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传热系数标定试验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730862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窗传热系数标定试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门窗传热系数标定试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门窗传热系数标定试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门窗传热系数标定试验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门窗传热系数标定试验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门窗传热系数标定试验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窗传热系数标定试验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流系数标定的研究分析上海建筑门窗检测站 武智峰1 引言门窗传热系数是保证门窗保温性能的指标。表示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外门窗两侧空气温差为 1K,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实验室检测热流系数一般采用标定热箱法。按照 GB/T8484-2008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在检测传热系数的试验装置中,有一个热流系数的概念。热流系数的定义是:在稳定传热状态下,标定热箱中箱体或试件框两表面温差为 1K 时的传热量。热流系数是传热系数检测的前提和基础,影响到传热系数 K 检测的准确性。按照标准的规定,热流系数每年定期标定一次。如果试验箱体构造、尺寸发生变化,必须重新标定。现有研究对热流系

2、数的关注并不多,本文根据多年的标定经验,讨论热流系数对最终 K 值的影响,以及不同标定方法对标定结果的影响。2 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主要由热箱、冷箱、试件框、控湿系统和环境空间五部分组成。热箱内净尺寸 2100mm2400mm,进深 2000mm。热箱外壁结构由均质材料组成,热阻不小于 3.5w/(m2.K)。热箱内表面半球发射率 应大于 0.85。冷箱尺寸与试件框外边缘尺寸相同,里面容纳了制冷与加热设备及气流组织构件。冷箱外壁采用不吸湿的保温材料,热阻不小于 3.5w/(m2.K),内表面采用不吸湿,耐腐蚀的材料。试件框也采用不吸湿、均质的保温材料,热阻值 7.0m2.K/W。关于环境空间的要求

3、,检测装置放在装有空调的实验室内,保证热箱外壁内、外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度小于 1.0K。实验室空气波动不大于 0.5K。实验室维护结构应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热稳定性,避免太阳光进入。实验室墙体及顶棚应经行绝热处理。3 检测程序启动检测装置,设定冷热箱和环境空气温度。当冷、热箱和环境空气达到设定值后,监控各控制点温度,使冷、热箱和环境空气温度维持稳定。达到稳定状态后,如果逐时测量得到热箱和冷箱的空气平均温度 th和 tc每小时的绝对值分别不大于 0.1和 0.3;温差1 和2 每小时变化的绝对值不大于0.1K 和 0.3K,且上述温度和温差的变化不是单向变化,则表示传热过程已达到稳定过程。在传热过

4、程稳定之后,每隔 30min 测量一次参数 th、t c、1、2、3、Q,共测六次。六次取平均值,传热系数 K 由下式计算:(1)123()hcMSKAt其中,Q加热器加热功率, (W) ;M1-热箱外壁热流系数, (W/K) ;M2-热试件框热流系数, (W/K) ;1-热箱外壁内、外表面加权平均温度之差,(K);2-试件框热侧冷侧表面加权平均温度之差, (K) ;S-填充板面积, (m 2) ;3-填充板热侧表面与冷侧表面的平均温差,(K);A-试件面积(m 2) ;t h-热箱空气平局温度, () ;t c冷箱空气平局温度, () ;填充板热导率,W/(m.K)。3 标定3.1 标定原理

5、按照 GB/T8484-2008 标准方法标定,单层窗的标定方法是:用与试件洞口面积相同的标准试件安装在洞口上,安装方法同试件的安装。标定试验在与保温性能试验相同的冷、热箱空气温度、风速等条件下,改变环境温度,进行两种不同工况的试验。当传热过程达到稳定之后,每隔 30min 测量一次有关参数,共测六次,取各测量参数的平均值,按照下式 1、2 联解求得热流系数 M1 和M2。(2)123bQMS(3) Q,Q分别为两次标定试验的热箱加热器加热功率,W;1,1 两次标定试验的热箱外壁内外表面加权平均温差,K;2,2 -两次标定试验的试件框热侧与冷侧表面面积加权平均温差,K;3,3 -两次标定试验的

