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8386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七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七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七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七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 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 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 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影响较大的教学法流派: (1)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如语法翻译法、 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等; (2)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情景 法、听说法、视听法等; (3)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如团体语言学习 法、默教法、暗示法等; (4)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

2、派,如交际法等。 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认知派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这一派教学 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 自觉掌握。 经验派以直接法为代表,这一派强调通过 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 一、语法翻译法 1. 什么是语法翻译法? 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 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 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2.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 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 和听力的教学。 (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 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 要求

3、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 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 位。 (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 学名著。 语法翻译法的不足之处: (1)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 训练 (2)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 (3)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 则,不注重语义 (4)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 (5)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直接法 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 产生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源地:法国和德国。 观点

4、: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 自 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 不 依赖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 代表人物:菲埃托、贝力子、古安 直接法的主要特点 : (1)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 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 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常用扮演角色或演戏的 方式。 (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 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 (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4)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 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单词开始。 (5)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 活的语言,而不是文

5、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 语言。 直接法的局限性: (1)过分强调了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 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 学的现实也考虑不够 。 (2)强调口语教学,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 够。 (3)过分强调模仿,偏重经验,对人的积极、 主动学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 三、情景法 情景法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英国的 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 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 代表人物:帕默、霍恩比 其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 情景法的主要特点: (1)教学目的是对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技能的实际 掌握,而言语技能又是通过掌握语言结构而获得 的

6、。 (2)语言教学从口语开始,教材先用于口头训练 然后再教书面形式。 (3)课堂用语是目的语。 (4)新的语言点要在情景中介绍并操练。 (5)运用词汇选择程序,以确保基本词汇的教学 。 (6)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语法项目进行分级排列 。 (7)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后,再进行 阅读和写作教学。 四、阅读法 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 家韦斯特所创立。这是一种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 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韦斯特代表作: 双语现象 学习用外语阅读 通用词表 2000英语常用词表 新法读本 五、自觉对比法 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 的语的一种教学方法。 自觉对

7、比法的特点: (1)依靠母语自觉进行翻译对比 (2)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在语言规则的指导下进行实践, 强调先讲解理论知识以避免盲目的实践。 (3)在理论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练习。 (4)由分析到综合,先学习构成句子的要素然后再学整句、 课文 (5)以书面语为基础,以文学语言为基本教材,不重视口语 的教学,反对听说领先。 六、听说法 听说法是本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 言教学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 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 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弗里斯、拉多 代表性教材:英语900句 听说法的特点: (1)听说领先,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第二位

8、 的,读写为辅。 (2)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习 惯。 (3)教学内容以组成语言的基本结构句型为中 心,通过句型练习掌握目的语。 (4)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 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表达。 (5)对比母语与目的语以及目的语内部的语言结 构,找出学习者的难点,以确定教学重点。 (6)严格、及时地纠正学习者的错误,避免养成 错误的习惯。 (7)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从多种途径强 化刺激。 听说法的教学过程五个阶段: (1)认知。 (2)模仿。 (3)重复。 (4)变换。 (5)选择。 听说法产生的意义 : (1)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

9、 学法的理论基础,使第二语言教学法建立在更为 坚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2)听说法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法体系,提出了许 多合乎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重要原则,至今仍被 证明是正确的。 (3)听说法继承了直接法的主要原则,同时又有 所发展。 听说法的缺点: (1)该法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把人和动物 等量齐观 (2)结构主义语言学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而 忽视语言的内容与意义,认为只要彻底了解语言 结构就能理解别人、表达自己。 七、视听法 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 言教学法。它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与 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代表人物:古布里纳、古根汉 典型教材:新概念英语 理论基

10、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视听法的特点: (1)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 (2)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3)整体结构感知。 (4)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听说领先, 教材以对话为主,进行集中强化教学。 八、自觉实践法 自觉实践法是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 泛采用的外语教学方法。主张学习者在自觉掌握 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主要通过大量实践活 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 代表人物:别利亚耶夫 心理学基础:别利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理论 语言学基础:苏联著名语言学家谢尔巴院士关于区 分语言、言语、言语活动的学说 自觉实践法的主要特点: (1)自觉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功能、

