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画家乡》第一课时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19074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画家乡》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画家乡》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画家乡》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画家乡》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画家乡》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画家乡》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画家乡》第一课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画家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预案创新性成果一生成过程画家乡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课,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我们展示了祖国蔚蓝无垠的大海,山清水秀的乡村,平坦辽阔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以及现代化的繁华城市。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这篇课文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应该让孩子们好好感悟,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

2、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提起五彩的画笔,用绚丽的色彩画祖国、画家乡。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文语言优美的特点,从而形成教学模式。二创新体现在教学中,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向孩子们展示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旅游的形式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在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是,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件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创新价值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初步感知祖国的美丽,通过找找,记记,读读等多种形式,并用生动的有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文意境深化在

3、学生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四原稿与终稿的异同1.相同之处:精当的突出教学重点,课文特点,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2.不同之处:具体生动的情境的引入,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激发学生发挥想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在课堂中回荡。在教学环节上有所改变,好词好句的选择上加大了分析程度,让学生更能感受课文的意境。 小学语文画家乡教学设计预案(终稿)一、教材分析我设计的这节课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第二册第24课画家乡第一课时。画家乡这篇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4、,向我们展示了祖国蔚蓝无垠的大海,山清水秀的乡村,平坦辽阔的平原,一碧千里的草原以及现代化的繁华城市。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画面的图景和描写的语句,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达成契合,引起共鸣。因此教学中,我利用插图,通过看图观察说话,然后引导学生读文理解感悟,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在课堂中回荡。二、学情分析对一年级

5、的孩子来说,识字,读文是重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培养阅读兴趣,积累优美词句。应该把时间老老实实花在读课文上。本文篇幅比较长,其中5个段落结构是相似的。课文有12个生字,7个自然段,其中有几个长句比较难读。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一节课内认识那么多字,还要把课文读通顺,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于是,我将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定位在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第2节,理解内容,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优美的语言。结合课文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海边和山里的秀丽风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能

6、借助图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两个“那么”的用意,并练习说话,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孩子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重难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精读一段,明白学习方法后,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已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五、学法建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找找、记记、读读等多种方式,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由读、

7、同桌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使课文的意境和语言都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六、教学资源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沿海、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等相关图片,本城市相关资料、图片,绘图用纸、笔。七、教学活动(1)借助课件,出示图画,导入新课。(2)多种形式识字,做游戏巩固生字。(3)在识字后准确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对家乡的热爱。(4)延伸拓展、运用文本。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地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她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出示课件:桂林山水、九寨沟风景区、内蒙古大草原、上海大都市、青岛)这里有浩瀚的大海,茫茫的草原、连绵的群

8、山、一座座现代化大城市,到处是美丽的风光。2、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板书:家乡)你的家乡在哪儿?简单介绍一下。3、导语过渡: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下面,我们跟随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到他们的家乡去看看,好吗?他们每个人都带来了一幅作品,画的就是他们自己的家乡。现在我们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师板课题“画家乡” 齐读。课件出示5幅图,打招呼。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师配乐范读文,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2、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自读文,画出本课生字词同桌互读课文,评价是否读正确。3、再次读文,画出喜欢的词句,读一读(初步感知语言)。4、用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导入:读第

9、一段,说说:你想知道什么?(引导质疑) 孩子可能会提出:孩子们指谁?孩子们的家乡在哪里?他们的家乡怎么美丽?他们的 家乡有什么?快速读文,找出答案。(释疑)板书,借机认读:家乡、海边、平原、山里、高原、城市等词语。三细细品读,画中感悟1、你觉得谁的家乡最美?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美的?把这些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导体验性阅读)2、读相关句子。3、你觉得谁的家乡最美,最想到谁的家乡去看看?例:学生觉得山山家乡很美。(出示学生感受到美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画一画他的家乡(高山、清水、很多又高又大的树)教师根据画图情况,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字,进而谈出体会,(边画边悟)指导朗读句子:他画的山那么高

