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包钢卫校中医护理学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718424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包钢卫校中医护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年包钢卫校中医护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年包钢卫校中医护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年包钢卫校中医护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年包钢卫校中医护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包钢卫校中医护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包钢卫校中医护理学(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我介绍 孙枚 xxxx医院中医科、心理咨询室 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治疗师 、国家二级营养师 Tel: 1538487xxxx Email: 52365xxxx 对大家的要求 本课程要求 课前预习 上课注意听讲 课后复习 善于提问题 期末考试不划重点! 课程得分 课程得分=理论考试70分+平时成绩30分 30分=20分(基础分,缺勤一次扣1分) +10分(机动分,包括作业、讨论等) 对大家的专业要求 要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 要关注新闻、实时动态 要关注医学边缘学科及前沿学科发展 要有更高理想、追求 本讲学习要求 掌握: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的概念、实质 和精髓。 熟悉:“金元

2、四大家”的学术观点。 了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及黄帝内 经、难经、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在中医学上的 地位和价值。 首先问问大家: 你对中医药学有什么看法? 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 中医都是经验之谈,碰巧治好了病, 等同于巫术、算命、风水先生,最后的论点 就是要取消中医。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独特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是一门具有独特医学理论体系 ,以研究探讨疾病预防、治疗,以及人类,以研究探讨疾病预防、治疗,以及人类 养生、保健为己任的传统医学。其属生命养生、保健为己任的传统医学。其属生命 科学范畴,独具中国医学特色。科学范畴,独具中国医学特色。 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它根植于中华民

3、族传统文化沃土, 并不断汲取外来文化营养,形成了极为系并不断汲取外来文化营养,形成了极为系 统缜密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卓有成效的治统缜密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卓有成效的治 疗方法与养生保健手段,为中华民族乃至疗方法与养生保健手段,为中华民族乃至 全人类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人类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护理学 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许多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都散在记录于 历代医学文献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护理经 验也不断被挖掘和整理,并逐步系统化 、理论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 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祖 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兴起的学科 中医护理学是

4、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 整体观念对人体进行辨证,运用独特的 传统护理技术,结合预防、保健、康复 和医疗等措施,对护理对象施以辨证护 理,以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中医学的形成,虽源于人类的生产与生中医学的形成,虽源于人类的生产与生 活实践,但必须以人类求生本能为先导活实践,但必须以人类求生本能为先导 ,而中医理论的形成,必脱胎于医疗经,而中医理论的形成,必脱胎于医疗经 验。如果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医理论验。如果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医理论 ,则可发现,则可发现, ,传统的中医理论是以临床实传统的中医理论是以临床实 践为基础,以哲学思想为依托。践为基础,以哲学思想为依托。 “ “医学经验医学

5、经验” ”与与“ “哲学思想哲学思想” ”,构成了中医,构成了中医 理论的两大支柱。理论的两大支柱。 医学理论的百舸争 流 关于中医学的关于中医学的 起源,在现今可见起源,在现今可见 的文献中,最早见的文献中,最早见 于于礼记礼记 曲礼曲礼 中的中的“ “三世医学三世医学” ”。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百草,始有药物。神农氏教民播种,尝百草,始有药物。 伏羲氏画八卦,制九针,始有针术。伏羲氏画八卦,制九针,始有针术。 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始有饮食卫生。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始有饮食卫生。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已记载了诸如癫疾已记载了诸

6、如癫疾 、痫、癃等内科疾病;金伤、刃伤、痫、癃等内科疾病;金伤、刃伤 、痈、疽、痔、瘿等外科疾病;子、痈、疽、痔、瘿等外科疾病;子 痫等妇科疾病;惊风等儿科疾病以痫等妇科疾病;惊风等儿科疾病以 及目疾等五官科疾病。及目疾等五官科疾病。 该书现存医方该书现存医方283283首,用药首,用药247247种,除药物种,除药物 疗法之外还有砭、灸法。疗法之外还有砭、灸法。 由于该书无五行学说之印痕,亦少见阴阳由于该书无五行学说之印痕,亦少见阴阳 学说之踪迹,故学者以为该书是先于学说之踪迹,故学者以为该书是先于内内 经经的作品,成书甚早,其抄写年代不晚的作品,成书甚早,其抄写年代不晚 于秦汉之际,为我国

7、现已发现的最古医方于秦汉之际,为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方 。 中医理论的构建重 组 以下四部医学巨著的产生 将秦汉时期的医学推向了巅峰 。 1、黄帝内经 总结了以前的医学经验和知识,确立 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内经以伪托 黄帝与其臣子歧伯等的问答方式,系统 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预防、诊断 、治疗和养生等问题。 内经现存素问、灵枢两部 分,共18卷、162篇、20万字,2000多 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 春秋战国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最早医学典籍,论述了 疾病护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 护理、情志护理、养生康复护理 、服药护理以及针灸、推拿、导 引、热熨、洗药等护理技术。 不但提出了“

8、寒者热之”、“热者 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 正护原则,和“热因热用”、“寒 因寒用”、“通因通用”和“塞因塞 用”的反护原则 黄帝内经生活护理观 点: “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 “顺四时而适寒暑”. 黄帝内经饮食护理 “病在脾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病 在肺禁寒饮食寒衣”。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 也”. “饮食自信,肠胃乃伤”. “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 热以养阴”。 黄帝内经心理护理 “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喜伤心

