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认知发展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7648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儿童认知发展讲解(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 的基本原理 本章学习要点 n心理发展的概念 n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主要理论) n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何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 老过程中心理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广义 ) 狭义的心理发展一般指个体的心理从 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儿童心 理学中的发展概念)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 (1856-1939) 一个犹太人的家世 少年时代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爱情和婚姻 初期医学实践 主要作品: n歇斯底里研究(1895) n梦的解释 (1900) n性欲三论 (1905) n

2、论无意识 (1915) n自我与本我 (1923) n焦虑的问题 (1926)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观: n本我(伊底) n自我(现实我) n超我(道德我) n 我要上 厕所 自我:在上课 ,不行 本我: 本我作用与自我作用 n初级过程思维 n 遵循快乐原则 n二级过程思维 n 遵循现实原则 关于性 n什么是性? n 广泛的身体快感. n什么“性本能”“性动力”? n 人的性背后有一种潜力,常常驱使人去寻求 快感的满足,这就是力比多,即性本能,性欲望 或性冲动,后来称之为性动力。 n 它们所表达的是这样一种内在冲动,这种冲 动乃是每个人和人类种族借以生存和发展的心理 方面的根源和原动力。 弗洛伊

3、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心理发展阶 段 年龄段里比多主要投放部位 口唇期0-1岁口唇(本我起作用) 肛门期1-3岁肛门(自我与本我一起 ) 前生殖器期4-5岁自身外界对象(超我 发展) 性潜伏期6-11岁同伴、朋友、对外界的 认识 青春期12-20岁 异性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n简介:( 1902-1994) 德国法兰克福 n1933 美国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人类学家 ,自我心理学之父,是新精神分析学说的 重要代表人物, n1927 授课 师从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 。 n1933-1939 波士顿 儿童精神分析医生 n此后,先后在哈佛、耶鲁、加利福利亚 等大学任教、作研究。 作品: n1950

4、年儿童与社会 n提出“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 发展任务,建立了发展理论。指出每 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 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 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阶段大致年龄 自我危机自我品质 1 婴儿期2信任Vs不信任 希望 2 儿童早期 24自主Vs害羞怀疑意志 3 学前期47主动Vs内疚目的 4 学龄期712勤奋Vs自卑 能力 5 青年期1218自我同一性 Vs角 色混乱 忠诚 6 成年早期 1825亲密 Vs孤独; 爱情 7 成年中期 2550繁殖Vs停滞 关怀 8 老年期50死自我整合Vs绝望 智慧 理论的贡献: n 1:对弗洛伊德的人格结

5、构作了发展 和修正,强调了自我的独立性。 n 2:提出生命循环概念。事实上,艾 里克森的学说是一种描述自我在人生经历 中如何获得或失去力量,如何支配个人心 理发展的人格理论。 三、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 简介:( 18961980) n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n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n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获得 n科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 n1921年日内瓦大学实验室主任. n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n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 联合会主席, n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获奖: n196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 贡献奖. n1977年又获该会桑代克奖以

6、表彰他对教 育心理学的贡献。 n1972年于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 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 主要著作: n儿童的语言和思想 n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n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 n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 n儿童的道德判断 n儿童智慧的起源 n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 n儿童符号的形成 n智慧心理学 n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 n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 n发生认识论导论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n发展观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论) n发生认识论: n 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 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 制。 核心概念: 图式(格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作用:图式加工可以加

7、速认知过程,但同时也 易于造成歪曲和偏向。 例子: n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许多有关人和事件的图式 。当有人告诉你你将会见一个外倾型人时,你马上就 会提取一个外倾型的图式,预期将见到一个什么样的 人。外倾型人的图式是由一组有内在联系的属性构成 的,如好交际、热情、易冲动、说话声音大等。这种 关于人的图式称作原型。原型指某个范畴的最典型的 代表。 n 当我们应邀参加一个生日晚会时,我们头脑中 便会出现一个生日晚会的图式。这个抽象的图式帮助 我们预料将发生的情况以及应采取的行动。 核心概念 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以越来越准确地表征外部 世界的过程,包括同化和顺应两过程 同化主体将所遇到的外界信息直接

