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五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及氨基酸.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8312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五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及氨基酸.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任务五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及氨基酸.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任务五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及氨基酸.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任务五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及氨基酸.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任务五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及氨基酸.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务五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五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及氨基酸.(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务五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及氨基酸 李京东 余奇飞 刘丽红 1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技能目标 1会测定食品中粗蛋白含量。 2会测定食品中氨基酸总量。 3会测定食品中不同氨基酸含量。 v知识目标 1明确常见的食品蛋白质含量,以及测定原理。 2明确食品氨基酸总量的含量,以及测定原理。 2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项目一:测定食品中蛋白质 v一、案例 v二、选用的国家标准 GB 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3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三、测定方法 1样品消化 v 准确称取固体样品0.22g ,半固体样品25g,液体样品 1025g,使试样中含氮3040mg (精确至0.001g),小心

2、 移入干燥洁净的100mL或500mL凯氏烧瓶中,然后依次加硫酸 铜0.2g、硫酸钾6g、浓硫酸20mL、玻璃珠数粒,轻轻摇匀后 ,安装消化装置。 v将凯氏烧瓶45斜放在电炉上,于瓶口放一漏斗,缓慢加热, 待内容物全部炭化,泡沫停止后,加大火力,保持液面微沸至 溶液呈蓝绿色透明时,继续加热0.51h,取下凯氏烧瓶冷却 后,缓慢加入20mL水,冷却至室温。 4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2蒸馏、吸收 (1)常量蒸馏: 装好蒸馏装置。接收瓶内加入10mL 4%硼酸溶液及45滴甲基红- 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置于蒸馏装置的冷凝管下口,并使冷凝管下 口浸入硼酸溶液中。 放松夹子,沿漏斗向凯氏烧瓶中缓慢加入70

3、80mL40%氢氧化钠 溶液,摇动凯氏瓶,至瓶内溶液变为深蓝色,或产生黑色沉淀,再 从漏斗加入100mL蒸馏水,夹紧夹子。 加热蒸馏,蒸馏30min(始终保持液面沸腾),至氨全部蒸出(约 250mL蒸馏液)。 降低接收瓶的位置,使冷凝管口离开液面,继续蒸馏13min,用 表面皿接几滴溜出液,以奈氏试剂检查,如无红棕色生成,表示蒸 馏完毕。 停止加热,用少量水冲洗冷凝管管口,洗液并入接收瓶内,取下接 收瓶,用0.1000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同时做空白实验 ,记录空白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 5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6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2)微量蒸馏: 安装好定氮蒸馏装置。在水

4、蒸气发生瓶中装水至2/3容积处,加甲基 橙指示剂数滴及硫酸数毫升,保持水呈酸性(淡红色),加热煮沸 ,将样品消化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并定容、摇匀。 接收瓶内加入10mL 4%硼酸溶液和1滴混合指示剂,置于蒸馏装置的 冷凝管下口,浸入硼酸溶液中,取210mL稀释样液,移入反应室 ,并用少量蒸馏水冲洗,塞紧玻璃塞,然后向反应室加入 10mL400g/L氢氧化钠溶液,立即塞紧玻璃塞,加水密封。 蒸馏至硼酸吸收液中指示剂变为绿色开始计时,继续蒸馏10min后, 将冷凝管尖端提离液面再蒸馏1min,冲洗冷凝管管口。 取下接收瓶,用0.1000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同时做空 白实验,记

5、录空白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溶液体积。 7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8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3结果计算 常量蒸馏按下式计算: 微量蒸馏按下式计算: v式中 vX食品中蛋白质质量分数,%; vV滴定试样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V0空白试验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v0.014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vm试样的质量,g; vF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 9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4试剂 硫酸铜CuSO45H2O、硫酸钾、硫酸(密度为1.8149g/L)、 40g/L硼酸溶液、400g/L氢氧化钠、0.1000mol/L盐酸标 准溶液、混合指示剂 v混