6、标准试件两表面之间平均温差,K; b标准试件的热导率,W/(m2.K)。特别的,GB/T8484-2008 中规定,两次标定应在标准版两侧空气温差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进行,1,1 绝对值不应小于 4.5K, (1-1 )的绝对值应大于 9.0K,2,2 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果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热箱温度设置为 20的话,那么第一次的环境温度就要设置在 15以下。这样才能保证1 的绝对值不小于 4.5K。因为实际上热箱外壁内表面温度要比热箱空气温度低一点,而热箱外壁外表面温度又要比环境温度高一点。同时,为了满足(1-1 )的绝对值应大于 9.0K,第二次试验的环境温度设置就要更低,大约设置为 10。

7、需要强调的是,标定热箱法计量的热量全部来自加热器并且只能来自加热器。如果环境温度高于热箱温度的话,那么环境中的热量就会逆行进入热箱,而这些由环境传递到热箱的热量是无法计量的。所以,任何将环境温度设置高于热箱温度的标定试验都是错误的。基于以上原因,两次标定试验的环境温度设置为 15,10是最低的要求。环境温度是指冷热箱所在房间的温度,这个房间的大小因不同实验室各不相同。基本的要求是热箱外壁与周边壁面之间至少留有 500mm 的空间。并且房间必须装有空调。以上海地区为例,冬季最冷时候气温可以达到 0左右,夏季最热的时候气温高达 40。如果要实现标定时的环境空间温度,只能将标定的时间选在冬季寒冷的季

8、节,通过空调并辅以智能控温的电加热器,将环境空间温度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在炎热的夏季,普通的舒适性空调能制冷的极限是16,不能满足标定试验的要求。3.2 标定记录以下是笔者所在实验室保温性能试验仪器多年的标定记录:2008 年以前环境温度设置为 15;2008 年以后,第一种工况环境温度设置为 15,第二种环境工况设置为 6。2006、2008、2010、2012、2014 年,第一种工况热箱外壁内、外表面加权平均温差1 分别是 3.25、4.6、4.53、5.155.51;第一种工况试件框热侧、冷侧表面加权平均温差2 分别为 29.37、29.35、38.86、38.82、40.25;第一种工

9、况标准试件两表面之间平均温差3 分别为 27.73、25.59、35.32、35.29、36.58;第二种工况热箱外壁内、外表面加权平均温差1 分别为 2.87、1.87、13.77、14.93、14.53;第二种工况试件框热侧、冷侧表面加权平均温差2 分别为 37.14、37.22、38.91、38.85、40.22;第二种工况标准试件两表面之间平均温差3 分别为 34.43、32.61、35.55、35.42、36.71;第一种工况热功率 Q 分别为95.56W、107.88W、135.29W、151.17W、157.78W;第二种工况热功率 Q 分别为115.69W、114.81W、18

10、8.71W、228.25W、229.91W;标定得到的结果分别是M1=3.517、5.631、5.727、7.853、7.791;M2=0.941、1.004、1.047、1.085、1.013。上述记录中包含了 2006,2008 年的标定记录,当时执行的标准是 GB/T 8484-2002,按照此标准,上海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在进行保温性能试验时,冷箱空气温度可以设定为-9-11。而在进行标定实验时,冷箱空气温度分别设置为-101K 和-201K,在其他检测条件与保温性能试验相近的两种不同工况下,各进行一次,数据采集与处理同 GB/T8484-2008。从历年标定的结果来看,M1 和 M2

