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城与城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8603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理城与城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原理城与城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原理城与城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原理城与城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原理城与城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理城与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理城与城(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与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 古代近代和现代城市 第三节 城市的发展 第四节 城市化 第一讲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是什么? 从我国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易场所。 所以仅有防御作用的墙垣并不是城市,仅是集市也不能称为城市。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和防御职能的居民点。 不同学科还有着不同的认识: 历史学家:城市是一部用建筑材料写成的历史教科书。 政治学家:城市是政治活动的中心舞台。 社会学家:城市是人口密集的社区,是一种生活方式。 经济学家:城市是生产力的聚集区及经济活动的中心。 地理学家:城市是人口和物质高度集中的特定地域。 综合而言:城市是以人

2、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 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 第一节 城市的概念与城市的形成 一、城市的概念 聚集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定义: 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 。 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术语GB/T 5028098所述: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 的居民点。 二、城市的形成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 业分离)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 2、城市的形成 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 农业中分离出来)导致形成了最初的城市 。 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

3、高 生活水平提高 生产品有了剩余 生活需求的多样化 物与物的交换(量的增加及次数的频繁) 专门的手工业者 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居民点的分化 以农业为主的农村 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城市出现的时期: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 5000年以前,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 亚平原上的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就 已经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城市。至1800年,全世界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仅为3%。 第二节 古代、近代和现代城市 一、古代城市 (一)外国古代几个典型的城市 1 1、古埃及城市、古埃及城市 (1)孟斐斯 古埃及的首都建于尼罗河下游的孟斐

4、斯。孟 斐斯以白色城墙围绕,故也称白城。 (2)卡洪城(见图1-2-1) 于公元前2000年建成。 贵族区 商人、手工业者、 小官吏 热风 奴隶住区 卡 洪 城 图1-2-1 凉风 2 2、 美索不达米美索不达米亚亚的城市的城市 亚洲西南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 间,古称两河流域,也叫美索不达米亚。 (1) 吾尔城(见图1-2-2) 约建于公元前2000 2100年,城市平面为 卵形,有城墙和城壕。 图1-2-2 (2 2)巴比巴比伦伦城和新巴比城和新巴比伦伦(见图见图 1-2-31-2-3)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国家,建 立的巴比伦城于公元前689年为亚述国王

5、所毁。公元前650年亚 述国灭亡后,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并重建了巴比伦城,新巴 比伦城为西亚贸易和文化中心。总平面大体呈矩形。 图1-2-3 3 3、 古希腊的城市古希腊的城市 古希腊是古典文化的先驱,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它深深地 影响着欧洲2000多年的建筑史与城市史。古希腊盛产大理石 与优良的陶土,给建筑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 古希腊人所建立的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村 庄,所以称为城邦,比较著名的有雅典、斯巴达等。公元前 479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取得了反抗波斯入侵的战 争胜利,使希腊的奴隶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建立了奴 隶主的民主政治。 雅典(见图1-2-4、5、6) 雅典

6、背山面海,城市布局呈不规则,无轴线关系。城市的 中心是卫城,最早的居民点形成于卫城山脚下。与其它早期 希腊城市一样,广场无定形,建筑物排列无定制。街道无系 统,道路无铺装。 图1-2-4 为强调给公民平等的居住条件,以方格网划分街坊。居住街坊 面积小,贫富居民混居,但用地大小及住宅质量有区别。 图1-2-5 卫城建筑布局是经过人们长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 果。它既考虑到从城下四周仰望时的美(建筑物大体上沿周 边布置),又考虑到置身其中的美(利用地形,使最好的角 度朝向人们)。 图1-2-6 4 4、古、古罗马罗马 的城市的城市 在城市建设史上,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善于利用地形, 而是强力

7、地改造地形。罗马帝国时代,城市之多、之大是世界 古代文明中罕见的,在整个帝国的版图上城市数以千计,中小 城市规模可达几万人口,大城市人口可达几十万或近百万。 罗马罗马 城城 古罗马城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自发形成起来,它没有一个 统一 合理的规划。古城由著名的罗马七丘组成,山顶有自然的 蓄水池,供应全城用水,四周有城墙。 城市中心广场后来逐步形成了广场群,其中罗马广场全部 用大理石造成。它的南面是凯撒广场。后又陆续建造了奥古斯 都与杜拉真广场。 古代罗马城市建设成就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 突出表现在它的市政工程上,大街有的宽达二三十米,人行道 与车行道分开;有的城市干道的两侧还做有列柱,形

8、成长长的 柱廊;街道上铺着光滑平坦的大石板。但城市总体布局比较零 乱,它是由许多点凑合而成,而未形成完整的系统。 (二)文(二)文艺艺复复兴时兴时 期典型城市期典型城市 罗马 罗马圣比得大教堂的重建是这个时期的壮举,它的大穹窿 的顶点离地137.8米,丰富了城市的立体轮廓。圣比得大教堂前 面的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广场,它以方尖碑为中心, 以长198米的长圆形广场和梯形广场相接。 (图1-2-7) 威尼斯 圣马克广场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广场之一。它在不 同空间的互迭和视觉上的相似性和对比性运用上, 达到了形成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 (图1-2-8) (三)中国古代几个典型的城市(三)中国古