6、合指示剂:1g/L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g/L亚甲基蓝乙醇溶液,用 时按2:1的比例混合;或者1g/L甲基红乙醇溶液与1g/L溴甲酚绿乙 醇溶液,用时按1:5的比例混合。 v5实验仪器 凯氏烧瓶(100mL或500mL)、可调式电炉、定氮蒸馏 装置。 10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四、相关知识 (一)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原理 v 将被检样品加入浓硫酸,以硫酸铜、硫酸钾为催化剂共同加 热消化,食品中蛋白质分解为氨,并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通过 碱化蒸馏,使氨分离出来,用硼酸吸收形成硼酸氨后,再用盐酸 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标准盐酸的体积,通过换算系数,可 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 v 本法摘自G

7、B 5009.5-2010,适用于所有动、植物食品的蛋白 质含量测定。 11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二)样品消化反应过程 1样品消化、蒸馏、滴定反应过程 消化反应方程式: v 2NH2(CH2)2COOH+13H2SO4(NH4)2SO4+6CO2+12SO2+16H2O v 2H2SO4+CCO2+SO2+H2O v H2SO4+2NH3(NH4)2SO4 蒸馏反应方程式: v(NH4)2SO4+2NaOH2NH3+Na2SO4+2H2O 吸收与滴定: v2NH3+4H3BO3(NH4)2B4O7+5H2O v(NH4)2B4O7+5H2O+2HCl2NH4Cl+4H3BO3 12食品分析与

8、检验技术 v2加快食品消化反应 (1)硫酸钾:硫酸钾可以提高溶液的沸点而加快有机物分解,它与 硫酸作用生成硫酸氢钾可提高反应温度,反应方程式为: vK2SO4+H2SO42KHSO4 v2KHSO4K2SO4十SO2十H2O (2)硫酸铜:起催化剂作用,使用时常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次氯酸 钾等作为氧化剂以加速有机物氧化,硫酸铜的作用机理如下所示: v2CuSO4Cu2SO4+SO2+O2 vC+CuSO4 Cu2SO4+SO2+CO2 v Cu2SO4+2H2SO42CuSO4+H2O+SO2 此反应不断进行,待有机物全部被消化完后,不再有硫酸亚铜 ( 褐色)生成,溶液呈现清澈的蓝绿色,故硫酸铜

9、除起催化剂的作用外 ,还可指示消化终点的到达。 13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三)不同食品的蛋白质换算系数 v食品种类 F食品种类 F v小麦 5.83小麦粉及其制品 5.7 v大麦、燕麦、黑麦 5.83米 5.95 v花生 5.46大豆及其制品 5.71 v畜禽肉及其制品 6.25乳及乳制品 6.38 v芝麻、向日葵 5.4南瓜子 5.4 v栗子、胡桃 5.3其他食品 6.25 14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四)注意事项 1蛋白质含量测定,因样品中常含有核酸、生物碱、含 氮类脂以及含氮色素等非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故结果 称为粗蛋白质含量。 2为减少实验误差,所有试剂溶液应用无氨蒸馏水配制 。 3

10、消化过程要不断转动凯氏烧瓶,以利于附着在瓶壁上 的固体残渣洗下,促进其消化;同时为防止造成氮损失 ,不要用强火,应保持缓和沸腾。 4样品中含脂肪或糖较多,消化过程中易产生大量泡沫 ,为防止泡沫外溢,在消化开始时用小火加热,并时时 摇动,也可以加入少量辛醇、液体石蜡或硅油消泡剂, 并控制热源强度。 15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5一般消化至呈透明后,继续消化30min即可,有机物如分解完全, 消化液呈蓝色或浅绿色,但含铁量多时,呈较深绿色。 6当样品消化液不易澄清透明时,可将凯氏烧瓶冷却,加入30%过 氧化氢23mL后继续加热消化。 7蒸馏装置应该密封,防止漏气,蒸馏过程中不得停火断气,防止 发生倒吸

