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成新宠 看企业招聘无厘头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187910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招聘成新宠 看企业招聘无厘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络招聘成新宠 看企业招聘无厘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络招聘成新宠 看企业招聘无厘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络招聘成新宠 看企业招聘无厘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络招聘成新宠 看企业招聘无厘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招聘成新宠 看企业招聘无厘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招聘成新宠 看企业招聘无厘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招聘成新宠 看企业招聘无厘头 由于诸如企业名为招聘、实为推销,随意处置求职者简历等不和谐音符的出现,很多求职者对大型招聘会的失望感在不断增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招聘如今已逐渐成为求职者,特别是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新近公布的一项大学生就业专项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企业主要通过网络招收大学生,排在之后的方式是熟人推荐,而传统的参加社会招聘会仅排在 对此,一位人力资源专家透露了内幕,这个问题主要针对女生,有的公司担心女员工工作后不久就结婚怀孕,容易导致员工流动性大,增加企业成本,而根据劳动法规,企业也不能在女员工怀孕时解除合同,所以干脆在招聘时就关心起了她们的终身大事。四最之三伤人招聘简

2、历垫饭盒资料当商品如今不少公司在学生简历上做文章,有不良公司常常会把学生简历收集起来,当资料卖给保险公司等。有些企业到高校进行宣讲,实际是为造势,起到广告效应,或是应付组织方,诸如此类的赶场子时,招聘人员常常将简历在现场胡乱丢弃,或是扔在垃圾桶里。上海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张就曾有类似遭遇。她和几位同学在某社会招聘会上向一家广告公司投了简历,中午时当她再次经过这家公司招聘展台时,愕然发现她们几个同学制作精致的简历,正在招聘人员的盒饭下垫着。小张气愤地说,一份简历成本至少也要一两元,竟然和旧报纸一样用来给别人垫底,撇开经济上的成本不说,简历都是同学们花了很大心思制作出来的,招聘人员随意处理,大家实在感

3、到很受伤。四最之四恶劣招聘拉大招聘网倒赚报名费在无理招聘中,企业趁火打劫最让学生咬牙切齿。这样的企业一般是皮包公司,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态,利用优厚的待遇或降低门槛作诱饵,大肆赚取报名费或培训费,再以各种借口让学生走人。上海大学学生小冯曾经在应聘中交过冤枉钱,有一次她看到某保险公司招聘保险经理,虽然并不了解保险行业,但是因为找工作心切,就投递了一份简历,被电话通知面试,跑到现场一看,原来接到电话的人相当多。对方竟然说还要交100元报名费,现场排队的人极多,她好不容易排到队,对方竟然说要招的是保险代理,并非保险经理,还要试用3个月,且不给工钱。小冯后来就没有去这家公司,100元报名费也打了水漂。

4、后来听说,受骗上当的人相当多。小冯表示,学生本来就没什么钱,竟然还有不良企业趁火打劫。专家意见保持心态平和婉拒难堪提问应聘中遇到无厘头企业怎么办?是沉默还是爆发?上海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薛骏涛老师认为,学生在应聘中遇到无厘头状况首先心态应该保持平和,可能有时候是招聘单位在试探学生,看看学生遭遇这种离谱的问题时有什么反应,例如一些客服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这种素质,学生在面试时也要把握分寸,不要白白吃亏。中国劳动争议网劳动保障咨询顾问苗其巍也表示,有时候企业管得太宽可能是出于套近乎或者缓和面试氛围,并非出于恶意,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要太放在心上。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企业的招聘问题进行约束,因此他建

5、议,在面试中遇到实在不合理的要求,完全可以当面说不,如果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或比较敏感,而且与应聘完全无关,可当面告知不方便回答,或者委婉地拒绝。很多大学毕业生开始寻找工作,对于刚刚出道或者工作经验欠缺的求职者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严峻考验。据调查,有6—7成求职者曾落入过求职陷阱。初涉职场,一定要多加注意。陷阱名称:试用陷阱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很低,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危害:如果长期耗在某个企业的试用期内,不仅会让求职者蒙受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求职者的职业发展不利

