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洋务运动的成败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7275034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洋务运动的成败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洋务运动的成败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洋务运动的成败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洋务运动的成败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洋务运动的成败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洋务运动的成败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洋务运动的成败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洋务运动的成败摘要: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是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开始是以军事自强为目的,到了后来变成了“求富”,但军事自强的目标始终未变。为实现军事自强,洋务派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近代军事工业;二是建立近代海防海军: 三是建立控军事学堂:培养新式陆海军人才。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当时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注定了这是一场失败的尝试。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和北洋海军的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从而完全否定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这些看法是值得讨论!关键词:中国,概况,起因,性质,内容,失败原因

2、,影响.洋务运动的总体概况和起因: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进行强国富兵,进而维持自己的统治。当时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再加上太平天国的运动,使整个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状况,尤其是自身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了无论在军事还是民用各个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列强,最终连政府也沦为列强的爪牙。清政府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一危机,能继续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支持了洋务派的“洋务运动”。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洋务运动最早的直接原因,其后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不过,就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来说,还应该是历史发展必然性造成的。西方先进的技术已经遥遥领先于中国,他们利用先进的武器和技术,在不断的侵略着我

3、们的国家,威胁着清政府的统治,国将不国,民族危矣!中国必须得改革,必须得学习先进的技术和解放思想,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不至于坐着挨打。另外,资产阶级萌芽虽已遭扼杀,但其一直存在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最终也促进了这种官办资产的产生。洋务运动产生的性质一直以来,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但是洋务运动是一场无奈下处于压迫后的运动。1840年的鸦片战争,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冲破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强大敌人的挑战。而中国内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沉睡的中国,有少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4、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为了应付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以消除“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他们从事研究了解西方情势,并提出模仿西法“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英法联军的嚣张狂妄和大肆侵略,更激起朝野若干士大夫的觉醒,开始具体的推动“师夷长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企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的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他们在中央以奕、桂良、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官吏,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但慈禧太后又怕改革会对满清的统治和自己的最高皇权受到冲击,所以改革

5、之初,受慈禧太后的影响,改革只是牢牢限定在经济领域,不能在政治领域越雷池一步,损害当权者任何既得利益。于是中国只能搞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也就有了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重要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总理衙门是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不在中央,在握有实权的督抚方面。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遭到了失败,但洋务运动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促使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中国人思想上的“闭关自守”也逐步被打

6、破,尤其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反面教材,从失败中汲取深刻的教训,以利于我国更好的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对洋务运动,我们应该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既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又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办“洋务”30年间,中国被迫开辟的通商口岸,由1860年前的7个增加到1894年的34个,外国的进口额,也由1864年的5100余万两,激增为1894年的1亿6千余万两。进口货物中,80年代前鸦片占首位,80年代后棉织品跃居第一,鸦片退居第二,但绝对数仍一直上升。出口的货物,80年代前主要是茶和丝,80年代后棉花和大豆逐步增长。中国被迫加速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成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7、因此,洋务运动的过程,就是中外反动派进一步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过程,也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洋务运动同一个过程中艰难地成长起来的,这主要是受中国近代经济规律制约的结果,对洋务派来说是事与愿违的。但是,洋务运动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随着近代工业的兴建,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在中国社会出现了,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里,也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企业的利润,还吸引了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刺激作用。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

8、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工业企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先是军事,由于当时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洋务派急于用新式武器来剿灭之。因而在“自强”的旗号下,洋务派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在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仿造西式武器的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得最大的船舶修造厂。这些军事工业不但进口外国的机器设备,引进国外的技术,以至于聘用外国的技术人员。至1890年,洋务派所办近代军事工业共有24个。这些企业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新的生产力。军事工业除了生产普通军火如洋枪洋炮,还生产机器

9、设备船只等。而且还制造“制器之器”到1894年能生产各种车床等。同时,对洋枪洋炮的使用,洋务运动也建立了新式海军和陆军,装备了新式武器。建立了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1875年清政府计划用十年时间建立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到80年代中期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1885年,清政府为统一掌握海军大权,成立海军衙门。1888年北洋海军扩建为北洋舰队。以北洋水师为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舰艇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再就是工农业,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相当自足的社会体系,洋务运动引入了许多设备,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机器生产更多地

10、被采用。其中上海的机器织布厂,在开始建立是时候,就派人到美国引进了包括轧花,纺纱,织布等全套的机械设备。到后来的发扬扩大,在许多如纺织,钢铁等其他制造业,建立了机器工业企业。还有就是新式学堂的创办,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兴起后,对翻译、科技、军事、外交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洋务派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在兴办工业的同时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二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三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首先,洋务运动的是在腐朽的封建制度之下,洋务派想利用西方

11、先进的技术来维持清政府的统治地位,这是不可能的。洋务派最具代表性的是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四人,但是这四人也都是在接受了统治者的“批准”或者说“授意”之下,他们才进行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就明显的看出了,这次洋务运动有很大的局限性,真正的统治阶级是要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的。在某种条件下,我们看待这种运动可以是接近一种类似于“恩准”的含义。其次,西方列强并不是真心愿意帮助中国发展洋务,终的攫取资源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由这点来看,这种不得不进行的“自强”却也有了一点悲壮的色彩。从西方引进的“先进”技术和军事武器,都是在妥协西方列强的情况下完成的,洋务运动最开始的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12、”,但是总是在和他们妥协和退让,后来转化为“师夷长技以自强”,创办的民用企业带有封建性,所以社会性质的不改变,很难做到“自强”和“求富”。洋务运动的失败还在于这次运动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局限于一种社会小范围的改良,没有真正成为全民的运动,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来说,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也就导致了此次运动的社会局限性。从短期来看,促进了社会思想及技术上的发展,长远来看,并不能彻底推动社会的发展,走向末路的封建社会已是摇摇欲坠,所以最终以失败结局,也就不为所惜。总体来讲,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宗旨,即只改经济制度,不改政治制度。洋

13、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1、改变闭关锁国轻视科技的状态向西方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清政府长期以来沉迷于“天朝上国”的幻境中,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洋务派从中国被动挨打、屡遭屈辱的现实中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悲哀,引发料向西方学习的狂潮。洋务运动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唯一理想,奠定了“科学救国”的根基。设立的新式学堂第一次将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技术带进课堂,从而培养出我国第一批造船、航海,机器制造以及近代医学等方面的人才,让国人重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也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大的形势下积极投身科

14、学研究,为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作贡献。2、引发思想上的巨大转变-实业救国。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于是开办民用企业以解决资金等问题。在官办企业的倡导下,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那些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的观念。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为清朝自强带来新的活力,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落地生根。历史表明只有以农工商都为本,国家才会富强。3、开新型军事形式先河-建立海军。中国近代海军开始出现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清政府觉得每年拨款四百万两白银作为海防经费,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七十年代中期,清政府内部爆

15、发了一场关于海防和塞防的大争论,这场争论直接推动了清王朝国防建设的近代化进程。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4、大力培养人才-新办新式学堂。清政府总开始重视外交,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结论: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最终的结果是失败的,因为他没有使中国真正的达到“制夷”、“自强”、“求富”的结果。洋务运动只是自上而下的统治阶级自救运动。参考文献:1.曾文正公全集作者:曾国藩 出版时间:2011年1月出版社:中国书店 2.李文忠公全书 作者:李鸿章 3.中国近代史 作者:方敏 马克锋 耿向东 龚书铎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杨琴 2014-3-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