8、纳入现有的认知 结构中去的过程 顺应机体已有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 式或调整原有的图式,引起原有图式质的变化,使机体 适应环境 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是个体保持图式处于 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 n四个: n成熟: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指神经系 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n练习与习得经验(物理因素):一类是物理的 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 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个体理解动作与 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n社会经验:语言和教育的作用 n平衡: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认知发展的阶段 n感知运算阶段: (0-2岁) 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

9、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 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n前运算阶段(2-7岁) 表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 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 之中。 n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出现“守恒”。 n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 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 评价 n贡献: 1、相互作用论强调了儿童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 性和能动性作用; 2、通过大量实验和观察,第一次最详尽地论 述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 n争论: 1、过多强调生物学因素; 2

10、、理论体系庞大,易造成对此理论的误解; 3、研究方法上有缺陷,不能全面反映儿童的 实际推理的能力; 四、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n华生简介 (1878_1958) n美国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n16岁 福尔曼大学、5年后, 硕士 n22岁 芝加哥大学 心理学 n1903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 n毕业论文动物教育:白鼠心理发展与 其神经系统发育的实验研究 关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n他认为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n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 法和观察法。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 n1913年,从行为主义者看心理学-或称 行为主义者宣言,在这篇文章中,华生概述了 他

11、新的心理哲学的主要特征,称为“行为主义”。 n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一)环境决定论 n1、否认遗传的作用 n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n著名的“阿尔伯特”试验 n结论:恐惧等情绪是可以习得的。 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n简介(1925-) 。 n阿尔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n出生加拿大,美国人。新行为主义代表人。 n以其社会学习论著称,认知理论之父。 n班杜拉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 n1951年获得艾奥瓦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n1953年,班杜拉加入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 。 n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n1980

1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n1986年,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论 。 n2001年,获行为治疗发展学会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 n1、青少年的攻击(1959) n2、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1963) 文中首次 提出了能解释间接学习的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n3、社会学习理论(1971) 主要理论: 人类的学习的两个基本过程: n直接经验学习 n间接经验学习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n定义: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 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就能完成 学习。 关于强化: n直接强化 n替代强化 n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的过程: n 注意过程 n 保持过程 n 运动复现过程 n 动机过程

13、小组讨论: n1、举例说明本我、自我与超我。 n2、举例说明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n3、举例说明替代强化。 n4、举例说明观察学习 n自由组组:3-5人,一人记录,一人发言。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n简介:(1896-1934) n前苏联心理学家, n“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 n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学派。 鲁利亚和列昂节夫,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机 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 n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 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 n1924年,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 n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1931) n思维和语言(1934)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n 人

14、的高级心理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 ,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 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 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n1、两种工具理论 n人的高级心理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 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 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2、两种心理机能 n低级心理机能:生物进化的结果 包括:基本感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 注意、形象思维、基本情绪等,人与动物 共有。 n高级心理机能:社会文化历史作用结果 包括:随意注意、概念思维、高级情感 、预见性意志、逻辑思维等,人独有。 (二)心理发展实质 n 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 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 心理

15、机能的转化过程。 2、心理发展的标志 n(1)随意机能 n(2)抽象概括机能。 n(3)高级心理结构的形成 n(4)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 n(5)个性化。 n3、心理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n教学的含义 n“最近发展区”思想。 n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n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n认知发展的“内化” 学说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 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儿 童的发展水平。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n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 n二“最近发展区”水平。 n 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 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 启发

16、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 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 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内化学说 n即指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 转化,内化的过程。 n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 ,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 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一方面,内 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 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 活动。 例如: n 婴儿最初只是看着玩具很新鲜,喜欢 看,可是慢慢的发现用手碰它可以发出声 音,婴儿就内化了手的动作和声音之间的 联系,学会了只要碰他,他就会有声音, 当他想再听到声音时,就用手碰玩具。这 就是内化。 (四)对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的评价 n1、重视教育对儿童认知的发展 n2、强调关注儿童认知发展的最佳期 n3、对儿童认知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