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词语赏壮观画面+巧积累学言语表达——《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728118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词语赏壮观画面+巧积累学言语表达——《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借词语赏壮观画面+巧积累学言语表达——《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借词语赏壮观画面+巧积累学言语表达——《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借词语赏壮观画面+巧积累学言语表达——《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词语赏壮观画面+巧积累学言语表达——《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f JIAOxuESHE儿 I- , I 借词语赏壮观画面巧积累学言语表达 (恢 椋 鸟第一课 时教 学设 计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罗树庚 ( 特级教师) 【 教材解读】 ( c 灭椋鸟 是一篇写景的散文。 背景是开阔的林场 , 晚霞映红的天空。课文写了“ 我” 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 察灰椋鸟的经过, 生动具体地描述了“ 鸟儿归林的壮观 场面” , 表达 了作者爱鸟之情 , 赞扬林场工人的辛勤劳 动 。 全文情真意切, 情理贯通。拟人手法和反问句的妙 用 , 让人在体味中明理 。 课文第四、 五自然段描写鸟儿归林的壮观情景, 语 意连贯, 层次清楚, 有情有趣。 作者巧妙运用点面结合

2、、 虚实结合等手法 ,把夕阳西下灰椋鸟归林 的壮观场面 描绘得有声有色。 针对本课特点, 结合五年级的年段要 求,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课文的四、五 自然段 的理解 上 。在学习四、 五 自然段的过程 ,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背 诵积累以及学 习借鉴作者的言语表达方式上 。 【 教学目标】 I 读通课文, 自主学习课文的生字词语, 了解灰椋 鸟、 刺槐等 。 2 聚焦四、 五自然段, 品读词语。 在反复品读中, 发 现课文点面结合 、 实在事物加联想 、 有声有色等言语表 达特色。尝试着迁移运用这些言语表达特色。 3 积累背诵四、 五 自然段 。 【 教学过程】 一 、王顾左右而言他道是无晴却有晴 (

3、 一) 根据图片猜动物。 出示角马的图片, 让学生猜 一 猜, 这是什么动物? ( 二) 简单介绍角马。角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 大型羚牛 , 长得牛头、 马面、 羊须。头粗大而且肩宽 , 很 像水牛 ; 后部纤细 , 比较像马 ; 颈部有黑色鬣毛。 据任务单检查学习。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组学习切入。课前预设学习小组 , 如莫泊桑 讲述组、 福楼拜讲述组、 背景讲述组、 分角色朗读组、 观察 事物组、 片段描写组、 感受交流组、 课本剧展演组、 课本诗 歌创作组、 评I ff l J , 组、 拓展学习组等。学生自 愿申报一个 小组, 参加小组学习, 教师要制定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清 单、

4、学习规则、 学习指导方法 , 学生依据这些就可以进行 前置学习和 自学 , 课堂就成为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 ( 二) 把握练习点 , 指 向言语实践 本课的练 习点主要有 四:一是分角色朗读对话 ; 二是结合语境理解几个重点词语 ;三是讲述莫 泊桑 勤学苦 练的事迹 ;四是 品读领悟福楼拜第二 次说的 话 , 这是难 点 , 即学 生要理解福楼拜 回答莫泊桑 的 5 句话 , 意在告诉莫泊桑要怎样观察?第一句 “ 那 富丽 堂 皇的马车 , 跟装饰简 陋的马车是一样 的走法 吗?” 意在提示他要观察不同的马车; 第二句“ 狂风暴雨中 的马车是怎样走的呢?” 意在提示他要观察不同天气 的马车;

5、第三句“ 马车上坡时, 马怎样用力?” 意在提 示他要观察不同路面上过往的马车; 第四句话“ 马车 下坡时, 赶车人怎样吆喝?” 意在提示他要观察赶车 人不同的表现 。顺着这个思路练 习, 可 以引导学生继 续想下去 :福楼拜还说 了什么?又意味着要怎样观 察? 如 : 人群拥挤时, 马车怎样走的? 赶车人又怎样吆 喝的?教师最后小结 , 观察 时要善于 比较分析 发现 , 这样才可以做到细致入微 。 ( 三) 把握归宿点 , 指向文本取向 一 切学 习从起点到终 点 ,最后均要指 向教学 的 归宿点 , 本课的学习取 向是引导学生学 会学习 , 与当 今的终身学 习要求是一脉相承 的, 因此

