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兴趣创建高效地理课堂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2742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兴趣创建高效地理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兴趣创建高效地理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兴趣创建高效地理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兴趣创建高效地理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兴趣创建高效地理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兴趣创建高效地理课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用兴趣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追求和谐高效,我们以“思维对话”作为实现追求的主要途径。其实发展到今天,这种理念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上我们做老师的更是希望学生能爱学、会学并学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创建高效课堂,培养兴趣是关键。 地理学习兴趣是地理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产生地理学习的动机的重要因素。它对地理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都有重要作用。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佳最活跃状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让学生“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 讲到中东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实例材料美英联军侵略伊拉克,来分析伊拉克及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的航空母舰是通过哪些海路进入阿拉伯海的,指出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对这些地理常识都应了解。这样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其次,把学生的其他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来激发其兴趣。如在讲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四川2的汶川地震为什么会发生?” ,给学生做简单分析,得出根本原因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引起的,从而引出全球六大板块的知识并且引用汶川地震实例

3、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达到教学目的。 第三,从新闻中寻找热点问题来激发学习兴趣。人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每个人都能体验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这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例如:2010 年年初,我国境内大部分地区遭受的雪灾,致使农业遭受严重损失、春运工作一度中断,通过此新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这一节,了解到我国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西北季风的影响,寒潮活动强烈,多带来降雪天气。通过新闻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会新课标教学中“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教学理念。 初中生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如果教师不讲究课堂艺术,刚刚培养

4、的学习兴趣也会慢慢消退,所以要想创建高效课堂,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艺术,让学生的兴趣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永久性创建高效课堂。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 ”在每节地理课中如都能设计出形式多样,巧妙有趣的导语,就会有利于迅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从抑制状态重新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导入,版图导入,谜语导入,还有俗语,成语,谚语等导入3方法。如复习世界地理“东南亚”一节内容时,先把东南亚图展示在黑板上,开门见山讲:“2004 年 12 月 26 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周边国家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然后给学生适当地讲一些在此次海啸中的真实故事,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昂,教师进而在图上指出此次地震的位置及海啸的影响地区,接着开始讲东南亚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简短的开场白,一下子凝聚了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个个会饶有兴趣的倾听教师进一步的讲解。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其乐无穷。 1.角色置换法,可以体现让学生动起来,即“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等,我们在课堂上把角色换一下位置,让学生先看一段课文,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段教材讲了一个什么问题,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评议。采用此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

6、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间的协作能力,这主要是教师必须引导得法。 2.板书设计采用师生互补法,教师不全部写板书内容,教师写部分,学生小结时完成教师留下的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板书,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内容,体现课堂教学中还经常采用讨论法、谈话法、问答法、图术法等各种方法,且多种教学方法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也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一样,4可以说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检验教学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学生能否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能否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