6、。如何规避:在确定去这家公司之前,最好找到该公司的员工打听消息,询问那里的工作情况。如果已经去了该公司,更应该主动多和同事交流这些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做冤大头。一般同一单位在短时间内连续发布相同的招聘广告,说明该企业招聘的人数多且急,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较大。若一个单位数周后再次发布同样的广告,说明该单位可能在用人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陷阱名称:粉饰招聘岗位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结果到了岗位,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去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有的单位也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欺骗求职者,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危害:粉饰招聘岗位使得求职者就职后往往大失所望,心理落差很

7、大。但是有些求职者由于种种原因,可能选择了安于现状,继续这份工作,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如何规避:求职的时候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仔细分析,询问工作细节。某些用人单位提供的虚而不实的职位,常常冠以好听的头衔,但是却强调无需经验,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有一些招聘单位虽在招聘广告中列出要招聘的多种职位,其实这些职位都是做业务的,甚至是没有底薪的业务。陷阱名称:招聘只为获取创意或方案由于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才的费用较高,有些设计公司或者营销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通过大规模招聘的方式来获取好的创意或者方案。这类招聘往往要求应聘者做案例,进行创意反馈。危害:这些公司并无实际岗位,求职者会因此失

8、去了别的工作机会。如何规避:求职者事先要和公司约定好策划或者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你的创意或者策划不得随意使用。陷阱名称:短信招聘陷阱通过发送类似于某单位因业务发展诚聘业务公关,月薪1万元以上,可兼职之类的手机短信找到可能上钩的求职者,要求求职者在上岗前将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培训费存到某账户。危害:求职者如果轻信这些短信,会白白浪费了钱财或者透露了个人信息。如何规避: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回个短信或者交点不明不白的钱就可以获得好的职位是不可能的。求职陷阱实例解读:实例1:星级饭店招聘男女公关经理,无需工作经验,无学历要求;底薪800元,月薪可达数万元,具体根据个人所得小费而定。要求女身高165

9、cm以上,男身高180cm以上,长相好。专家解读:这样的招聘广告往往是骗人的或是让人加入不法行业。所以一定要远离。实例2:某企业招聘,把笔试或者面试地点安排在员工上班可见的醒目位置,或者特设招聘台,或者把笔试和面试时间安排在非员工工作时间。专家解读:这种招聘的真正目的,很可能并非为了招新人,而是为了给现有员工施压,所以求职者不要对这些招聘抱太大希望。实例3:某企业常年招聘,但从不透露到底要招多少人,且招聘的信息从不更换或者很少更换。招聘会上这些公司往往发给求职者很多宣传册、介绍公司文化的资料等。专家解读:这类企业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宣传或者为公司积累人才库,他们现在实际上并不缺人,所以求职者一定

10、要查清楚底细,再去应聘。职业规划专家认为,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求职者往往心情过于迫切,由此便容易掉入企业设计的陷阱。因此,建议大家在求职时不应该只看到某个职位的诱惑,而应该事先意识到,求职本身是有风险的,可能会遇到一些陷阱。求职者应该保持相对冷静的心态,要有客观冷静的意识。事实上,很多求职陷阱都有清楚的破绽可寻。例如,以某种名义向求职者索取钱财,这是明显的可疑行为。但是,由于人在本能上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往往在此时不容易保持冷静的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或许付出100元或者几百元就能获得一个职位。对于求职所做的付出,求职者应该要有心理底线。很多人在求职中受骗也是侥幸心理导致的。要把握自我,不能失去判断,尤其是不要有依赖心理,不要把改变的权利永远放在对方手中。例如,公司一再拖延实习期,让你陷入无限期等待状态,此时,留或不留应该早做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