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复习材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28230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复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复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复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复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复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复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复习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系 于彩莲 2010年3月 2 第一章 11 环境与环境承载力 12 生态系统 1-3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框架 一.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环境问题即因自然或人为活动影 响自然环境的各类现象。 包括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导致 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它如和平与发展、恐怖主义威胁、饥饿与贫困等)。 生态破坏指人类活动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影响和破坏生物正常发育演化及自然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象。包括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

2、锐减等。 2)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体现。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自然环境的早期利用:人类出现18世纪工业革命的史前。人类从完全依赖自然界发展到可有限的改造自然环境。但由于规模较小和科技生产力的局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只是局部和微弱的。 近代工业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开始 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消 耗能源等自然资源;工业化国家的城市空 气污染、水体和固体废弃物及垃圾的污染 日益严重。 当代环境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英美科学家发现 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当代。全球气 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化石能源 短缺等日趋严重。表明了环境问题的 复杂性和长远性。 3)环境问题

3、的实质 人类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并加剧了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获得广泛重视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环境问题既属于经济性问题,也是社会性问题。反映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与发展的综合效应。 联合国已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 一个国家如果只有物质资本增加而环境资本在减少,其总体资本就可能是零,甚至是负数,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资源与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与人类对生活质量的无限追求,构成对可持续发展内在本征的推动或要求。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与定义 1962年,RC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 描述了人类滥用DDT等杀虫剂造成的严重 后果。 她向世人呼吁,应选择保护

4、地球 自然的另外的道路。 这一呼吁成为现代 环境思想的起点, 她被公认为现代环境 保护运动的奠基人。 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的题为 我们共同的未来 - Our Common Future的报告中提出: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SD)是指: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大家来讨论如何理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之内涵? 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 大会发表了里约宣言 (地球宪章) 和21世纪议程等文件,得到全世界 广泛的拥戴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目前

5、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 普遍共识而进入新的实践发展阶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与思想 公平性。当代人与后代人、贫富国家间资源与环境的公平 持续性。数量与质量相协调;环境安全;维护增加自然资本 共同性。责任与义务;人与自然和谐 美国学者约瑟夫坦特认为,可持续性有4个关键问题需要 提出:何谓持续,为谁持续,持续多久,多大代价? 约瑟夫坦特指出:可持续性具有4条思想原则: 可持续性是人类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环境的问题; 一个社会通过成功的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性; 能源和自然资源是可持续性的基础; 必须客观的权衡可持续性。 3)可持续性发展科学的基本问题 2002年,由23名学者联名在Sc

6、ience发表可持续性科学的论文 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科学的7个基本问题: 如何将自然与社会动态相互作用(含时滞和惯性)纳入综合地球系统、人文发展和可持续性研究模型与概念框架中? 环境和发展的长期趋势如何影响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 是什么在特定区域、特定生态系统类型和人类生活中决定自然-社会系统的脆弱性和弹性? 科学上意义重大、可提供有效警告的“限制”或“界限”能被确定吗? 哪一类系统的作用结构既可促进社会能力又可将自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导向更持续的轨道? 现实的环境状况与监测和社会操作系统如何能被集成或扩展,并为可持续转变的努力提供指导? 现时相对独立的研究计划、监测、评价和政策活动如何能被更

7、好的集成进可持续管理和社会系统之中? 4)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衡量度或测度是可持续发展理论 与实践间的联结点。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世界性组织和专家学 者们提出了若干衡量指标体系的框架。由驱动 力(表明环境问题的原因)、状态(可持续发展 的需求或要求状况、因素)、响应(显示社会制度机制等为减轻诸如资 源破坏等所作的努力)三大类指标并辅之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关 键要素构成。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由驱动力 状态响应指标等三大指标体系构成,较系统。 “绿色国民账户”评价指标体系: 世界银行与联合国统计局提出的“经环境调整的经济账户 体系”。其中将国内生产净值(ED

8、P)定义为: EDP = 最终消费品 +(产品资产的净资本积累 + + 非产品资产的净资本积累 环境资本的耗减和退化)+(出口进口) 我国开展研究并酝酿进行绿色GDP 的核算体系。 该体系既可完整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尺度, 又可调整狭隘单纯的GDP经济发展模式和消除政府官 员的单纯GDP政绩观。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已 发布了2004年环境GDP核算研究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指标体系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为我国设计了一套 “五级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统一排序、 47个指数” 全面系统地对208个指标进行了定量描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总体结构可见下面各表的

9、概要罗列。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概述 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与实践的简要历程 1978年,将 “环境保护”列入宪法, 使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9年,中科院发表生存与发展 研究报告,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 1992年,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战 略。明确提出要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国务院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系统阐 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 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 道路。 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 必须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调、可持

10、续的科学发展观,坚 持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 人的全面发展。 2005年以来,我国先后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战略举措。 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总指导方针,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与实施。 2008年以来,我国在“绿色奥运”推动下,大力推行节能减 排,积极调整经济与产业结构,倡导低碳经济,并以此积 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可望圆满的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定 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 2)中国发展进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内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发展进程面临六大基本挑战: 人口总量、就业总量、老龄总量三大高峰相继来临; 能源和

11、矿产资源超常规的消耗利用与需求保障; 生态与环境整体倒U型曲线期向右侧逆转的压力; 城市化战略实施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区域间发展差距缩小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 国际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竞争力的培育。 生态与环境影响 资源 消耗 强度 人均GDP 社会与经济发展进程 倒U型曲线图示 3)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研究 人口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 城市化对策:科学调控城镇规模与城市生态,建设宜居城市 工业化对策:调整增长方式和工业结构与布局,工业生态化 农业和服务业对策:拓宽服务业领域和规模,建设生态农业 能源与资源对策: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环境文化对策:强化环保宣传教育公众参与和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管理对策:加大环保力度,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际环境对策:积极履约、开展有效的国际环境与资源合作 可持续发展,就 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实现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