11、; v消化液呈蓝色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说明蒸馏前加碱量不足,要再增加 氢氧化钠用量;蒸馏完毕后,应先将冷凝管下端提高液面清洗管口,再 蒸馏1min而后关掉热源,否则可能造成吸收液倒吸。 9硼酸吸收液的温度不应超过40,否则对氨的吸收作用减弱而造 成损失,此时可置于冷水浴中。 10混合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灰色,在酸 性溶液中呈红色。 16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五、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方法 (一)食品中蛋白质的意义 v测定食品蛋白质的含量有利于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 合理开发利用食品资源,同时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优 化食品配方具有重要意义 17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食品蛋白质测定方法

12、 测定方法 v利用蛋白质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键和折射率等测定蛋白质含量 ; v利用蛋白质中特定的氨基酸残基、酸性和碱性基团以及芳香基团 等测定蛋白质含量。 凯氏定氮法作为国家标准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是目前最 常用的方法,是测定总有机氮最准确和操作简便的方法 之一. 双缩脲法,染料结合法,紫外线吸收法,酚试剂法等 采用红外检测仪对蛋白质进行快速定量分析。 18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二)双缩脲法 当脲被小心加热至150160时,两分子间脱去 一个氨分子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硫 酸铜生成紫红色配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 分子中有肽键(CONH),与双缩脲结构相似,故 也能呈现此

13、反应而生成紫红色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其 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据此可用吸收光度法来 测定蛋白质含量,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 19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1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出蛋白质含量的样品作为标准蛋白质样品。 按蛋白质含量40、50、60、70、80、90、100、110mg分别称取混 合均匀的标准蛋白质样于8支50mL纳氏比色管中,然后各加入1mL 四氯化碳,再用碱性硫酸铜溶液 (或)准确稀释至50mL,振摇 10min,静置1h,取上层清液离心5min(2000r/min)。 取离心分离后的透明液于比色皿中,在560nm波长下以蒸馏水作参 比液,调节仪器

14、零点并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值 以蛋白质的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0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2样品的测定 准确称取样品适量 (即使得蛋白质含量在40 110mg)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1mL四氯化碳 ,按上述步骤显色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其吸光度 值。用测得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可查得蛋白 质毫克数,由此求得蛋白质含量。 21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3结果计算 v式中 vX样品蛋白质含量,mg/100g。 vm由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蛋白质含量,mg; vm1样品质量,g。 v4试剂 碱性硫酸铜溶液、氯化碳。 v5仪器 分光光度计、离心机。 22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6注意事项 (1

15、)蛋白质的种类不同,对发色程度的影响不大。 (2)标准曲线做完整之后,无需每次再做标准曲线。 (3)含脂肪高的样品应预先用醚脱脂。 (4)样品中有不溶性成分存在时,会给比色测定带来困难,此时 可预先将蛋白质抽出后再进行测定。 (5)当肽链中含有脯氨酸时,若有多量糖类共存,显色不好,测 定值偏低。 (6)本法灵敏度较低,但操作简单快速,故在生物化学领域中测 定蛋白质含量时常用此法。本法亦适用于豆类、油料、米谷等作物 种籽及肉类等样品测定 23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项目二:测定食品中氨基酸态氮 v一、案例 v二、选用国家标准 GB/T5009.39-2003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甲醛 值法。 24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v三、测定方法 1分析步骤 v(1)吸取酱油5.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在至刻度 ,吸取混匀液20.0mL于200mL烧杯中,加水60mL,开动磁力搅 拌器,用0.050mol/L氢氧化钠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为8.2,记录 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 v(2)将烧杯中继续加入10.0mL36%甲醛,混匀后用氢氧化钠标 准溶液继续滴定至pH9.2,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 v(3)做空白实验,取实验用水80mL,其余步骤同上,记录消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 25食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