6、 , 学 习完本课 本组 , 教师要 真正促使学生 “ 慢慢地行走 ” , 最 终能形 成面 向未来学 习的能力 ! 。 。 。 。 。 。 。 。 一 2 0 1 7 年6 月 下( 总 第3 4 6 期) l 9 3 l 号文 Y U W E N Z H IS H I 网址 : www y wz s z z c o r n ( 三) 出示角马迁徙的图片。 有广角镜头的, 有特写 镜头的。 说一说 , 看到这些画面 , 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 有什么感受?再想一想,这些画面拍摄角度有什么不 同?( 预计学生会联想到万马奔腾、 千军万马、 一马当先 等词。 学生可能会说很震撼 , 很壮观等感受

7、。 拍摄的角 度 , 有的是大场面, 有的是特写。) 殴 计意图】 进入课堂 , 站上讲 台, 老师开始说话 , 不管是否正式上课 , 课其实已经开始 。好的课堂 , 课前 谈话是和即将发生的学习息息相关的。明明下面要学 的是 椋鸟 , 为什么要安排 了解角马 , 看角马的图片 呢? 这就是老师的高 明之处。 一来是为了借这种直观的 方式, 让学生重温一下“ 点” 和“ 面” 的知识 ; 二来是因为 待会儿要迁移运用 , 要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 , 写一写 角马迁徙 , 让学生有个思想准备。别看是“ 王顾左右而 言他” , 其实是“ 道是无晴却有晴” 。 二、 巧找词语组 画面用词语在眼前织美

8、景 (一) 揭题, 了解灰椋鸟。灰椋鸟是一种怎样的鸟? 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描述一下。 ( 灰椋鸟尖尖的嘴, 灰灰 的背, 远远望去黑乎乎的) (二) 出示百科资料, 进一步了解灰椋鸟。灰椋鸟, 也叫杜丽雀 、 假画眉。头部两侧有点 白色, 尾部有点白 色 , 除喙与足呈橙红色外 , 全身都是灰褐色 , 所 以叫它 灰椋鸟。灰椋鸟喜欢群居 , 常结群栖息在树上 , 或旋翔 于空中。 整群整群飞动。 灰椋鸟叫声低微而单调。 主要 生活在我国东北、 内蒙古、 华北、 青海及山东一带 , 越冬 时飞到长江 以南地 区。 ( 三) 摘录词语, 组成画面。自由朗读课文。 你觉得 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 , 请把

9、这些词语圈画出来, 并板书 到黑板上。 ( 学生板演 圈画的词语) 1 学生 自由摘录圈画的词语。 2 师生一起朗读学生摘录在黑板上的词语。部分 词语读一读 , 擦去 即可。部分词语 , 在检查读音的过程 中, 询 问一下词语意思。 黑板上最后 留下: 盘旋、 排空而 至、 倾诉 、 应和、 翩翩起舞、 百鸟争鸣。 3 师生交流, 总结提炼 : 小群人林、 排空而至、 一唱 一 和、 翩翩起舞 、 百鸟争鸣。 4 老师用大小不同的圆圈将这些词语 圈画起来 。 让学生说一说 , 发现了什么?( 第一 , 这是灰椋鸟归林的 五个画面。其次, 这五个画面 , 有大有小 。) _一 1 9 4 I 2

10、 0 1 7 年6 月下( 总第3 4 6 期) 【 设计意 图l 把词语检查与深人品读感悟巧妙结合 在一起。借检查词语 , 梳理 出灰椋鸟归林 的五个画面。 并通 过大 小 圆 圈 ,直 观 形象 地 点 明作者 的写作 秘 密 点面结合。 拿到这篇散文 , 大家不约而同地都会 去讲解点面结合的写作秘密。但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难 点呢?上面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 非常巧妙、 自然地 把 难点化解了, 又容易理解 。 三 、 心悟词语谈感受读出壮观学言语 (一) 品读第四自然段 1 明确自读 自悟要求。刚才我们通过摘录词语, 竟然 发现这些词语背后是灰椋鸟归林的一个个大大s J , I J , 的

