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736767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七年级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家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积累“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 等词语。 2. 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领悟诗中“ 山” 与“ 海” 的意义。 能力目标 1. 提高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与思想,学会初步欣赏诗歌。 2.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 感悟诗中蕴涵的哲理,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2. 品读揣摩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 突破方法:通过教师指导朗读、范读,学生诵读、品读等环节,体味诗歌所蕴涵的哲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把握词句,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和

2、情感。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朗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在声情 并茂的诵读中把握“山 ”与“海”的内涵,领悟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 2 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研读诗歌,品味诗歌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诗歌主旨。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美好而朦胧的梦,或者充满新奇的幻想,或者有美妙的希望。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童年最美的梦。 现在你的理想是否实现?如果实现,你是靠怎样的努力实现的?如果没有,我们一起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 ,看看有哪些收获。二、 探究学诗方法 1. 诗歌常识 诗歌,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

3、偏重于抒情言志。它一 般分行排列,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2. 方法探究 回忆、探究如何学习诗歌: 学习诗歌,重在朗读和品味。 朗读是学诗非常重要的环节。怎样才能把诗读好呢?同桌之间讨论、明确: 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奏停顿;三要读懂内容;四要读出情感。品读诗歌,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从用词、修辞、写法的角度,领悟 内容和情感,品味内蕴,提高诗歌欣赏的能力。 三、 诵读诗歌 通过多样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把握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 1. 一读诗歌,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在文中用红笔标画出

4、重点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积累。 痴想(ch):发呆地想 隐秘(yn):隐蔽,不外露 铁青(ti):青黑色,常形容人(矜持、恐惧、盛怒或患病时)脸色发青。 凝成(nng):凝结而成 诱惑(yu):引诱,迷惑 喧腾(xun ):喧闹沸腾 扎下(zh) 漫湿(mn ):润湿,浸湿 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 齐读词语两遍,慢速齐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并注意停顿。 2. 二读诗歌,读出节奏。 听范读,学生小组练读、讨论,把握节奏与停顿。 小组代表朗读展示,其余学生听读,师生共评。 3. 三读诗歌,读懂内容。 指名朗读,其余学生听读并思考:第一、二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诗中的“山” 和“

5、海”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两部分内容。 时间上:一节写“我” 童年时期;二节写 “我”长大后。 情节上:一节写“我” 渴望海;二节写 “我”追寻 “海”。 心理上:一节写“我” 的相望与困惑;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 方式上:一节写“我” 与妈妈的对话;二节写“我”与读者的对话。 一节中, “山 ”“海” 指现实中的“山”“海”;二节写了“我” 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其中“山” 象征艰难险阻, “海”象征理想。 4. 四读诗歌,读出情感。 学生自读课后补充,教师补充介绍诗的相关背景资料。 这里的“山”和“海” ,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解读:山,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世界,封闭、灰暗、压

6、抑;海,一个想象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象力的召唤。 师生一起揣读两节诗的情感,准确把握朗读语气。 小时候(轻声,适当延长) ,我/常伏在窗口/ 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声调略上扬,轻声) (语气:要读出孩子天真的向往的口吻) 妈妈给我说过:/海(语气平缓) (要读出母亲的慈祥和蔼) 哦(短而轻声) ,山那边/是海吗?(略带疑问和憧憬的语气) 于是(略延长) ,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音量适中,声调略上扬) 可是(要立即体现出孩子委屈、沮丧的心情) ,我/却几乎是/ 哭着回来

7、了 在山的那边(延长) ,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语调上扬,声音延长) ,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连读略快)/打(重读)了/一个/零分!(语速放慢,声调延长,体现出挫折感) 妈妈(轻声) ,那个海呢?(要充满困惑) (第一段主要要能够体现出孩子的纯真,对希望的想象憧憬,去追寻希望时的兴奋心情和遇到挫折的极度沮丧懊恼的心情。 )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声音要比第一段来得大,要体现出一种坚定与自信。 ) 今天啊(延长) ,我竟(重读)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延长)扎下了深根(语调降轻。 )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语速要加快)地失望过(这句要重读) 当我爬上

8、/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语气上要降低)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语调上扬)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音量放大,语气激昂) 那雪白的海潮啊(延长) , (音量达到顶点)夜夜奔来(开始降低音量,语气也渐趋平缓) 一次次/漫湿了/我(延长)/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延长) ,请相信(延长)(音调上扬)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这两句连读语速要加快)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略延长,停顿)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延长)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两句读时要体现出惊喜的情绪。 ) 第一节要读出“

9、向往 疑惑希望失望困惑” 的语气,第二节 要读出“坚定 ”的语气,结尾要读出兴奋与惊喜之情。 诗人取象于山与海,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坚定的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漫漫长路充满了重重困难,但只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大声自由朗读体会后,女生齐读第一节,男生接读第二节,读出诗情诗味。 四、 品读诗歌 诗情诗味包含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品读诗歌,体会诗情可以从词语入手,抓 住关键词语蕴涵的丰富情感。比如“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一句中, “痴想 ”原意是发呆地想。在这首诗中是指作者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神奇世界,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可以看出,诗人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

10、求新的天地。 出示问题:诗中哪些语句给你的感触最深,你最喜欢?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最好?说说理由。 学生自由品读,进行圈点批注;组内交流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1)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铁青”原指青黑色,多用来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脸色发青。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山。 “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本希望看到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感到失望、沮丧,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 ”痴心妄想,脸色发青。这句诗传神地描绘出大山在孩子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我” 沮丧的心情,语言形象又生动。 (2) “妈妈,那个海呢?” 这句诗写出了 “我” 看海无望

11、的困惑与沮丧,也表达出对海无限的向往与渴望。 (3)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 山那边是海,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不经意间的,所以说是飘来的。但从小而有的这梦想的种子却在“我”心中扎了根。 (4)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这三句用三个数量词, “一次又一次” 强调失望的次数多; “一座座”说明遇到的困难多;“一次次 ”强调屡败屡战的努力与坚持。 “诱惑”一词用得好,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能看到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5)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1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一直在鼓励着我不懈奋斗。 “枯干的心灵 ”,比喻理想受挫后疲惫失望的心。 “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是说理想滋润着我的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有活力。这句话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对人生追求的巨大意义。 (6)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不停地”“ 无数座”“一次次”“终会”等词语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实现,人们定会惊喜万分。 “照亮” ,可以想见这个

13、“全新的世界 ”是光辉灿烂的,是一定值得你翻山越岭去追寻的。 学生再次诵读,感受诗味。 五 板书设计在山的那边山 海困难 理想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让我们走向成功六 布置作业。 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七 教学反思一、在有效活动时间里,这就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大胆放手,懂得了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习时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句子,而研读后的学生发言,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还引导学生将关键性句子、词语进行品味,学生洋洋洒洒的发言,这让每个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而我们老师只起到引路、搭桥、鼓励作用,这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赏识学生,能够生发出有效的课堂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效的课堂参与,赏识是必不可少的。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上从中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学生学习心境保持“愉悦 ”,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从而增强了浓厚的读书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