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呼吸运动的调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9336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7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呼吸运动的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呼吸运动的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呼吸运动的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呼吸运动的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呼吸运动的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呼吸运动的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呼吸运动的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基本呼吸中枢 本节讨论的中心 内容: 调节呼吸运动的 中枢? 呼吸为什么有节 律? 一、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是指(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 脊髓等部位)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正常 呼吸运动是在各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早先分段横切脑干等研究发现:延髓是呼吸基本 中枢,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 (三)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 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起源部位: 早已肯定是在延髓,但其确切部位尚不完全清楚;近代 研究发现延髓头端前包钦格复合体是其关键部位。 2.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学说: (1)起步细胞学说:节律性呼吸是由延髓内

2、具有起步样活 动的N元的节律性兴奋引起的。在新生动物离体脑片的研究表 明,前包钦格复合体中存在着类似的电压依赖性起步N元, 被认为是呼吸节律发源部位。 但由于方法学的限制,尚难以证实在成年整体动物也存在这 样的N元。 (三)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是指呼吸肌本体感受器传入冲 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肌梭和腱器官是呼吸肌的本体 感受器。肌梭对机械牵拉敏感,属长度感受器,由脊髓前角 N元支配;腱器官检测呼吸肌的收缩强度,属张力感受器 ,由脊髓前角N元支配。 当吸气阻力升高时呼吸肌本体感受器兴奋传入冲动 频率和N元同步兴奋反射性增强吸气肌收缩力, 以克服阻力保证肺通气量。 特征:平

3、静呼吸时作用不明显,当运动或气道阻力升高( 如支气管痉挛)时作用明显。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 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 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支气管及细支气管的平滑肌 内。 吸气时:肺扩张牵拉感受器引起兴奋,冲动经迷走神经纤维传 入延髓吸气中枢,从而使吸气中枢产生抑制作用,终止吸气 转为呼气。 呼气时:肺缩小,牵拉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传入冲动减少,解 除了对吸气中枢的抑制,吸气中枢再次兴奋,产生吸气,从 而又开始一个新的呼吸周期。 (四)其他反射 防御性呼吸反射在整个呼吸道都存在着感受器,它们是分 布在呼吸粘膜上皮的迷走传入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或化学刺 激时,引起防御

4、性呼吸反射,以清除激惹物,避免其进入肺 泡。如咳嗽反射、喷嚏反射等。 1.咳嗽反射 咳嗽时可将呼吸道内异物或分泌物排出,但剧烈咳嗽时 ,因胸膜腔内压,阻碍静脉血(V)血回流,使V压和脑脊 液压。 2.喷嚏反射 喷嚏时清除鼻腔内的刺激物。 1.外周化学感受器 存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前者主要参 入呼吸调节,后者则在循环调节方面较为重要 。 分别感受血液中PO2、 H+和 PCO2变化刺激, 其冲动分别有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的 呼吸中枢。 (二)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 2.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腹侧表面下0.2mm的区域,可分为头、中、尾三 部分。头区、尾区具有化学感受性,中区不具有化学感受

5、性。 适宜刺激:对H+高度敏感,不感受缺O2的刺激。因血液中 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乃通过CO2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CO2H2OH2CO3H+HCO3- 发挥刺激作用的。 3. CO2、H+和低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1)CO2: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维持正常呼吸 最重要的生理刺激。 CO23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1倍以上; 10时肺通气量不再增加;呼吸困难等等 。 20以上呼吸中枢麻醉,导致呼吸抑制。 CO2呼吸减慢(过度通气后可发生呼吸暂停)。 机制: 呼吸加深加快 延髓呼吸中枢+ 外周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 CO2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 CO2H2OH2CO3H+H

6、CO3- CO2 主要 特点: CO2兴奋呼吸的作用,以中枢途径为主;但因脑脊液 中碳酸酐酶含量很少,故潜伏期较长; CO2兴奋呼吸的中枢途径是通过H+的间接作用(血液 中的H+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CO2兴奋呼吸的外周途径虽然为次,但当动脉血PCO2突 然增高或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敏感性降低(CO2 麻醉) 时,起着重要作用。 (2)H+: H+呼吸加强 H+呼吸抑制 H+呼吸抑制 机制:类似CO2。 特点: 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 受器而引起的 H+对呼吸的调节作用 PCO2; H+呼吸CO2排出过多PCO2 限制了对 呼吸的加强作用呼吸抑制甚至停止。 ; (3)低氧: 缺氧对呼吸中

7、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与缺氧程度呈正相关: 轻度缺氧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兴奋呼吸中枢的 作用,能对抗缺氧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表现为呼吸增强。 严重缺氧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抗不了缺氧 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使呼吸减弱,甚至停止。 特点:缺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远不及PCO2和H+作用明显 ,仅在动脉血PO280mmHg以下时起作用; 当长期高CO2和低O2状态(严重肺水肿、肺心病),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高CO2发生适应,此时低O2对外周化学感受器 的刺激成为驱动呼吸的主要刺激。 (4)CO2、H+和低O2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作用 由图中可见,当只 改变一个因素时(其他因 素不变),三者引起的肺 通气反应的程度基本接近 。 然而,往往是一种因 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一、 两种因素相继改变或几种 因素的同时改变。 由图可见,当一种因素改 变而另两种因素不加控制时, 作用强度PCO2H+PO2。 其原因为:当PCO2时, H+也会,二者的作用发生 总和,使肺通气反应较单因素 的PCO2时明显;H+时, 因肺通气,呼出CO2,导致 PCO2和H+,两者部分抵 消了单因素H+的作用强度 ;PO2时,因肺通气,呼出 CO2,使PCO2和H+,减 弱了单因素PO2的作用强度。 表明三者的作用是相互影 响的。 复习思考题 简述CO2、H+和低O2在呼吸调节中的相互 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