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云型识别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8048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星云型识别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卫星云型识别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卫星云型识别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卫星云型识别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卫星云型识别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星云型识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星云型识别(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星气象学和气象卫星在天气 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各种天气系统的卫星云图分析 第一节 中纬度地区大尺度云系分析 1、带状云系: 这是指一条大体上连续、具有明 显长轴、长宽之比至少为4:1的云 系。如果云系的长宽之比小于4:1 ,则该云系称之为云区。如果带状 云系的宽度大于一个纬距,称为云 带;若带状云系的宽度小于1个纬 距,称为云线。 2、涡旋云系 涡旋云系是指一条或几条云带或 云线以螺旋形式旋向一个共同的中 心的云系,它与大气中的气旋性( 正)涡度相联系,识别这种云系可 以定出扰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有 时涡旋云系表现为一片密蔽的圆形 云区,涡旋中心就是云区的几何中 心。 图1显示了红外云图上云

2、系的大尺度分布,图中A、D 、C是三个涡旋云系,其中A是西太平洋上的热带低 压云系,D是我国江淮地区的温带气旋云系,C是我 国青藏高原上的涡旋云系。B-F是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的锋面云带。同时,在图中白色的卷云线清晰可见, 它的走向与高空风的方向基本一致。 图1 带状云系和涡旋状云系(1999年9月3日08时 GMS-5红外云图) A B C F D 逗点云系 、逗点云系的形成和组成 在卫星云图上有一种形如标点 符号中“,”的云系,这种云系称 逗点云系,它是涡旋云系的一 种。它的形成可以解释为大气 闭合环流迭加于一云区,由于 闭合环流的作用,在环流中心 之南(晴空区)偏西气流侵入 云区,而在环流

3、中心以北,云 随气流由云区向西平流,最后 形成逗点状云系,这时低压中 心与最大正涡度中心重合。如 果逗点云系是移动的,则云系 发生变形,涡度中心偏于低压 中心的前方。对于逗点云发展 的不同阶段,型式也不同 图 逗点云系的形成 图8.2 逗点云系的形成 云 区 旋转中 心旋转中心中空急流 (a)(b) (c) 4 斜压叶云系 在卫星云图上,常见到一种与高空斜压区相 联系的云系,表现为“叶子状”的云型,称之“ 斜压叶状云系”,这种云系与西风带中的锋生 区或气旋生成有关,并在红外云图上表现最 清楚。 斜压叶云系可表现成多种类型,主 要有三类: (1) A类叶状云(图811.a),这是一类最常见 的叶

4、状云,主要特征有:云系位于高空槽 前;与急流平行移动且位于急流右侧; 初期有“S”形后边界,在水汽图上表现最清楚 ;干在“S”形边界凸起的地方:出现盾状卷 云区,急流轴与整个凸起边界相平行,在水 汽图上,凸起边界虽清楚,但反差不大;红 外图上,边界清楚反差大;在“S”形边界凹 的地方:与干区相邻近,水汽图上边界很清 楚,而红外图上无高云,急流轴的走向与凹 部主要边界一致。 (2)B类叶状云(图8.11b),这类云的主要 特征为:于急流轴前的左侧形成;云系 位于急流左侧移动;有“S”形后边界,在红 外图上最明显;在“S”形后边界凸起的地方 :水汽图上反差较小,急流轴与后边界不重 合,凸部与凹处的

5、长度大致相等;在“S”形 后边界凹的地方:在水汽图上的反差比凸起 处要大,急流轴方向与凹边界上游一致。 (3)C类叶状云(图8.11c),主要特点有: 它表现为两个几乎平行的双叶结构的型式, 它们间有一条干带将它们分开;在水汽图 上有一条干缝,但此干缝在可见光图上有低 云。 干区 干带 干区 干区 (a) (b) (c) 干缝 图8.11水汽图上三类叶状云: (a)A类叶状云; (b)B类叶状云 (c)双叶类叶状云 5 变形场云系 由连续的静止卫星云图上观测发现,卫星云图上某 些云系与变形场相联系,并称之为变形场云系。变形场 的云系常沿气流伸长轴作相反运动,使云系伸长,同时 在其垂直方向上压缩

