事,一百件事,一千件事呢?就未必件件事情都能够一气呵成。而正是这

2、种认识,造成了不少人在做事情时都是该糊弄糊弄,得过且过。做得到做不到只是能力问题,想不想做到则是思想境界问题。思想达成了共识,前进就有了动力和方向。具体到每一个人,如果总是能够把该做的事一次做好的话,那么我们共同面临的事情就有了一份成功的希望。因为环境在变,形势在变,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速度在变,衡量事物优劣的评价标准在变,因而市场对企业的要求、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在变。此时,更需要我们努力把手头的每件事情“一次就要做好”,因为,很多情况是倘若一次没有做好,可能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那么,怎样才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呢?我们觉得,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得要有真功夫。首先,必须要有责任心。公元前256年,秦蜀郡

3、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水利工程都江堰,世世代代泽被川西。那时候没有什么精良手段,但他们“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做好了这件事。今天去看都江堰,无不为“竹笼装石、鱼嘴分流、宝瓶引水”等奇思妙想所折服,更为这一巨大工程两千多年仍然质量可靠而感叹。为什么会这样?责任心使然。其次,必须要用心专一。爱迪生在1878到1879年里有15个月不做别的事,一心一意发明电灯,前后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尝试了几百种设计方法,终于在1879年10月22日点亮了真正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白炽灯。尽管爱迪生这“一次”的发明时间长了些,挫折多了些,但他还是把事情做好了。只要用心专一,再困难的事情都能做好。第三,必须要有本领。“工欲

4、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本领,再有责任心,再用心专一,至多是把事情做完,而不会把事情做好。第四,必须要有良好的素养。拥有良好素养的人,做事往往会马到成功,而做事的素养首先建立在拥有良好的做事习惯上。德国人总是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正因为德国人普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德国就像是一只大象,步子很慢,但非常坚实。要想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真的离不开严谨的做事习惯,如果这种习惯能够变成一种自然的素养,则更好。轻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驼队从沙漠走过,留下深深脚印;岁月从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我们从大唐大舞台上走过,能留下些什么?让我们牢牢信奉“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这一人生信条,明确目标,立足本职,踏

5、踏实实做好职责以内的事,给人生价值做一个完美的诠释,为打造百年大唐作出自己的贡献,留下自己的印迹。三管齐下 持经达变在企业里,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人员)直接管理员工,解决盘根错节的具体事务,完成本单位所负责的具体工作,所面临的都是时时刻刻变化的具体问题,事无巨细的生产、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一些有年代的国企,文化积淀深厚,优良传统和陋习糟粕并存,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更需要中层管理人员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时度势,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一个中层管理人员既不能照本宣科,教条主义,也不能遇事折衷,好人主义。个人以为,一个管理者应具备“三管一贯通”的能力,即:管己、管人、管事,并能持经达变而融会

6、贯通的能力。管己:即管理好自己。常言说:胜敌易胜己难,真正管好自己绝非易事,但作为一个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管理好自己的能力,这是管好人、事的基础。一是慎言行,不能自己想什么就说什么,对上对下对事有不同看法,应考虑成熟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有些基层管理者,上级交派的工作,员工们还未有异议,自己先牢骚满腹,畏事如虎,势必给员工们传达的信息是这项工作没法完成。二是诫争功诿过。有个别管理者善于此术,工作出现问题或失误,不是推给下属,就是搡给同级,把自己摘得一干二净。这表面是一个担当责任的问题,实质是一个人道德修养问题。中层领导所处的位置和责任及享受的待遇,就理应具有一种敢于担当的素质。这也是管好人和

7、事的基本素质。管人:每个中层领导或多或少,都有若干部下,朝夕相处,久之必有亲疏之分、远近之隔。如何和睦相处,戮力同心,完成本职工作,不外有三。一是公平公正,在利益分配、考核考评时,是对事不对人,不抱成见。二是凡自己正确的决定,要求下属必须执行,一定要坚持己见,不能走样,否则人云亦云,心无主见,必不能服众。三是体恤下情,关心属下,注重感情交流,要明确一个理念,人生在世,人人平等。你与员工只是工作分工的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批评和管束员工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以理服人,不要以官压人。管事:就是解决问题,完成工作目标的能力。是一个中层综合修养、能力的具体体现。首先要具备大局观,明了企业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

8、,企业发展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二是要有方位感,清楚自己负责的工作范围在企业全局中所处的位置,也就清楚了自己的工作责任。三是有了大局观和方位感后,自然就具备了对自己负责工作的整体控制感。掌控自己工作的每一项步骤,及每个步骤面临的难点和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设备检修,从人力配备、备品备件准备、工期进度、技术难点,质量验收等每个步骤的工作都能胸有成竹,对工作的进展有正确的预判,和对突发困难的应急准备。“三管”决不是各自独立、互无关系的,三个管理能力是互融共生的,是协同发展的。如何融会贯通,用一个原则统筹“三管”,个人以为就是“持经达变”。持经达变是中国式管理事务的最高境界,“持”是保持;“经”原指

9、古代穿连竹简的丝线,后引申为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和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著作,指思想原则;“达”即达到,应对;“变”是不断变化的客观事务。其意思是是应用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圆通地应对事物。这里最根本的是要区别坚持原则和折衷主义的不同。西方人总认为中国人不讲原则,凡事圆滑善变,其实这是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有四大思想,一是阴阳五行,即中国式的哲理和方法论;二是天人合一,即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是中庸中和,即人际观,处理社会人事的思想和方法;四是克己修身,即如何对待自身。这其中,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人最基本的价值观、方法论。著名学者庞朴先生应用字源学,考证出“中”的三层含义:真、善、美;“庸”

