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社会知觉偏差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9128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二社会知觉偏差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三二社会知觉偏差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三二社会知觉偏差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三二社会知觉偏差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三二社会知觉偏差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二社会知觉偏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二社会知觉偏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社会知觉偏差 一、社会知觉概述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主要是对 人、群体、社会的知觉。 简单地说就是对他人的认识 、对他人的知觉(印象) 、人际知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 、自我知觉 、角色知觉 社会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 对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知觉 对现实世界的评价 印象 自我 归因 态度 二、社会知觉偏差 如何观察、了解别人, 又如何让别人更好的接纳 自己 -这是我们关心的话题 。 社会知觉偏差 (一)社会知觉偏差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刻板效应(定势效应) 5、投射效应 6、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1、首因效应(primacy effe

2、ct) “第一印象” 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 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 影响更大的现象。 1.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 第一印象。 ( 教师的第一堂课) 2.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 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 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3. 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也不是难以改 变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二、首因效应定义的理解 心理学家陆钦斯(1957)用两段文字 材料描绘一个叫吉姆的学生。 1)吉姆去买文具,与两个朋友一起边走 边晒太阳。他走进一家文具店时,店里 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店员招呼,一面 与一个熟人谈话,出商店时

3、,他又停下 来与同学聊天。离开商店时,他遇到了 头天晚上结识的女孩。吉姆与她说了会 儿话才去学校。 2)吉姆放学后,独自一人离校,在阳光 明媚的马路上,他走在背阴的一边。路 上他见到了头天晚上结识的女孩,他穿 过了马路进了一家糖果。店里学生很多 ,有几个人他认识。他静静地等到店员 看到他,卖给他东西。他坐在桌旁喝完 饮料就回家了。 吉姆是一个友好、外向、乐于交往、 快乐的人; 吉姆是一个呆板、害羞和内向的人。 把两段材料结合起来,以1-2或2-1的顺序 呈现,结果验证了首因效应的存在。 一个人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以第一 印象。” 2、近因效应(recently effect) 最后留下给人

4、的印象,往往对人具有 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 反。 思考:感知熟悉的人时,什么效应起较 大作用?感知陌生人时呢? 这两个效应对你的社会认知有何启示? 3、晕轮效应(halo effect) 指知觉主体对一个人的特点形成好的或 者坏的印象之后,就倾向于据此推论该 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晕轮效应的实质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 为什么? 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 正的晕轮效应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负的晕轮效应(扫帚星效 应) 坏学生 无论做什么都是坏的 迟到 上课睡觉 打架 不交作业 考试不及格 说粗口 晕轮效应 3 晕轮效应的启示 A.怎样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而 不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

5、 1、理性。不仅要听从心的声音 ,也要听从大脑的声音。 2、在交往中应避免以貌取人, 要实事求是。 3、要尽量消除“偏见”,”横看成 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 角度分析取舍 4.多征求他人的意见或接受他人 的意见。 B.我们可以尽量利 用晕轮效应,增加 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 突出的优点、优势 来制造晕轮效应 4、社会刻板印象(定势效应) 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 定的看法 老年人保守,年轻人办事不牢靠。 台湾大学李本华与杨国枢的调查 国家刻板印象 美国人 印度人 英国人 德国人 法国人 日本人 俄国人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热情 迷信,懒惰,落伍,骑墙派 保守,狡猾,善于外交,

6、有教养,严 肃 有科学精神,进去,爱国,聪明,勤 劳 好艺术,轻浮,热情,潇洒,乐观 善于模仿,爱国,尚武,进取,有野 心 狡猾,欺诈,有野心,残酷,唯物 注意定势效应的积极和消极作用。P80 5、投射效应 也叫以己度人,就是将自己的感觉、倾向 或动机投影到你对别人的判断之中。假定 对方与你有相似之处。 在日本,洋娃娃代表着小女孩希望自己长大 后的形象。芭比娃娃在日本刚推出时,在青少年 眼中,胸部太大,腿也太长,蓝眼睛一点也不像 日本少女,因此销售不佳。公司修正了芭比娃娃 的胸部和腿,也将眼睛改变成咖啡色。两年内芭 比娃娃卖出了近200万件。 流行的“流氓兔”、“加菲猫”,也是利用了青少 年的

7、投射心理获得成功。 案例投射作用 “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猪肉卷才是永恒的。” “要节约用水,尽量和女友一起洗澡。 ” “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还需要信用卡。” “欧迪在窗外冻得瑟瑟发抖,真可怜。真有点不忍心看!不, 难道我能坐视不管吗?我必须做点什么。”加菲拉上了窗帘。 “每天我只吃四餐饭早饭、午饭、晚饭和零食。” “我向星星许了个愿。我并不是真的相信它,但是反正也是免 费的,而且也没有证据证明它不灵。 ” “睡了美美的一觉,16个小时,我是喜欢睡短觉的。” 案例 加菲猫经典语录 1.不要打算吃不够再来第二轮,第一次就要拿够食物。 2.把磅秤的零点调成负5公斤。 3.绝对不吃减肥糖。 4.不