10、,水那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多元体会,多元朗读) 指导背诵这两句话:看图背诵闭上眼睛背诵。山山的家乡多美啊!看,他在干什么?读读最后一句。齐读第三段:我们一起跟随山山到他的家乡去好吗?4、学习其余几段,认读相关字:根据学生喜好,分成四个小组来学习其余几段。学习方法:读读喜欢的词句(读)根据理解画画他的家乡,每组发一张纸,集体画。(画)展示、汇报、交流、评价(悟)板书:读、画、悟 借机出示相关句子,练习朗读,(让学生多元体会,多元朗读,真正读出心中所悟)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有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草地。

11、她画的城市那么美。练习用那么那么说话。结合实物,学习“虾、贝、壳、脚、楼”等五个字及“捡”字。过度:他们的家乡都藏在了文中102页。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借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通过自学,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边读边想,旨在培养其初读文本后的整体感知能力。在低段,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把握能力需要好好培养。学习生字:2、课件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集体认读,指名读。3、出示生字卡片,去拼音开火车读4、游戏:掷骰子(词语,难度加大)四、 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积累运用。播放课文录音,想:文中这五位朋友的家乡在哪里?他们是怎么画自己的

12、家乡的?反馈,板书:涛涛 山山 平平 青青 京京引读第一节师:孩子们虽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出示第一节 “孩子们爱家乡,也爱画自己美丽的家乡。”齐读这样巧妙自然的引出第一节,不求深入朗读体会,只让学生初步感知朗读,引出后面的教学内容。(一)学习第二节过渡:几位小画家都那么喜欢画自己的家乡,他们都画了些什么? 咱们先去涛涛的家乡海边,欣赏一下大海美丽的风景。1、出示大海图片欣赏,引导看图说话。师:你觉得大海什么样?很大很大,天连着水,水连着天,一眼望不到边,咱们就说他“宽”,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你听,用上那么那么,把大海写的特别美。你能

13、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吗?出示句子“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指导朗读,读出对大海的喜爱赞美之情。 孩子刚接触“那么”,教师通过示范美读,很自然地将它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了“那么”的意思,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将体会到的意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然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大海的美,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积累语言。2、涛涛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物产还很丰富。里面还有很多鱼虾呢。你瞧,轮船捕鱼归来后,-你从哪个字或词种感觉到鱼和虾很多呢?在文中找到:一艘艘、装满。解释:一艘艘,课件演示。那么多的鱼和虾,该怎么读?指导朗读 “一艘艘”“装满”重

14、读,读出鱼虾之多。3、长句指导读(1)认读“赤着脚”看图,光着脚,没穿鞋,就是-(2)读词组连起来说说,涛涛是怎么捡贝壳的?认读“赤着脚捡贝壳”(3)读通长句,指名读师:放到句子中能读好他们吗?出示句子“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这是个长句子,比较难读,其中又含有“脚、捡、贝壳”四个生字,给学生的朗读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我分三步进行教学,先识字读词,再读词组,在认好字读好词的基础上再读长句,为学生降低了难度。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读,去感知课文内容,并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读音。4、句式训练涛涛的家乡那么美,咱们就一起去海边玩一玩,夸一夸。课件配插图逐句出示

15、:(1)我来到海边,海那么-,那么-。(2)海滩上的贝壳是那么-,那么-。我捡到那么多的贝壳,我心里是那么地-。(3)-那么-,那么-。这样的句式逐句出示说话,将“那么 那么 ”这个句式进行拓展训练,第一句是用文本语言说话,学生熟悉,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后三句是看图拓展想象运用,由于插图形象具体,以前一句为突破口,为学生的顺利表达打下了基础。5、欣赏过涛涛的家乡,老师迫不及待的想去了,有何老师一块想去的同学,请举手。读本段。(二)学习第三节去过了涛涛家,下面咱们去山山的家乡看看。1、出示图片 山山的家乡在-?课文哪一段是写山山的家乡的?2、自学第三段 要求:(1)认真读读第三段,读了课文后,你觉得山山的家乡美在哪?把你觉得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