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赴江苏跟岗学习研修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733016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赴江苏跟岗学习研修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赴江苏跟岗学习研修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赴江苏跟岗学习研修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赴江苏跟岗学习研修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赴江苏跟岗学习研修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赴江苏跟岗学习研修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赴江苏跟岗学习研修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赴江苏跟岗学习研修报告广州市番禺区韦大小学 赵铭华作为南站教育实验区的校长之一,我有幸参加广东省教育厅教师培训中心、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组织的赴江苏跟岗学习。从南京的讲座培训,到苏州的基地学校跟岗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天的时间,但感觉自己的成长远远超出这个时间。一、理论学习激活思想火花火花一:严华银教授跟我们分享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性思考,我们从一个个真实案例,和通俗的表述中,对学校文化有了更深、更广的理解。而且对“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成的文化,有着多角度的思考:严老师的 “文化”与我们平时所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所汇成的“文化”是否涵盖了文化的多有内涵

2、和外延?火花二:谢小胜处长所提的广东与江苏 GDP 的一二之争是否也引起两省教育强省之争?让我们期待广东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火花三:柏杨主任的跟岗学习理论与实务所提的教育家办学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 “敢于我行我素” ,追求“天然野趣” 的教育理想与我们现实的教育环境中过多的行政干预,长官意志环境下,我们这些追求“教育家”办学理想的校长们如何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火花四:程振响教授的校长领导力提升中提到, “能够领导领导的人才是最牛的人”的方式和策略通过当“文把”或写作、工作来影响上级领导,我们普通的校长们可以借用或迁移吗?另外,程教授参与编制的校长的专业标准的参照体系是哪

3、一层次的校长?如何才能照顾到各级各类的校长,这是我们期待的。二、基地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一)学校概况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地处苏州古城区,是一所百年品牌名校,拥有一校两区:一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小学占地 20 亩,学生 1148人,教师 78 人,是江苏省实验小学,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1、基地学校风格独特新苏师范附小是苏州教育局直属学校,座落在古城区风景优美的百花公园旁,面对历史悠久的伍子胥门洞,被高端楼盘围绕着。因此,学校的风格也显得古朴、简洁,像出土文物一样:初看不咋滴,再看有门道,深看吓你一跳-价值连城啊!学校外墙看不到常见的三风一训的大标记,也没有过多的校园文化的文字、图片装

4、饰,只有白色的墙,绿色的树。教师和学生给人的印象也是淳朴、热情,却不张扬。但,学校的老师中,有7 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有 8 为是区学科带头人;学生每年被送去江苏中学创新班的占了很大一部分。2、基地学校定位准确学校以围绕质量、特色、品牌,准确地把学校定位于传统、绿色、精致;进取、内敛、创新的价值追求。并因此,构思出目标、制度、文化、评价、教师、家校和教育创新等建设路径,系统、科学地进行学校品牌建设,特别是紧紧依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易经”作为办学起源的思考,借用“阴阳论、时空论、因果论和天人合一”等理论,提出中国式学校管理的思考,形成“人生发展结构思维图体系”和“学校管理结构思维图体系”,并科学

5、地融合,形成尊重自然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规律的教育体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诚、健、智、礼、和、勤” ,确定学校融养生、阳光、和谐、绿色一体化的学校定位是很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3、基地学校机制完善学校的各级管理机构完善,形成了扁平式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效率非常高。同时,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谨、科学、操作性强。并且体现出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从教职工聘任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等级教师评比制度、阳光学生评比制度、阳光家长评比制度、家长参与管理制度等,都制定得科学、系统、针对性强。因此,学校的师生员工在这种科学的制度管理下,和谐共处,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共同分担,在学校发展的愿景

6、下,同心同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4、基地学校资源丰富学校地处古城的黄金地段,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同,并带来很好的社会影响。学校家长资源丰富。由于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教师子女、公务员子女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子女为主,因此,学校的行政资源和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由于学校是百年老校,优秀的毕业生很多,而且有成就的学生也很多,因此,学校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比较丰富。(二)学校改革发展成果成果一:构建了“历史文化名城中绿色精品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校园管理体系。成果二:以校园阳光精神,建设充满阳光的和谐校园,引领师生健康和谐发展。成果三:探索了一套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团队管理、校内等级教师考核制度,形成了

7、动态、开放、互助、合作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成果四: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合理的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绩效管理制度,建立了激励教师发展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成果五:以高效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科学系统的学习生活管理为基本,构建课内外结合、家校协调促进学生自主,养成学生科学生活、科学学习的“生本教育”操作策略体系。成果六:基本构建家校合作教育社区,优化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家校同心、共赢教育。(三)学校管理策略:养生式管理1、核心主题:“阳光校园 生本管理”在阳光精神感召下,实施以学生为本的管理 。2、抓住八个方面,协调四对关系:精神感召绩效评估目标引领活动抓手自我管理团队协调常态建设特色发展3、管理策略例举:教师发展