6、,表现为狭长的云带。由于实际大 气中的气流常是几种气流的迭加,空气的相对运动及其 引起的变形场很难分析,但从云图上很容易识别。变形 场云系可以仅出现在对流层上部或下部,也可以出现在 一个深厚的层次内,其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尺度,和从低 纬到高纬的任何一个区域内。 与变形场相联的云系有以下几种 1、图8.15a中是最一般的变形场云带,细实线为流 线、细虚线为相对气流流线,变形场云系是与相对 流线构成的变形场相联。图中分为三种情况:(1 )第一种是两侧气流强度相当,这时云带平直;( 2)当一方气流强于另一方时,云带由强的一侧向 弱的一侧弯曲,所以第二种情况表示的是西北气流 较强时云带弯曲情况;(3)第

7、三种情况是西南气 流强时云带弯曲的情况。 2、图8.15b是与逗点云系相联的变形场云系,(1 )第一种情况是在逗点云系的尾部的变形场云系, 该处气流是气流辐散区,云系向南凸起;(2)第 二种情况是逗点云系的头部,由于变形场气流的作 用,云系向东西两方向伸展,表现为宽的云带。 3、图8.15c是高低空同时存在变形场气流时的云 系组合,带箭头的虚线是高空气流,细实线是低空 气流,图中A是与高空变形场相联的卷云带,B是 与低空变形场相联的层积云区,这种情况在海上多 见,由于中空盛行西北气流,水汽较少,低层以层 积云为主。这两种云系组合实际上是与锋面云系相 对应,图中粗虚线表示了逗点云系及锋面的尾部。

8、 图8. 16 水汽图上暗区与流场配置关系 4、图8.15d是另一种与中空变形场相联的变形场云 系,其外形似一个边界破碎的“喷泉”, 在云系左侧 部分云系绕低压成气旋性弯曲,右侧云系成反气旋 弯曲,云系到达变形区渐近线之前就逐渐消散。但 是有时云系可以充满图上虚线内的区域,从而形成 明显的云边界,而有时则沿变形带处形成一条狭窄 的云带。 图8. 15 几类变形场云系 (a) (b) (d) (c) E E C A B 6.水汽图上变形暗带(干带)与湍流 观测表明,晴空大气湍流与高空气 流的波有关,波的出现使水汽图上 的暗区越来越暗,从而使干湿边界 越来越清楚。这种水汽图上变暗表 示高层辐合,有

9、冷平流导致的强的下 沉运动,出现强风速垂直切变,产 生湍流运动。在水汽图上,这种暗 带在变暗过程的同时被拉长,与高 空气流中的变形带相关。观测表明 ,(1)当水汽图上的暗带变暗达3 小时以上时,大气湍流发生。大多 数湍流发生于水汽暗带的前沿,也 即在卷云北界的晴空区内;(2) 在水汽图上暗区变暗最快的地方往 往是湍流发生最频繁和最强烈的地 方。图816给出子水汽图上最容易 变暗(变干)的高空大气流型,图 中虚线是等风速线,带箭头的实线 是流线,宽箭头是暗区移动方向。 图8. 16 水汽图上暗区与流场配置关系 7 细胞状云系 1、未闭合细胞状云系 2、闭合细胞状云系 3、未闭合细胞状云系与闭合细

10、胞状云系共存时的 特征 4、积云变稠密区 5、海面细胞状云系和积云线 6、陆地上的细胞状云系 1)夏季我国北方高空冷涡中的细胞状云系 在冷涡的后部(西侧)经常有冷空气侵入,使该地区产生细胞状云系,冷涡附近的细胞状云系 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在中午前后由于太阳对下垫面的加热开始形成细胞状云系,由积云浓积云组 成,到傍晚前后,这些云系中的一些常发展成积雨云,并伴有强对流天气。 2)青藏高原上的细胞状云系 第二节 水汽图形的大尺度分布 1、水汽阻塞区和头边界、内边界的分 析 2、干涌边界和底涌边界 3、急流水汽边界和斜压叶云水汽边界 4、回流边界 第三节 卫星云图分析高空天气系统 分析高空槽线,脊线

11、分析南支槽云系 分析青藏高原上的切变线云系 分析输送带 冷暖输送带,干带 中纬度气旋中冷暖输送带模式 图中粗实流线为暖输送带 气流,虚线为冷输送带,细实 流线为高空槽后的干气流,细 实线为气流的高度.从图中可看 到云系与气流间的相对分布, 其中气流分成三股:一支暖输 送带从东南流入气旋,在暖区 上升,并流越地面暖锋,再向 东北从高空槽前流出系统;一 支为冷输送带在低空从东北方 进入气旋,在低压中心附近上 升,当其流出系统时,与暖输 送带合并;第三支是干气流, 生成于气旋上游的对流层上部 ,并从西侧流入气旋。 ? 400 350 400 800 500 700 500 300 400 600 5