10、的三层含义:用、平常、大常,郭店竹简成之闻之篇说:天降大常,以理人伦。上天赋予人某种绝对法则,人们用它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这种法则,可看作今天的各种法律法规。中庸之道最通俗的解释是坚持原则,又有适当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很容易于折衷主义混为一谈,折衷主义在古代称之为乡愿,孟子的论述比较详细,其字面意思是“一乡之人皆称愿人焉。“愿”是老实巴交的意思,所有人都说他是老实巴交的人,孟子称这种人是“德之贼”,是老好人、和稀泥的人。怎样不成为这种人,孟子说:“君子反经而已”,反经就是回到常道上去,回到标准原则上来。在实际工作中,既想当老好人,又想管好人管好事是做不到的。同时,也不能一味地采取西方的机械唯物论

11、,凡事没有任何调和余地,适当的灵活性,是在坚持标准原则前提下,圆满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在我们当今的本土文化浸淫下,特别是在基层工作,运用好灵活性是衡量一个人领导能力的标尺,如何掌握好这个“度”,需要每个人在工作实践中慢慢体会和把握。开好班前会的技巧班前会是班组每班工作开始之前召开的会议.是对当班工作的统筹和安排o在班前会上,斑组长应该用简短的语言布皿工作、提醒班组成员注意操作安全。有时.车间一些新的任务和新的情况,也会在班前会中向班组成员明确。开好班前会首先要掌握的三个基本要点: 1.说什么。要开会,总要有话题,说什么是班组长要准备的第一件事。这就要求班组长掌握生产经营工作)各方面的基本现

12、状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性强。如你要提安全要求、质t要求.就要知道安全和质t的隐息点,这是开好班前会的前提。2.如何说。首先要事先理好顺序和重点,做到重点突出.无漏项。其次,要注意发言简洁.控制会议时间。第三,发言要具有鼓舞士气的作用,注意是动员会,不是泄气会。3.会议内容有可操作性,不能停留在一般要求上。一是派活要到岗到位;二是指标具有可考核性;三是会议内容要有记录。开好班前会班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搜集分析现场生产工作信息的能力,做到及时全面掌握生产现场状况,并能发现问题。(2)抓住现场管理重点.并有较强概述问题的能力。一个管理者不知道先管什么,后管什么,不知道哪些是自己亲自抓

13、的.哪些是别人协作的.管理现场将会混乱。3了解开会更有效率的方法一: 选择性开会并不是所有的会都必须参加。选择参加会议的前提是做好时间管理。首先要对重要的工作先预留好时间,保证不会被打扰。实在遇到工作与会议、会议与会议发生冲突,就需做出取舍判断。一般来说,10分钟左右的短会基本都可以参加一下,有助增进交流。如果比较长,就要进行利益考量。依据优先级选择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优先级别的排序不妨参照:企业优先部门优先上司优先重要、紧急的事。至于一些不重要、不紧急或者复合型活动可以选择不参加。不过事情重要与否的判断还是来自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在没法得到标准答案时不妨从老板那里得到指导。在收到会议邀请后需要先

14、弄清几个问题:这个会大概开什么,谁来参加,会议长度以及这个会是否非你不可,是否有合适的替代对象这些问题能更好地提供判断依据。开会更有效率的方法二: 充分的会前准备一次成功的会议缺不了细致的准备。会前的准备是多方面的。首先建议会前先将信息资料分发给会议参与者阅读。这样既能节约会上阅读资料的时间,也能使他们在会前就会议议题进行充足思考。从时间管理的角度,会议组织者应该在会前设计好每个日程需要讨论的时间,以便给会议的每部分议程留足讨论时间。会前还得将会议日程安排告知与会者,免得貌似无穷无尽的会议时间让他们失去耐心。在进行全球连线会议时还要格外注意不同时区的时差,尽量将所有与会者都调节到一个都相对方便

15、的时间点。在准备需要高层参与的决策性会议前,可以先一对一地安排几次非正式会议。与高层决策者做事先沟通,了解协调各方的利益点,减少正式会议上的分歧。同时不妨运用一些心理分析技巧,例如市场部喜欢宏观,财务部注重细节。对外国人先做前景预期再具体分析,对中国人先分析现状再做预期效果会更好。开会更有效率的方法三:明确开会的目的公司人常觉得开会没效率,是因为对于这个会议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需要自己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还不清楚就去参加了。所以,会议发起者让参会者明确会议目地至关重要,目的明确是有效的前提。会议的发起者在邀请对方参加会议时必须首先解答对方三个问题:“你要干什么”,“你要让我干什么”,“有什么挑战”

16、。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他们会坐在这里,否则漫无目的地听长篇大论只会令他们打哈欠。明确目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组织主持会议的过程中能准确把控会议的前进方向,而不会发生被某些话题牵扯向其他方向发展。明明想解决A,说着说着变成讨论B和C的问题可不妙。开会更有效率的方法四:找对的人开会开会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和解决问题,而这些活动必须通过人来进行,因此必须清楚地知道应该邀请谁参加才能成事儿。邀请与会者的判断基础是他必须要有话语权。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类型的会议上,在座诸位必须是真正能拍板的人。当遇到邀请某位重要决策者,但他另派手下来开会时,得先弄清列席者的授权级别。如果他表示需要做决策时“得先回去问老板”,建议立刻结束会议,不要浪费时间。否则难保,其他决策者现场敲定结果,却要在缺席者事后提出不同意见时耗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