9、”、“怒伤肝”、“思伤脾”、“悲伤 肺”、“恐伤肾” 2、难经 共探讨八十一个问题,其作者不共探讨八十一个问题,其作者不 详,相传为秦越人所著。论述了脏腑详,相传为秦越人所著。论述了脏腑 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 疗等内容,特别是脉学中的疗等内容,特别是脉学中的“ “独取寸独取寸 口口” ”法和脏腑学说中有关法和脏腑学说中有关“ “命门命门” ”、“ “三三 焦焦” ”的论述,均对后世中医理论的发的论述,均对后世中医理论的发 展影响颇深。展影响颇深。 3、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 收录药物收录药物365

10、365种,其中植物药种,其中植物药252252种,种, 动物药动物药6767种,矿物药种,矿物药4646种。种。 书中概括了君、臣、佐、使,七情和 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并指出 药物间存在着“相须”“相使”“相恶”“相 反”“相杀”的关系,这对遣药制方具有 重大的指导意义。 4、伤寒杂病论 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集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集 汉以前医学精华大成的临床医学百科全汉以前医学精华大成的临床医学百科全 书。该书问世不久,因战乱而散佚,经书。该书问世不久,因战乱而散佚,经 后世搜集整理而成现今的后世搜集整理而成现今的伤寒论伤寒论与与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伤寒论主论伤寒及杂病

11、,确立了三阴三 阳的辨证论治体系。 金匮要略专论杂病,以脏腑辨证为纲, 涉及内外妇科等病症。 二书概括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精髓,实现了医 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统一,为中医学的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仍然有效地指 导着医家的临床实践。 伤寒杂病论护理操作技术 方面 如熏洗法、烟熏法、坐浴法、点烙法、 外掺法、灌耳法等有详细的论述。首创 了猪胆汁灌肠法,并在急救护理方面提 出了对自缢、溺水者的抢救措施,具体 方法与现代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压法 极其相似。 伤寒杂病论服药护理方面 对煎药方法、服药注意事项、服药后观 察反应及饮食禁忌都有具体的介绍。如 桂枝汤方后注明“以水七升,微火煮服三 升,去渣

12、,适寒温,服一升”,服药后应 “啜chuo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并 加盖被子,观察汗出要以微有汗为佳, 不可大汗淋漓,否则病必不除。在服药 后的饮食禁忌方面主张服桂枝汤后要“禁 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 等物”。 伤寒杂病论饮食护理上 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 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注意五脏病食忌、四时食忌、冷热食忌 、妊娠食忌. 在饮食卫生方面应注意“秽饭、馁nei肉 、臭鱼,食之皆伤人”,“梅多食,坏齿” ,“猪肉落水浮者,不可食”,“肉中有米 点者,不可食”等。 名医华佗 三国时期,发明麻醉术而闻 名于世。在养生健身方面, 他认为锻炼可以帮助消化, 疏通气血,

13、增强体质,减少 疾病。他倡导的“五禽戏”, 就是在古代导引方法的基础 上,模仿虎、鹿、猿、熊、 鸟5种动物的姿态动作,把 体育与医疗护理结合起来的 保健方法,是最早的康复护 理方法。 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 展 晋代 王叔和在脉经一书中阐明了脉理, 并比较了脏腑各部的生理、病理脉象, 改进了寸、关、尺的诊脉方法,使脉诊 法成为临床护理及观察病情时的重要手 段。 针灸学家皇甫谧根据灵枢并结合临 证经验,编著了甲乙经,阐述了针 灸治疗的针刺和灸法的操作技术,使中 医学说更为丰富,护理工作也随之增加 了新的内容。 诸病源候论 隋隋 巢元方等人编撰的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对巢元方等人编撰的病因病机证候学

14、专著,对 17391739种病候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进行了详尽种病候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进行了详尽 的论述。的论述。 干金方 孙思邈著述, 记载了有关内科 、五官科学的内 容,为大型综合 性医书。 唐代孙思邈 所著的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强调: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 “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两篇,专论医德,对 医护人员谆谆告诫要一切为患者着想,主张医 家习业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 。 千金要方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临证各科 的诊断、针灸、食疗、预防、卫生、护理技术 等各个方面。在护理技术方面,孙思邈首创了 细葱管导尿法,以及蜡疗法、热熨法等。 在预防方面,

15、主张“上医医未病之病”,教导人 们要“常习不唾地”,并提出“凡衣服、巾、栉 、枕、镜不宜与人同之”,以预防传染病。 千金方载口腔牙齿保健“每晨起,以 一捻盐纳口中,以温水含揩齿,及叩齿 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齿即牢密” 。 千金方中详细提出浴儿法:“凡浴小 儿,汤极须令冷热调和,冷热失调,令 儿惊,亦致五脏疾也。数浴背冷,则发 痫,若不浴,又令小儿毛落。凡儿冬不 可久浴,浴久则伤寒,夏不可久浴,浴 久则伤热,浴时应避风寒”。 医学的勃兴与学术争 鸣 宋代 重视医术的时代,当时以施医济众为高 尚的道德,医生受到社会的尊敬,因此 流行“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说法, 在临证医在临证医 学方面,针灸学学方面,针灸学 出现了驰名中外出现了驰名中外 的的“ “铜人铜人” ”,并由,并由 王惟一撰成王惟一撰成新新 铸铜人俞穴针灸铸铜人俞穴针灸 图经图经。 金元四大家 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导致了新学派的诞生 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 张元素 李东垣 朱丹溪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张从正(张子和,攻 下派,)、李杲gao(李东垣,补土)、朱震亨(朱 丹溪,养阴派)四位著名医学家。 李东垣创立了脾胃学说,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和 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