12、00 700 800 600 冷输送带 暖输送带 高空急流 干气流(干舌) 图8.48 第四节 锋面云系 冷锋云系 定锋面 东北冷锋 东北地区是气旋多发地区,该地的冷锋 多与气旋相关联,在发展完好气旋云系的东 南一侧伸出一条气旋性弯曲的冷锋云带。该 地区的冷锋云带都较完整,云带以多层云为 主,宽在34个纬距左右,云带中色调最白 的地方有强降水。 有时在一条主要云带的后部,从涡旋的西北 到西南象限伸出一条或几条副冷锋云带,其 宽度较窄,从西北向东南方急速移动,在夏 季时常伴有雷暴天气。如图5.54中,F-N是一 条东北亚地区的冷锋云带,自北向东南伸展 ,其北端与涡旋D相联结,在F处色调很白, 为

13、多层云区,从F到N处色调逐渐变暗,云顶 逐渐降低,在冷锋云带尾部东南方前的C处有 几个小色调特别白亮的排列有序的对流云团 ,这是锋前雷暴云系。 图8.54 我国东北冷锋云系(1999年10月29日08 时GMS5红外云图) F N D C 贝 加 尔 湖 暖锋云系 静止锋云系 锢囚锋云系 W (2000年4月27日17时) 图8.62 南方暖锋云系 A F1 F2 W 2000年4月20日17时GMS-5可见光云图 图8.64北方地区锢囚锋云带 干 冷 空 气 气 B 第节温带气旋云系 经 典 锋 面 云 系 特 点 (d)成熟阶段 (c)锢囚阶段 (a)波动阶段 (b)发展阶段 图8.81

14、锋成气旋云系演变特征 (e)消散阶段 东北气旋云图特点 1、逗点云系诱导 2、大片云区发展成的气旋 开始在青海湖附近有一块云区,其范围较大,云内薄厚不均匀、多纹理和皱纹,有对 流云发展,高空有卷云辐散,在东移过程中发展成气旋,并没有与其它云系结合而发 展成气旋波。 最初在青海湖附近有逗点云系出现,在其前方从东北经华北至华 中一带有东北_西南走向的静止锋云带或切变线云带,当逗点云系逼 近这云带时便诱导气旋的形成,其比天气图大约提早6-42小时出现; 3、冷锋云带前方暖区中的盾状 云区发展 (1)生成阶段:从贝加尔湖到新疆有 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冷锋云带,其前方 的兰州附近有一盾状卷云区,云区北界

15、表现有纤维状的卷云,随西北冷锋向东 南方移动,盾状云区向东北方发展,两 者在河套相遇,波动也就形成。有时冷 锋东移过程中减弱分裂,南段并入盾状 云区内; (2)发展阶段:云系凸起更明显,后 边界开始向云内凹,表明干空气侵入云 区,在气旋云区北到东北有向外伸出的 卷云羽,说明气旋还要发展; (3)锢囚阶段:干舌更加明显,出 现螺旋结构,螺旋中心与500百帕低压 中心一致,冷锋后还会出现积云线和细 胞状云系; (4)消亡阶段:螺旋云系断裂,云 区中出现一些对流云,高低空冷低压中 心重合,冷空气下沉,云系消散,气旋 消亡。 (1) 生成前 (2) 生成 (3) 发展 (4)锢囚 (5) 成熟 冷 锋 盾状云 图8 .95 东北低压的发生发展 北方冷涡云系的生成 1、南北云带迭加型:如图中,表现为四个阶段 : (a)先是从西伯利亚到我国新疆地区存有一条与500百帕高空槽相连的盾状云带(A), 其东南方有另一条盾状云带(B),这两支云系在东移过程中相互靠近; (b)接着是云系连接合并,在连接合并的地方(A),云区扩大加厚; (c)然后是出现圆形涡旋状云型(H)和螺旋云线,形成冷涡云系; (d)最后冷涡云系切断,与云带分离。 (a) (b) (c) (d) 图8. 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