9、代几个典型的城市 1、 奴隶社会城市 周代的城市,按奴隶制尊卑等级,有一定的制度。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 市,市朝一夫。” “匠人营国”:指丈量土地建设城市。 “方九里”:为每边九里。 “旁三门”:指每边设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有三 条直街,三条横街,每街有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 “经涂九轨”:指道路宽为车轨三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左祖右社”:指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 “前朝后市”:指前面为朝廷,后面为集市。 “市朝一夫”:指市 朝各个方向百步。 周代的城市布局记载,对后来我国都城的建设

10、有很大的影 响。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元大都及明北京的 布局中都有印证。 2 2、封建社会前期的都城、封建社会前期的都城 汉长安城(见图1-2-9、10、11) 汉代长安城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代表。它是汉朝 经历三个时期扩建起来的。 图1-2-9 图1-2-10 (1)规划布局与战国时期的都城明显不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 (2)考工记的规制:平面近于正方形;12个城门平均分布在四面,每面各3个城门。“闾里”制 ;主要宫殿在南,东市、西市在北。 (3)宫殿占据了城市的很大空间。1/2以上 图1-2-11 3 3、封建社会中期的都城、封建社会中期的都城 隋唐

11、长安城(见图1-2-12) 隋朝定名为大兴城,唐朝取代隋朝后改名为长安城。人口曾经 达近百万人。 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 ,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突出了宫殿的位置。左祖右社,城 的东南西三面各开三门。 道路系统形成严整的方格网形,宽度超过了实际需求。 城内集中两个市,但市在宫南,即东、西市对称分列两侧。 实行坊里制,严格管理市民,坊里规模大,各阶层严格分开。 唐长安的规划对其后都城规划的影响很大。 图1-2-12 北宋开封(东京)(见图1-2-13) 北宋都城开封(东京)在城市经济的发展、平面布局、城市面貌等方面颇具 特色。 平面布局为三套城墙,平面形状为不十分

12、方正规则的矩形。三套城墙,三条 护城河,中心为皇城,也称大内(紫禁城);第二重为里城;最外一重为外 城。里城及外城均有宽阔的城壕。 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开封的商业分布与唐长安有显著的不同,它不是集中布置在特定的“市”内 ,而是分布全城,与住宅区混杂,沿街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 街,从而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 北宋开封城的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宫城居中、井字形干道系统等的布局 对以后都城规划的影响很大。 图1-2-13 4、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 明清北京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12

13、60年开始建设,1271年完工,规划整齐,规模宏大 )的基础扩建的,有诸多特点: (1)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 的传统。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以宫城为中心,“前朝后市,左 祖右社”。 (2)道路沿用元大都的基础,皇城居中,将城市分成两部分,带来交通上的 不便。北京城内的街道,以纵横主干道为骨架,连接次要干道、支路,进 而连接各院落式住宅构成的居民区。 (3)城市布局运用了强烈的中轴线手法,重点突出,造成宏伟的壮丽景象。 (4)北京的居民区在皇城四周。 明清北京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杰出的创造,是我国古 代城市优秀传统之集大成。 (5)

14、商业向南发展,行业会馆发达。 (6)园林建设有很大发展。 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 相关城市规划理论(空想主义、田园城市、工业城市等) 1、伦敦改建 伦敦是欧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1666年9月 的一场大火,几乎使城市化为灰烬。但这场大火也为伦敦提供了 遵循近代城市功能改建城市的机会。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 Christopher Wren)提出了重建伦敦的规划(图1-2-14、15) 。但是没有通过。 图1-2-14 1666年大火前的伦敦 图1-2-15 1666年大伦敦规划 一条中央大街连接三个广场,对城市起控制作用。圆形广场位于郊外,有八条辐

15、射大道,三角形广场 ,是两道岔道的交叉点,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是圣保罗教堂。椭圆形的市中心广场,有 10 条道路与 之交会。广场正中是皇家交易所,周围有邮局、税务署、保险公司和造币厂。这个中心广场有通向泰 晤士河岸船坞的大道。船坞有半圆形广场,引出4条放射性道路直接联系大半个城。这种市中心、船 坞及交通的功能布局,反映了资本主义城市重视经济职能的新特征 2、巴黎改建 巴黎自17世纪以来,一直沿着古典主义的道路发展,当时只着眼 于一些堂皇的建筑和市容方面的建设。巴黎的改建在19世纪50年 代间进行,由当时的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目的是解决城 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现状之间的矛盾,同时美化巴黎市容;

16、从市 中心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拓宽 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巷战的狭窄街道,把 便于炮队和马队通行的大道连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 兵炮兵,发挥火器威力。 此改建计划的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 个环形路。 巴黎改建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在当时属独创 。 巴黎改建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建造了技术上相当完 善的大规模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改善了自来水供应, 增加水压;开办出租马车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街道 增加照明汽灯。 巴黎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未能 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但奥斯陆对巴黎改造所采取的 大胆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图1-2-16) 图1-2-16 19世纪巴黎改建规划 3、华盛顿的朗方规划 近代新建大城市主要兴起于北美。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个在空地上建立起 来的城市。它保留了美国普遍流行的方格形道路系统,也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