8、要结交家里开餐厅或糕饼店的女朋友。 5. 减肥应多吃蔬菜,所以该多吃南瓜派,蔬菜饼干等。 6.冷食不宜多吃(但冰激凌除外)。 7.每餐留一点儿,不要统统吃下肚比方说,冰激凌 圣代上的那颗樱桃。 8.多跟比你胖的人在一起。 案例 加菲猫节食秘诀 6、期待效应 期待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就 是指在生活中人们真心期望常常会变成 现实的现象。 (二)知觉偏差的矫正 、尊重个体差异 、保持认知的客观性 、不断调整自我认知 问题1:如果你知道有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经生了八个孩子,其中有三个 耳朵聋了,两个眼睛瞎了,一个智力低下,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梅毒, 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问题2:现在要选举

9、一名领袖,而你这一票是很关键的。 下面是关于三位候选人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来往,而且会咨询占星学家。 他有婚外情,是个老烟枪,每天喝8至10杯的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睡觉睡到中午才起来, 大学时吸过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夸脱的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 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过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三位候选人中选哪一个? 通过现象看本质,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某些时候,我们很容 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对藏在深处的宝藏却视而不见先入为主, 既定的价值已经在内心形成,这时,就算看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也容易

10、否定自己,这就是思维定势。因此,当你做决定时,应慎重,再 慎重 贝多芬的母亲 候选人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候选人B是温斯顿.丘吉尔; 候选人C是亚道夫.希特勒 规则:用四条线把它们连起来 笔不离纸,折笔为一笔 九点连线 “A先生是个成功的行销主管,带着自信和接受挑战的心 情来到一家公司任职。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A先生决定在 新公司的第一个星期就表现出自己的影响力。当他与部属会 面时,感觉到他们个个彬彬有礼、举止优雅,他推断:下属 们还有很大的潜力,他们必须要显现出更高的生产力。 于是,他给自己和部属设立了高标准,他训练他们,鼓 励他们,批评他们。在第一个季度结束时,A先生难以置信 地发现,他

11、的手下和同事都讨厌他。A先生很困惑,他唯一 的结论就是:这些人显然觉得我的能力和积极对他们造成了 威胁,他们急欲把我打倒。” 案例研讨 你认为A先生的看法是否正确?体现 了哪些知觉偏差? 案例研讨 第三节 归因与管理 一、归因的概念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 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 过程(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脑海里可能常常浮 现出如下问题:为什么同样是本科毕业 别人得到了那份工作而你没有?为什么 同样是考试别人的分数比你的高?为什 么别人有男/女朋友而你没有?等等。面 对生活中诸如此类的问题,你可能会试 着去分析导致事件结果的可能原因。 二、归因理论

12、及其基本观点 (一)归因理论 海德于1958年提出了归因理论 凯利三分法归因模式 韦纳的归因因素理论 凯利三分法归因模式 按照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将人的行 为归为内因行为和外因行为。 一般认为,内因行为是指那些个体 认为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内的行为, 是个体内因引起的; 外因行为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即 是在情景因素的影响下而产生的。 比如,某人在与人谈话时骂了对方,这 便是一个行为。张三旁观到这一行为后 说:“这家伙脾气真暴!”这就是内归因 ,归因于一个人的脾气秉性。李四也旁 观到这一场面,说:“唉,他可能是遇到 不顺心的事了。”这就是外归因。对于归 因理论来说,此人到底为什么骂人并不 重要,重要的

13、是张三和李四这两种完全 不同的归因倾向。 对于某一具体行为到底应归结于内 部原因外部原因要取决于以下三个 因素: 一贯性:该行为是否反复出现以回 应这一情境 差异性:该行为是否是特定情况下 的具体行为 普遍性:是否所有人在同一情境中 也产生同样的行为 一贯性 一名员工今天迟到了。那么他为什么 迟到?是因为游手好闲(内部原因) ,还是因为交通阻塞(外部原因) 李从来都不迟到,今天迟到了,我们 倾向于做外在归因肯定是出了什 么状况。 小李一天到晚都迟到,今天迟到,我 们倾向于做内在归因小李昨晚又 不知道在外面混到几点。 差异性 小李今天上班迟到,如果小李平常 就是同事抱怨最会混的,那我们通 常会做

14、内在归因小李本来就是 混出名的,你看今天又迟到了。 如果小李平常都很准时,平常同事 也都称赞他很认真,那我们通常会 做外在归因可能是是碰巧交通 出了状况或是. 普遍性 如果小李迟到了,而且住城南的同 事也都迟到,而小李也住城南,那 我们就会做外在归因肯定是城 南到公司的交通出问题了。 如果其它住城南的同事都准时到, 那我们就会做内在归因小李这 家伙一定又睡过头了。 韦纳的归因因素理论(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 在现实中,人们一般把成功或失败作四 种归因:一是个人努力程度大小;二是 个人能力大小,三是任务(事业)难度 大小,四是机遇状况的好坏。 归因中的错误与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 我们在判断他人行 为时,往往会低估 外在环境的影响, 而高估内在或个人 因素的影响。 你怎么这 么慢? 归因中的错误与偏差 w 自利性偏差 倾向于将自己的成 功归因与内部因素 (能力),而将失 败归于外部因素( 运气或条件) 瞧!我棒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