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9259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第7章.(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技术导论电子信息技术导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7.1核工程中的核电技术及先进控制技术概论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为持续发展我国的核电技术,提高国内核电的经济运行水平 、满足国内电力市场的需求,就必须研究开发具有更高安全性 和经济性的核电过程控制系统,加快实现核电国产化,因此采 用先进控制技术提高我国核电过程控制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 平,对我国大力发展核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1.1 国内外核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954年7月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苏联核电站开始发电, 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新纪元,揭开了核能用 于发电的序幕。 近20年我国核电事业亦已起步并有了

2、很大的进展。秦山 、大亚湾核电站已经投运,并正在陆续兴建一些新的核电站 。计划到2015年装机电功率将达到30000MW,21世纪中期核 电站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20以上。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核电技术主要体现在核电站下面的五大主要设备及其相关技术 。 核反应堆 蒸汽发生器 汽轮机装置 核电汽轮机的凝汽装置 核电汽轮机的汽水分离再热器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各国核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 改进堆芯设计一降低堆芯功能率密度,提高反应堆运行的安 全余量;采用高燃耗的先进燃料组件、加大装载量,以延长 燃料循环寿期;采用低中子泄漏的换料

3、方式,降低反应堆压 力容器的快中子注量,以延长电厂寿命。 考虑超设计基准事故改进专设安全设施,增加其独立性、 冗余度和多样性,或应用非能动的安全设施;进行严重事故 的概率和后果分析,配置严重事故下的检测仪表,并制定事 故处置规程;利用电厂设施,使电厂恢复到受控状态或减缓 严重事故后果。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采用先进的仪表控制系统:应用数字式技术,提高故障自 诊断能力,改善人机界面,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应用一体 化技术,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以降低造价和缩短安装 周期。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7.1.2 国内外过程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微机测控系统: 由传感器

4、、信号调理、输入接口、微机、输出接口和显示 报警装置等基本单元和组件构成。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采用微机的过程控制技术和设备的研究主要中 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感技术:将特定的非电参量如流量、压力、温度、位移、 速度、气体成分、声音和光谱等转换为电参量的器件就是传 感器。 输入通道技术:即将传感器采集到的各种信号如电压信号( 包括mV级和v级)、电流信号、频率信号、开关信号和电阻 变化信号等通过调理、放大、整形、隔离等处理后输入到微 机的通道配置技术研究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输出通道技术:微机输出信号以控制外部设备的通道配置技 术,包括输出通道结构、隔

5、离、驱动、显示及语音等相关配 置技术。 总线接口技术:即各种在线检测模块、系统之间实现方便、 可靠的连接和信息传输的技术。 信号处理和软件开发技术:在线检测的最终目的是将检测对 象的各种状态信息量转换成容易识别的特征量,因此信号处 理是其核心。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国内外过程控制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三个发展趋势和方向是 :进一步地实现更高水平的 数字化、智能化 模块化、集成化 网络化和分布式检测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以微机为核心的测控系统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单个控制器为核心的嵌入式测控系统(ECS) (2)以多台下位机与一台上位机之间进行通信的集散式测控

6、系统(DCS) (3)多控制器之间互连构成网络的现场总线测控系统(FCS)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7.2 核工程中的检测仪表和传感器 n 凡带有放射性核素源或核辐射探测器的检测仪表统称为 放射性核素仪表(也称核仪器仪表或同位素仪器仪表)。 n 同位素仪器仪表一般由放射源、核辐射探测器、电转换 器、二次仪表等几部分构成。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7.2.1 检测仪表和传感器概况 n同位素仪表是利用核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吸收、 散射或电离、激发等效应,获取有关物质的宏观、微观信息 。 n同位素仪表具有以下特点: 不直接接触被检测对象,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工具; 可

7、在各种苛刻条件如高温、高压、高粘度、高腐蚀性和高毒 性等情况下对非密闭和密闭容器内的物料进行非电参数的控 制; 检测灵敏度高、性能稳定可靠、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 可连续输出电信号,实现生产过程闭环自动控制; 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安装;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强度型同位素仪表大量采用了计算机技术的具体表现为: 密度计 物位计 厚度计 水份计 核子秤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强度型同位素仪表正朝着如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提高可靠性,以适用恶劣工作环境的要求; 提高响应速度和测量精度,以确保产品质量; 仪表本身需能对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自动校正,以实现产品 过程的

8、最优化控制。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7.2.2 探测器 探测器是同位素仪表的关键部件,它的作用是将射入其中的 并与被测参数有函数关系的核辐射转变为一个电信号,这个 电信号仍然与被测参量有着函数关系,并传输给下一级电路 。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衡量辐射探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通常有下面四个: n 探测量子效率 n 响应度 n 分光响应 n 探测率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常用的探测器有: 闪烁探测器:碘化钠单晶闪烁计数器、塑料闪烁计数器、液 体闪烁计数器 气体探测器:电离室、正比计数器、盖革计数器等 半导体探测器:HPGe(高纯锗探测器)等 第7章电子信息技

9、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图7.1 各种核探测器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1)闪烁体探测器 n利用射线与物质发生光电效应等作用,常用闪烁晶体来探 测射线。 n常用的射线探测器主要分为闪烁体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 。 n射线闪烁体探测器的探测效率高、价格较廉、使用方便, 所以在放射性现场测量中应用较广泛。同时闪烁体探测器受 温度影响较小,无需在低温下工作,存放方便。 n常用的半导体探测器因其价格昂贵、探测效率较低或使用不 便,使其在野外使用中受限。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n闪烁探测器能量分辨率可小于10%(对0.661 MeV的射线) ,测量能量范围为30keV 3MeV,是

