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8课)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1173287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8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8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8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8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8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8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8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8 课)教学课时计划( 教案)学校 班级 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题 5 秋天的怀念 时间 年 月 日学 习 水 平知 识 点 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认识本课的生字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课堂教学目标思想教育内容 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教学重点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教学难点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课型 教读 教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达标措施、反馈矫正)(一)、激情导入。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

2、们一起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意图:以情激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投入。)(二)、布置自学。1、自由读课文。2、根据新闻记者提示,边读边在书本上标标画画(三)、交流汇报(以阅读提示为纲)。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犯病,竟成永诀。)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可通过以下语句,边读边悟。)(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母亲虽然自己身患重病,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觉,却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2)“听说北海的花

3、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时间,没有心思再养花。)(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是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渐出窗外吧。)(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能够带孩子出去走走,母亲竟是如此兴奋!她希望我能开心、快乐。)(6)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

4、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3、体会作者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引导学生注意前面语句中的重点词语,那是作者细心观察体会到的,也是令他记忆犹新形象;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妹妹的陪伴下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这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4、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四、延伸拓展。这篇课文朴实无华,感人至深,因为母爱

5、是人类最神圣的感情。同学们,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母爱的作品、故事?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了吗?请说一说。五、布置作业。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是抄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教学小结:同学们,学习了第十课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能谈谈你的收获吗?秋天的怀念怀念儿子 母亲深爱好好儿活 坚强 无私 智慧教学课时计划( 教案)学校 班级 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题 6 散步 时间 年 月 日学 习 水 平知 识 点 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堂教学目标思想教育内容 培养尊老爱幼

6、、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型 教读 教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达标措施、反馈矫正)第一课时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 检查生字词。 教

7、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带问题朗读课文。出示问题: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1、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2、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 三、自主合作探究

8、 1、教师引导 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2、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3、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 2 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 “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9、。(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 ,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四、展开想像,体验感受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 ,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提示):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10、。(提示):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提示):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教学课时计划( 教案)学校 班级 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题 6 散步 时间 年 月 日学 习 水 平知 识 点

11、 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 课堂教学目标思想教育内容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型 教读 教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达标措施、反馈矫正)第二课时一、重点研读 (一)导读: 1、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 2、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

12、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 “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二)重读: 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加深

13、体会。 二、比较阅读 1、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 ,思考问题: 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三代人 、 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 “有的浓,有的

14、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新绿” 、 “嫩芽” 、 “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

15、大主题。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三、总体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四、小结: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 580 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 ,学生齐唱。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附: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教学课时计划( 教案)学校 班级 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题 7 散文诗两首 时间 年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