11、的值都随着试验仪器使用的期限而变化。见下表:0246810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M1M2可以看出,第一:MI 和 M2 随着时间推移基本上都在逐渐变大。这是因为热箱外壁和试件框虽然都采用不吸湿的保温材料,但随着时间推移,材料老化和潮气入侵,外壁和试件框的保温性能不可避免的出现下降,传热量也相应的增多。第二:M2 的变化幅度要小于 M1,甚至在 2014 年,M2 的值出现下降。可以看出的是,M2 的值逐渐变大是一个趋势,2014 年标定值偏小应该是因为标定误差的关系。热箱外壁包含 5 个面,面积远大于试件框;而且试件框材料的热阻也要大于热箱外壁材料

12、的热阻,如果使用同一种保温材料的话,这种区别就反映在厚度上,以笔者所在实验室为例,热箱外壁厚度只有 15cm,试件框厚度则有 50cm。试件框的保温性能比热箱外壁的保温性能更加稳定。4 标定结果对传热系数 K 值的影响分析在 M1 和 M2 标定完成后,可以按照公式(1)计算传热系数。分别取尺寸为 1.0m2、1.2m 2 、1.5m 2、1.8m 2 的铝合金窗为例。日期面积2006年M1=3.517M2=0.9412008年M1=5.631M2=1.0042010 年M1=5.727M2=1.0472012年M1=7.853M2=1.0852014年M1=7.971M2=1.0131.0

13、m2 1.57 1.49 1.44 1.39 1.461.2 m2 1.94 1.88 1.84 1.79 1.851.5 m2 2.47 2.41 2.38 2.35 2.391.8 m2 2.77 2.73 2.71 2.68 2.71上表中传热系数的计算所需其他数据采用 2014 年试验数据,06,08,10,12年的计算仅仅改变 M1 和 M2 的值。下表是统计数据:均值W/(m2.K)实际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差 A 类不确定度1.0 m2 1.47 0.0652 0.0444 0.01991.2 m2 1.86 0.0543 0.0292 0.01311.5 m2 2.40 0.04

14、35 0.0181 0.00811.8 m2 1.72 0.0362 0.0133 0.0060可见,试件面积越大,标定结果对试件测试的结果影响就越小。试件越小,对试验中的不稳定因数就越敏感。当试件面积一定的时候,影响最终 K 值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个因素。第一,加热器加热功率 Q;第二,通过热箱外壁的热量M1*1;第三,通过试件框的热量 M2*2;第四,通过标准填充板的热量 S*3*。通过大量的试验资料得出,1 的值一般介于 0K-1K 之间,2 的值一般在 38K,3 的值一般在 35K。加热功率 Q 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M1 所占权重要比 M2 小很多,因为 M1 所乘的温差1 要比 M2

15、所乘的温差2 小很多。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M1 从 2006 年的 3.517 到 2014 年的7.971,变化很大,但对最终 K 值的影响却不大,因为在此期间 M2 的变化很小。5 新创方法标定用与试件洞口面积相同的标准试件安装在洞口上,安装方法同标定方法1。改变标定的温度设置。首先,设置热箱温度为保温性能试验时的热箱温度,冷箱温度等于热箱温度,环境温度低于热箱温度。开启设备,当传热过程稳定后,每隔 30min 测量一次有关参数,共测六次,取各测量参数的平均值。因为热箱温度等于冷箱温度,冷热箱之间的热量传递值为零,故试件框热侧表面与冷侧表面的温差为零。所以上式(1)中的2=0, 3=0, (1)式可以化简如下:(3)10QM上式中各个参数只有 M1 是未知的,其余参数都可以通过一次实验就得到,通过方程求解得到 M1。第二步,同样设置热箱温度为保温性能试验时的温度,设置环境温度等于热箱温度,设置冷箱温度为保温性能试验时的温度。开启设备,当传热过程稳定后,每隔 30min 测量一次有关参数,共测六次,取各测量参数的平均值。因为热箱温度等于环境温度,所以热箱内壁表面温度等于热箱外壁表面温度,上式(1)中的1=0,(1)式可以化简如下:(4)23bQMS同样的,上式中只有 M2 是未知数,可通过方程求解得到。运用该标定方法,笔者所在试验仪器的标定数据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