11、情景、题材相结合的原则 (4)口语领先原则 (5)以句法为基础的原则 (6)综合性原则 (7)考虑母语的原则 九、认知法 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60年代产生于美国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 语言学理论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 论 心理学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 认知法的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 (2)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 大量有意义的练习,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 (3)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信 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4)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从一开始就进行全面训 练,口语和书面语并重。 (5)适当使用学习者的母语,特别是进行母

12、语与目 的语的对比 (6)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 误不可避免,对错误要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处 理办法。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一、团体语言学习法 该法于60年代初创立于美国,代表人物为美 国心理学家柯伦。 团体语言学习法强调学习的六个基本要素: (1)安全感 (2)注意力和进取心 (3)记忆力和思考 (4)辨别 团体语言学习法的优点: 体现了人本派教学法的特点,其最大特色是 完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老传统,充分发挥学 生和主作用,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和学习心理特点 ,注意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最大限 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 内容、方式。 团体语

13、言学习法的不足: (1)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 (2)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默教法 该法是美国教育家加特诺于60年代初首创 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 尽量少说话,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 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 。 主要理论基础: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育思想 默教法的主要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为重 要,教服从于学。 (2)教师的沉默是默教法的最大特点。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使用彩色棒、彩色挂图 等手段,以代替教师的口头讲解。 (4)教师一般不改正学生的错误 (5)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6)口语领先,以句子为本位;先

14、培养听说能力 ,随后培养读写能力。 (7)把词汇看做语言学习的核心,将词按功能进 行分类,依照一定的顺序学习。 三、全身反应法 该法于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 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柯舍尔。这 种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能过身体 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 英语教育。 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原则: (1)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但在 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之前应先培养其对目的语的 理解能力 (2)通过全身动作的反应来训练理解能力,有利 于学习者掌握目的语。 (3)在学习者已准备好并有了说目的语的要求时 ,再让他们开始学习说话 (4)要减轻学生的生理压力,使

15、学生在少焦虑的 状态下学习语言并有成就感。 全身反应法的教学步骤 : (1)教师先用母语介绍本课要采用的学习方法,然后一 边发指令一边做示范 (2)教师只发指令,不做示范动作,让学生自己做。 (3)教师将前后发出的指令结合起来,同时做示范动作 ; 然后发指令让学生做。 (4)教学将前后发出的指令结合起来,但不做示范动作 ,先让个别学生做,再让全班做,并变化指令的顺序 ,让学生做出反应。 (5)教师把指令写在黑板上,每次不超过3个。 (6)鼓励能说的学生发指令,让教师和其他学生做动作 。 四、暗示法 暗示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和心理学 家、教育家罗扎诺夫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理论基础:现代

16、心理学和生理学 罗扎诺夫关于教学中的三个基本原则: (1)学习活动应由整个大脑组织参与。 (2)教学中的分析与综合应同时进行。 (3)学习者的意识过程和超意识过程应同时地、 不可分割地进行。 暗示法的特点: (1)布置舒适幽雅的环境,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 (2)不仅要调动学习者有意识的活动,而且要通 过各种暗示手段和形成的愉快轻松的心情,充分 发挥意识活动的作用 (3)通过教师和教学材料的威信以及学习者的稚 化,建立高度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目的语 。 (4)在消除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其潜力 的情况下,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 五、自然法 自然法是7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的新教学法,其倡 导者是美国加州大学西班牙语副教授特雷尔和美国语言 教育家克拉申。 自然法的特点: (1)以培养学习者的口头和书面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课 堂活动全部用来进行交际。 (2)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语言学习应从理解开始,加强听 和读的活动,推迟口语表达。 (3)强调自然习得,课堂全部用于进行注重内容、注重信 息交流的交际活动,给学习者提供语言习得的机会。 (4)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