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章 第10课《小石潭记》 新人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24993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章 第10课《小石潭记》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章 第10课《小石潭记》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章 第10课《小石潭记》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章 第10课《小石潭记》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章 第10课《小石潭记》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章 第10课《小石潭记》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章 第10课《小石潭记》 新人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新课导入,闵生赋 戏凫鹳乎中庭兮,蒹葭生于堂筵。 雄虺蓄形于木杪兮,短狐伺景于深渊。,拓展延伸及课后作业,学习目标,背景链接,课文精讲,深入探究,目 录,主题概括,写作借鉴,学习目标,难点,2、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品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重点,3、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思想感情,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重点,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通文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背景链接,公元805年,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历时十年,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愤懑。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

2、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山涧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解内心的忧愁。著名的永州八记即为这一时期所作。小石潭记为其中之一记。,课文精讲,朗读课文第一段,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2、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课文第一段,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文章写发现小石潭是按照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顺序来描写的。“隔篁竹,闻水声”写听到水的声音,用“如鸣珮环”的比喻来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激发读者的兴趣。,用了“隔、闻、伐、取

3、、见”等准确的动词,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游历,感受作者喜悦的心情和探奇的情趣。,课文第一段,2、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用了什么写法?,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移步换景,课文第一段,课文第二段,朗读课文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 1、本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2、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写鱼除了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 3、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1、本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描写

4、了潭水 、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课文第二段,2、写游鱼的这一节,极为细腻传神,采用了什么手法?写鱼除了表现潭水的清澈外,还有何用意?,写游鱼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是动,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同时,由景及情,自然引出鱼群“似与游者相乐”一语,既表现了作者在赏景中的心理状态,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课文第二段,3、潭水有什么特点?用的是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清澈澄净。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衬托潭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课文第二段,朗读课文第三、四段,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

5、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 2、分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表达作用。 3、作者是怎样把情和景结合起来的?,课文第三、四段,1、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课文第三、四段,从作者立足潭边的远视角度,侧面描写小石潭。同时又抓住了溪水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两者动静相映,各具特色。,2、分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表达作用。,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情景交融,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凄清寂静、令人感到忧伤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心情。,3、作者是怎样把情和景结合起来的?,课文第三、四段,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作

6、者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景色优美,充满了生机,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凄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幽凄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郁郁不得志的情感。,深入探究,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主题概括,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内容。,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抒发了作者遭贬后的悲凉凄苦之情。,写作借鉴,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移步换景,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色优美,充满了生机,却位于偏僻之地,不被外人所知。小石潭的遭遇正与自己的遭遇相同,作者不禁触景生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