11、画 面。不经意问竟然还发现了这些画面有的是大画面, 有的 是小画面。 这就是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秘密。 朱熹说: “ 读 书要三到, 谓心到、 眼到、 口到。 ” 刚才, 我们只是眼到。 怎样 才算是心到了呢?(让学生自由说: 批注、 谈感受、 读出不同 画面的感受来、 把这些画面背诵下来, 等等。) 2 聚焦第四自 然段, 自 读自 悟。 请选择其中一个画面, 抓住关键词语, 品读批注, 谈谈透过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3 学生 自读 自悟 , 教师巡视 了解。 4 师生交流分享 自读 自悟感受 。 预设一 , 第一个画面 :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 飞过来 , 盘旋着 , 陆续投入刺槐林。 在

12、这三个画面 中, 选这个画面的, 我感到有些意 外 , 当然 , 恰恰是选这个画面的同学 , 语言感悟 能力一 定非同一般。你能先读一读这个画面吗?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 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 引导学生抓住“ 盘旋” “ 投入” 来谈感受 。) 我喜欢“ 投入” 这个词 , 因为从“ 投入” 可以看 出 灰椋鸟非常喜欢这片刺槐林 ,就像孩子投入母亲的怀 抱一样, 灰椋鸟就是这片刺槐林的孩子。 我从“ 盘旋 ” 看出 , 这群灰椋鸟多像一群贪玩 的 孩子呀, 他们贪恋落 日的余晖, 想再 玩一会儿 , 合不得 这么早回林子里休息 。 用你的朗读把 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 预设二 , 第二个

13、画面: 没有几分钟, “ 大部队” 便排空 而至 , 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 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 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 椭圆形, 一批一批, 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 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 引导学生抓住“ 排空而至” “ 浩浩荡荡” 等词来谈感受) 什么是“ 排空而至” ? 你能联系下文, 用书上的句 子来说 明吗? 播放表现灰椋鸟排空而至壮叉 见隋景的微课视频。 师生接读 , 读出壮观 。 师生接读 , 背诵画面 。 没有几分钟, ( ) , 老远就听到 ( ) 。它们大 都是 ( ) 。有的排成 ( ) , 有的围成 (

14、) , 一批 一 批 , ( ) 。 预设三 , 第三个画面 : 先回来的鸟在林 内不停地呜 叫, 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 , 又像在呼唤未 归的同伴和儿女。 后到的鸟与林 中的鸟互相应和 , 边飞 边鸣 , 很快找到 自己栖息的处所 , 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 , 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 引导学生抓住“ 互相倾诉” “ 呼唤” “ 互相应和 ” 等词来 谈感受 。) 假如你就是其 中的一只灰椋鸟 ,你会向同伴倾 诉些什么 , 你又会怎样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 分男女生合作读。读出一问一答 、 一呼一应、 一 唱一和、 温馨和谐 、 倦鸟归林 的画面 ! 鸟儿真的在

15、倾诉 、 呼唤、 应和吗?这个画面和前 面两个画面有什么不 同?(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两个画面 是实在的事物, 而这个画面是作者的联想; 前两个画面 是大场景 , 而这个画面是特写镜头 , 一个是点 , 一个是 面 , 点面结合 。) 殴 计意 图】 从“ 眼到” 看到画面 , 到“ 心到” 感悟 画 面 , 始终紧扣词语 , 层层深入。在品读第 四自然段三个 画面的过程 , 读的形式丰富而富于变化。 第一个画面采 用个别读, 第二个画面采用师生接读 , 第三个画面采用 男女生合作读。 在 品读涵咏的过程 中, 不知不觉地把三 个画面背诵下来 , 达到了积累背诵的 目标。 除了积累背 诵外, 在

16、 品读 的过程 中, 还水到渠成地发现了作者 的写 作秘密 : 点面结合 、 虚实结合。 ( 二) 品读第五 自然段 1 教师配乐朗读 椋 鸟 第 5自然段。就在这样 一 唱一和、 一呼一应 中, 时间悄然流逝。 夕阳渐渐西沉 , 晚霞映红了天空。 此时的林 中又是怎样一派景象呢? 请 同学们拿起心中的照相机 ,跟我一起趁着天还没有完 全黑, 到林 中去抓拍一些精彩的画面 , 再给抓拍到的画 面取一个诗意的名字。 教学设计 J I A oX U E SH E J I 2 师生交流, 你拍到 了哪些画面? 你想给这个画面 取一个什么样的诗意名字? ( 引导学生聚焦夕阳西下的 环境、 灰椋鸟翩翩起舞、 百鸟争鸣等画面。) 3 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 体会这一幅幅美景 , 并 发现作者情感的变化,从原先并不喜欢灰椋鸟到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