10、野外能谱仪常用的探 测器。 nNaI( Tl)闪烁体(规格为:7575mm)作为射线探测 器较为合适 图7.2 NaI(Tl)晶体探测器内部结构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n基于NaI(Tl)探头的探测器是利用射线能激发NaI(Tl) 晶体发光的特性来工作的,它主要由NaI(Tl)晶体,光电 倍增管GDB 等主要部分组成(如图7.2,7.3),一般情况下 将NaI(Tl)晶体与光电倍增管和分压电路及射极跟随器组 合装在一个暗盒中,组成探头部分(如图7.2 左虚线框部分 )。图7.4 是传统的便携型能谱仪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7.3 NaI ( Tl )闪烁能谱仪 图7.4 传统的便携型

11、能谱仪机械结构示意图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2)气体探测器 是指以气体作为探测介质的辐射探测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 当带电粒子穿过气体时使气体分子电离,所产生离子对数目 与粒子所损耗的能量有关。 电离室 电极一般为平行板型。当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大到足 以使由辐射形成的离子对全部被电极所收集时,加在两极间 的电压称为该电离室的饱和电压。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n正比计数管 在两个电极间施加的电压超过饱和电压时, 由于电场强度增加,造成由电离产生的电子有足够能量在气 体中进一步产生次级电离,甚至次级电离的电子又产生新的 离子对。这样由电极收集到的电荷远大于起始电离数,而且

12、 与电极间的电压有关,这就是气体放大作用,也就是正比计 数管的工作原理。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n盖革-弥勒计数管 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盖革计数管(图 7.5),或GM计数管。其结构与正比计数管类似,但在阳极 丝周围有更强的电场。这时由入射粒子引起的电离沿着整个 阳极丝形成雪崩现象,而其输出电压脉冲的幅度与入射粒子 能量和性质无关。 n盖革计数管必须在管内加入少量猝息气体或用外加猝息电路 ,才能使其在一次放电后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且经过 100微 秒左右的恢复时间才能对新的入射粒子进行计数,因而在使 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图7.5盖革-米勒计数器

13、图 自猝灭流光计数管:当在计数管中猝息气体的比例很大而且在 大气压力下时,其放电方式与盖革放电有本质的区别。它只产 生局部的雪崩,故恢复时间远小于盖革计数管。同样可给出较 大幅度的输出脉冲,而且也与起始电离无关。其脉冲持续时间 只有数十纳秒。此外还可作成自猝灭流光室用于定位测量。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3)半导体探测器:HPGe(高纯锗探测器) n半导体探测器(semiconductor detector)是 以半导体材 料为探测介质的辐射探测器。最通用的半导体材料是锗和硅 ,其基本原理与气体电离室相类似,故又称固体电离室。 n半导体探测器的前身可以认为是晶体计数器。 n半导体

14、探测器有两个电极,加有一定的偏压。当入射粒子进 入半导体探测器的灵敏区时,即产生电子-空穴对。在两极 加上电压后,电荷载流子就向两极作漂移运动收集电极上 会感应出电荷,从而在外电路形成信号脉冲。但在半导体探 测器中,入射粒子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所需消耗的平均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能量为气体电离室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消耗的十分之一左右 ,因此半导体探测器比闪烁计数器和气体电离探测器的能量 分辨率好得多。半导体探测器的灵敏区应是接近理想的半导 体材料,而实际上一般的半导体材料都有较高的杂质浓度, 必须对杂质进行补偿或提高半导体单晶的纯度。通常使用的 半导体探测器主要有结型、面垒型、锂漂

15、移型和高纯锗(图 7.6)等几种类型。 7.6同轴型高纯锗(hpge)探测器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7.2.3 核仪器仪表 同位素仪表按射线入射到探测器前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类 型可分为透射式同位素仪表、反散射式同位素仪表、电离式 仪表、同位素x荧光式仪表 。 放射源不断地放射出人们看不见的射线(、或射线) ,这种射线射到被测物上,一部分射线穿过被测物,一部分 射线由于和被测物质中的原子碰撞而发生散射。射线和某些 物质中的原子相遇时,还可能发生电离作用或激发作用。 穿透式仪表 利用射线穿过被测物的多少与被测物某参数的 关系而设计的仪表。有穿透式厚度计、穿透式密度计和穿透 式液位计

16、等。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l反散射式仪表 利用射线的反散射与散射体某参数的关系而 设计的仪表。这种仪表有反散射式厚度计和散射式密度计等 。 l电离式仪表 利用射线对气体的电离作用而设计的仪表,这 种仪表有气体压力计、气体流量计、气体成份分析仪等。 l同位素x荧光式仪表 利用射线对物质的激发作用会产生特征 x射线的原理而设计的仪表,这种仪表主要有同位素x荧光分 析仪和同位素X荧光镀层厚度计。 l中子式仪表 利用中子源射出的中于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核 反应的原理而设计的仪表,用得较多的有中子湿度计。 第7章电子信息技术在核工程中的应用 7.3 核电过程控制的现场总线 n7.3.1 现场总线的定义及产生 n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158标准定义,现场总线是指安装 在制造或过程控制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 置之间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