8、目标管理体系阳光形象目标评价体系学校文化建设策略等级教师考核制度人际关系协调机制生本管理策略三、跟岗感悟及体会。到学校进行跟岗学习过程中,我尝试以主人的角色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通过参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听取校长介绍办学情况、与行政及老师进行访谈、参与学校举行的活动、进入课堂观课、与学生互动等形式,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核心理念及办学经验。与小组内成员讨论交流意见,对比粤苏两地的文化、教育的差异。1、文明涵盖教育,教育与文明密不可分。教育承传和发展文明,文明的发展需要教育的促进。教育是文明繁衍的载体,其内容是文明。苏州是个文明的城市,市容市貌及市民的素质体现出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这折射出文明

9、与教育的关系。广州已经成功创建文明城市,但感觉人文底蕴不如苏州,文明只停留在表面,政府甚至把创文工作推到学校,没有真正起到主导的作用。举个例子,苏州的餐桌“光盘 ”行动很到位,每个餐厅到处可见温馨提示,浪费现象很少。这种文明如果没有了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导,没有很高的市民素质是体现不出来的。教育是建设城市文明的原动力,培养现代市民的基础工程,关系到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文明程度是体现一个城市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而人的文明素养的高低、行为习惯的好坏则是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当然,市民的素质说白了就是教育产物,一种文化的自觉。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文化,

10、一种亘古绵久的社会现象,它与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互相砥励。文化给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给文化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文化对教育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和教育内容。教育对文化具有保存传递、传播交流、创造和更新等发展的功能。两者缺一不可。2、教育的目的与真谛。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楚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新苏附小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一个孩子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学生培养目标是:文明守纪的小公民,健康乐学的好学生。从中不难看出,新苏附小首先把教育的对象定位为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人类的教育目的,经历了无数的探索,留

11、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至今仍然陷入了一个误区,常常把社会与政府及国家混为一谈。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并不矛盾,个人也是社会的人,社会则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只有国家本位或者政府本位才是与个人本位相矛盾的。如果抛开个人,教育只是从国家和政府的发展和管治出发,想想这是多么落后多么可怕的教育!任何教育,如果没有落实到血肉丰满的个人层面,都是无效的教育。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的时候,其实也在指他在发挥自己的天赋与才能,在为社会作贡献,当我们说,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指教育促进了个人的身心健康,用身心健康的人及他们的个性才华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从另一角度想,是“人才教育”还是“人的教育”的问题。

12、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代的应试教育,就是选拔人才的教育。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教育不公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以人才教育为导向的政策造成的。解决教育不公平的思路就是由人才教育转向人的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便是人的教育的最好体现。新苏附小是省实验小学,能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其中最大的优势是不用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的学业检测,真正做到“不用分数作评价” ,教师能放开束缚,把素质教育演译得淋漓尽致。虽然没有考试的压力,但教师们也从不会空闲,因为学校的活动课程丰富多彩,教师要做的工作一点也不少。虽然没有考试,但学生每年被送去江苏中学创新班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升学到中学后的学习劲头很足。其实学生的素质就是在这些平

13、台上不断提升。3、社会实践与生存能力。新苏附小学生的素质发展目标是:为了使我们的学生适应社会,获得个人幸福,具有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的心智才学。这并不只是一句口号,新苏附小的的确确把它落到实处。最有特色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及劳技教育。新苏附小有一个叫“画信”的特色项目,是一种自己绘制的明信片,让学生在空白的明信片上自由发挥,培养创新精神。这个项目还起到了加强中日友好交流的作用,还是唯一应奥组委邀请参加北京奥运会相关的外交活动。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掌握丰富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突出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种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教材的教学是

14、远远不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态的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参与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它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从而培养学习的社会实践能力。新苏附小还有一个特色校本课程“劳技课” ,包括烹饪、裁缝等。负责教师是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名师。素质教育的思想表明:缺乏劳动技能素质的人才不能认为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但现实理论是学校办学还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上都存在轻视劳技教育的情况。劳技教育的气氛不浓,劳技课不到位的情况确实存在,因此学生劳动技能素质比较薄弱不能令人满意,不爱劳动,

15、不会劳动在中小学生中有普遍性。现在学生一是缺乏劳动的习惯和理想,青少年学生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四体不勤、不在少数,理想当工人、农民的实在太少,二是学生中确实存在高分低能和动手能力比较差的情况。 四、校长生涯反思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校长应该努力做一名文化型校长,善于在学校工作中融入文化内涵。在苏州十多天的跟岗学习,让我颇有感触的,是苏州这地方确实是人文荟萃之地,当地人民及教师的文化底蕴非常厚实。结束跟岗学习后,我思考最多的便是这四个字:文化底蕴;感触最

16、深的就是: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校长。早在几十年前,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 “校长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 “要看一所学校怎么样,首先要看他的校长,因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学校是文化教育的摇篮,越是名校,文化底蕴越厚,品位越高,对校长文化底蕴的要求自然也越高。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大致相近的情况下,学校之间的竞争就更多地表现在文化含量和品位上。可以说文化是学校品牌的内涵和灵魂。在苏州学习期间,我深深地体会到:校长的文化底蕴对办学的影响是广泛的、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深远的,譬如对教育思想的形成、对办学理想和人生的追求、对教育方针的理解和贯彻、对具体事务的处理、乃至对学校建筑风格的选择和校园环境氛围的审美,都会有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甚至可以说是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作用的。校长文化底蕴深厚一些,视野就会开阔一些,思考问题就会全面一些,长远一些,深刻一些。不管学校的经济实力如何,一个人文气质的校长必定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