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解题研究.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38936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解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解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解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解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物理解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解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解题研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解题研究专题(二) 图 象 法 金桥高级中学物理组 许改亲 识图就是在题干中给出一个图象后,通过“看”来寻找规律和解题 的突破口那么,看什么呢?为方便记忆,我总结为“六看”: l1、看“轴”. 先要看清坐标系中横轴、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像是描述 的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单位和标度 l2、看“线”. “线”上的一个点,一般反映两个量的瞬时对应关系;“线”上的一 段一般对应一个物理过程 l3、看“斜率” 图象的斜率是两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变化之比,它往往代表 另一个物理量的规律例如, 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 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解题思路 l4、看“面”,即“面积” 图象

2、和坐标轴所夹的面积也往往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规律 这要看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乘积有无实际意义,这可 以从物理公式分析,也可以从单位的角度分析如x和t乘 积无意义,我们在分析xt图象时就不用考虑“面积”;而v 和t的乘积表示位移,我们在分析v-t图象是就可以考虑“面 积”; l5、看“截距”. 截距一般代表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如t=0时的位移和速度 或 t=0时刻的位移 (质点出发点的位置) l6、看“特殊点”. 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如x-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 相遇;而v-t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速度相等 图像在物理解题中的主要应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根据提供的物理情境画出相对应的图像 例1

3、(上海高考题) 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 比斜面AB长(如图).一个滑块自A点以速度vA 上滑,到达B点时速度减小为零,紧接着沿BC 滑下.设滑块从A点到C点的总时间是t,那么 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滑块速度的大小v随 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 ( ) 1、如图所给的这些图像(v指速度,t指时间)中 ,那一个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 ) 练一练 二从图像中寻求物理信息,利用图像的各种含义 所对应的物理量求解物理问题 1利用图像横、纵坐标对应物理含义求解物理问题 (直接应用图像横、纵坐标的含义是图像法的基本应用 ) 例 2 (06高考广东) 如图所示,甲、乙

4、、丙、丁是以时间为轴的匀变速直线运 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at图象 B、乙是st图象 C、丙是st图象 D、丁是vt图象 2利用图像的斜率以及截距对应的物理含义来求 解物理问题 (由函数关系式可以确定图像斜率的物理含义 ) 例 3 一物体置于水平面上,受到一水平力F作用沿水 平面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随拉力F变化的图线如图3 所示。由图象可计算出物体的质量m= ,物体与水 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g取10m/s2) -3 图3 3.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指汽 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刹车线的长度 s既与汽车开始刹车时

5、的速度有关,也与汽车轮胎和路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有关。右图为某种汽车在地面I和地面上刹车时,s与v2的关系图象 。若用 、 分别表示汽车轮胎和地面I、间的动摩擦因数。则关于 和 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B = C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练一练 例 4 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同时由向运动,甲以3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乙先做初速为零,加速度为3m/s2的 匀加速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又改做加速度大小为 2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乙的速度为零时,甲、乙两 物体恰好同时到达点,则到达点前,甲、乙相遇几次 (不包括出发点)? t/s S/m O 3利用图像相交点对应的物理含义求解物理

6、问题 (图像中相交点的含义往往是两过程中所处的相同状态,可利用该共同 状态进行分析) 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一方向运动的v -t 图像,其中 t2=2t1,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在t 1 时刻乙物体在前,甲物体在后 B.甲的加速度比乙大 C.在t 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D.在t 2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练一练 BD 质量m=20 kg的物体,在大小恒定的水平外力F的 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02 s内F与运动方 向相反,2 s4 s内F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 时间图 象如图3218所示.g取10 m/s2.求物体与水 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课后作业 例

7、5 上述例4补问:到达点前,甲、乙相距最远为多少 ? 4利用图像的面积对应的含义求解物理问题 (应用图像的面积时应注意面积正、负与所对应物理量的 方向有关) t/s v/(m/s) 0 2 4 6 246 3 5 乙 甲 P Q 4. 从10米深的水井中将质量为10kg的水桶匀速提上来 ,由于水桶漏水,每升高1米,漏水0.2kg,则要做的 功为多少焦耳?(g=10N/kg) 提示 根据题目的条件可以知 道,力与位移是成线性关系, 做出Fs的图像,如图所示, 该图像所围的面积表示力对位 移的积累,也就是F所做的功。 答案900J 练一练 例6. 一物体在一水平直线上运动,其加速度慢慢地变 小,如

8、果物体一段时间的初速度为,末速度为 ,则时间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为:( ) A. B. C. D. 无法确定 2 0t VV v + 2 0t VV v + B 5. 一列火车在恒定功率的牵引下由静止从车站出发 ,沿直轨道运动,行驶5min后,速度达到20m/s,设 列车受阻力恒定,则可判定出列车在这段时间内行 驶的距离为( ) A一定大于3km B可能等于3km C一定小于3km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练一练 A 6、(2006年高考题) 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 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均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9、;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面;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为200m。 b v(m/s) t/s O 40 10 204060 a C 5从图像中展现物理情境 (结合图像特征及运动特点确定物体运动情境) 例 7 物体在受到与其初速度方向一致的合外力作用下 作直线运动,合外力的大小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图 示,则物体的速度 (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小 D.一直变大 D 7.(全国高考题,18)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 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3所示的t1、t2

10、、t3和 t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动能最大( ) At1Bt2Ct3Dt4 练一练 B 6利用图像获取信息 (结合图像与所学知识内容,从图像中获取相关有用信息是利用图像求 解物理问题高层次的要求) 例 8 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作用在 物体上的水平推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求物体在 前14s内的位移。(g=10N/kg) 参考答案: 148m 7. 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推力 F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求物体在前14s内的 位移。(g=10N/kg) 练一练 答案:51m 8、(2006广东

11、) 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 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1。从t=0开始,物体受到一个 大小和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力F随时间的变化 规律如图所示。求8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和力F对物体所做 的功。(取10m/s2) 解析 当物体在前半周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当物体在后半周期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解得: , 根据以上分析,作vt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vt图像,易求出一个周期的位移为 s1=8m,第83秒 内的位移s2=3m,前 83 秒内物体的总位移大小为 s=167m 。 一个周期 F 做的功为: 力 F 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 答

12、案676J 三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例 9 (05上海高考) (7分)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 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 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 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 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表1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 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

13、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 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列表法,二是 函数关系法,三是图象法,其中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高考考 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运动,表 中X处的值为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 段做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l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 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 时间 (s) 下落距离 (m) 0.00.000 0.40.036 0.80.469 1.20.957 1.61.447 2.0X表 1 参考答案: (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2)匀速运动,1.937 (3)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 (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 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 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