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3)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719165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18 盐到哪里去了| 冀教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宁晋县唐邱乡唐邱学区 王伟涛一、教学探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导学生操作“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溶解现象。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动手做实验入手,让学生展开自主讨论,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分类,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互配合的精神;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生活的品质。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做物体与水混合的实验。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三、实验教学准备:小组准备:烧杯、玻璃棒、沙子、铁粉、白糖、食盐、泡沫、水、纸巾。学生准备:生活中常

2、见的固体粉末四、教学探究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质疑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有五位好朋友相约去郊游,他们是沙子、铁粉、白糖、食盐和泡沫。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河水清澈,于是就情不自禁的跳进河里去游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设计意图:设疑导入是课堂教学良好的开端,在教学前,借助故事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促进思考。】(二)猜想假设、探究“混合” 1、鼓励大胆猜想,大家先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学情预设:白糖会化在水里!盐也会化在水里!沙子不会化!沙子还会使水浑了!铁粉不会化!泡末也不会化,还会浮在水面上!)【设计意图:“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猜想

3、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跳跃式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天生俱有,而是从小着手培养。】 3、汇报: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的猜想结果? 4、实验准备:老师很欣赏同学们大胆猜想的勇气,但猜想并不是事实,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说我们需要做什么?(“实验”)继续引导:“大家先不要着急做实验,大家认真观察67页三个做实验的小朋友,你看他们是怎样分工的?在实验当中,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些仪器和实验材料呢?针对这些内容,同学们以小组来制定实验方案。”。说注意事项:(1)你觉得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自由说说)(2)教师补充,看看还有什么是我们没想到的,谁来说?(电脑出示注意事项a、为了保证实验合理,

4、每只烧杯中的水量、固体的量、搅拌的次数均应相同。b、每次用玻璃搅拌之后都要用纸巾把玻璃棒擦干净。玻璃棒搅拌时尽量不要碰到杯子。 c、注意小组内的分工、合作。d、认真观察记录现象,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设计意图:做实验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小学生年纪小,加上好奇心强,难免做实验时会发生弄坏实验器皿的现象,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实验,告诉他们实验方法。】 5、学生做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上。教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并适当指导。 6、小组汇报实验所见,依据标准分类。 师:各个小组已经完成了实验,并且把实验用品摆放的十分整齐,哪组来第一个来汇报你们实验的结果?(还有哪组跟他们不一样的?你还想补充什么

5、?你们填写得非常认真、具体。给他们一点掌声!让我们来夸夸他们!教师及时给汇报得好的给予奖励。) 师:你可以根据物体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把这五种物体进行分类吗?【设计意图:小组讨论分类标准并分类,这是对观察到的现象的一个升华的阶段,每个科学家都必须经过“猜想实验探究整理总结”此过程,在这环节中,学生尝试了当一回小小的科学家。】 (三)水到渠成,理解“溶解”谁来介绍这些溶于水的物体,在水中是怎样变化的?(食盐、白糖在水中化的非常非常小了,以致于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了,那么我们就说它们变成了极小极小的微粒)。继续引导:我们喝糖水的时候是不是每一口都是甜的?这说明这些极小的微粒是均匀分散在水中的。边讲解边出示

6、溶解的概念:对,像前面几个同学说的那样,像盐、糖等物体这样,在水里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的过程,我们给它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叫做溶解。【设计意图:“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溶解。”在理解此概念时,并不是直接得把这句话读一读,而是深入地做实验后,让学生体会到食盐和白糖到哪里去了,从而理解什么叫溶解。】 (四)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1、拓展:在生活中,不仅固体可以在水中溶解,有些液体、气体也可以在水中溶解,老师出示“雪碧”饮料实物,学生观察气体在饮料中溶解的现象。 2、学生举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容易在水中溶解呢?3、最后老师请大家帮帮忙,前两天我从超市

7、买了洗衣粉、食用油、奶粉、味精等,你们能帮我分出哪些物体容易在水中溶解吗?” 【设计意图:我们教给学生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五)激励评价,巧妙质疑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棒,实验做得很认真,真像小小科学家。学到了有关溶解的许多知识,在抗日战争的年代,有位和我们一样大的小朋友也正是利用了“溶解”这一现象帮了红军一个大忙,立了一个大功,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观看闪闪的红星视频片段)最后红军是怎样把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的呢?还有今天我们实验中与水混合的物体又怎样分离出来呢?课下大家可以查阅资料,看看谁想的办法最多最合理!下节课我们来继续进行

8、实验探究!【设计意图:巧妙质疑,水中溶解的物体用什么方法分离呢?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网络、书籍中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难题,为下节课奠定基础。】5、 教学探究反思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中的重要内容盐到哪里去了。精彩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新课伊始,我用五位小朋友相约去郊游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揭示了课题,同时引发同学们大胆的猜想,猜想是合作探究结果的雏形,有了猜想,学生便会兴趣盎然的探究。 新课标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这样引导:“今天,老师把沙子、白糖、铁粉、食盐

9、、泡沫这五位小朋友请到了我们的实验室。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这一环节的教学,我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操作起来才会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让学生合作探究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因此,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深入各组,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组看到铁粉有浮的现象就不知道怎么记录了,我及时告诉他们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 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中心主题是盐到哪里去了,由此引出“溶解”的含义。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极小的微粒”;另一个是“均匀分散”。第一个关键点我让学生实验、观察、讨论解决。第二个关键点主要通过喝糖水的生活经验来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

10、习,使学生在交流中,把溶解的定义具体化。并不是直接得把这句话读一读,而是深入地做实验后,让学生体会到食盐和白糖到哪里去了,从而理解什么叫溶解。拓展应用时我将教材中第三部分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与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的现象结合在一起,拓宽的孩子们的视野,学生能的思维得到了发散。最后我在肯定了同学们优秀的表现得同时,引入潘冬子为红军送盐的视频,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学生为下一节分离探究实验做好充足的准备。 只有通过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要有选择性地使用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效果就会提高,合作精神也会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面临问题,把科学课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他们体验到了研究成功的喜悦感、成功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