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八:学习动机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7442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八:学习动机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八:学习动机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八:学习动机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八:学习动机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八:学习动机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八:学习动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八:学习动机(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学习动机 本章要点: p 学习动机概述 p 学习动机理论 p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1、动机: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 2、动机涉及的三方面问题: u 引发行为的起因? u 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原因? u 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 1、动机与兴趣 3、学习动机: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 某一目标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兴趣,是指趋向某一对象活动的内在倾向。 话句话说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情 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 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感知觉活跃

2、, 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 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 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动机与需要、诱因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 求。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 物。 3、动机与态度 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 、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4、动机与期待及抱负水平 期待是指个体对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主观预期。 抱负水平又称抱负水准,是指人的行为要达到什么程度的心理愿望。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1、根据动机 诱因来源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对学

3、习本身的兴趣 引起,学习本身就 是动力,积极、稳 定。 由外部诱因引起, 依赖外部强化(奖 励和惩罚),被动 、不稳定。 2、根据动机起 作用时间长短 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 由活动的直接结果 引发,不稳定、易 随环境变化。 由活动的社会意义 、社会价值引发, 稳定性和持久性。 为了个人 自我实现 的理想 为了应付 下周的测 验 把求知作为目 标本身(内部 动机) 赢得长者的赞 许和认可的需 要(外部动机 ) 赢得地位和自 尊的需要(外 部动机) 3、奥苏贝尔 的分类 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自我提高 的内驱力 派生地位: 不由本身成 就水平决定 ,而从赞许 和许可中引 申出来 三个组成部分的不同

4、比重,随年龄、性别、 社会地位、人格结构等因素而定。 三、学习动机的作用 1、对学习 过程的影响 启动作用: 启动学习行为 定向作用: 指向一定学习目标 维持作用: 持之以恒 调节作用: 调节行为的 强度、时间、方向 2. 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 非认知因素,须通过学习行为这一中间环节才能 作用于学习效果。 影响学习效果的其他因素:智力水平、知识基础 、学习方法、人格特征等。 学习动机与学习结果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教师不要刻意地“传递”或“灌输”学习动机, 而应安排适当学习条件,使学习本身起强化作用。 (1)总体学习动机水平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Yerkes-Dodson Law)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 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 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 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 的趋势。 (2)具体学习活动的动机水平 基于动物实 验结果,未 考察学习者 的能力水平 的作用 贡献贡献局限局限 评价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提出不同任 务难度水平 上的最佳动 机水平,具 有较大启发 意义 能力水平低的学习者:中等偏低动机最佳 能力水平高的学习者:中等偏高动机最佳 同样困难 的任务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论(行为主义) 二、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 三、归因理论(认知主义) 四、自我效能理论(社

6、会学习理论) 五、成就动机理论 六、成就目标理论 一、强化论(行为主义) u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呢?按照现代S-R 心理学家的观点,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 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 动机的产生与行为 的习得一样,都可以用强化来解释。 u 外部激励和惩罚是决定学生动机的关键因素 u 强调外部动机作用 1、主要观点 S S R R 学习中未受强化 (未获得好分数、老师或父 母未称赞) 学习中受到强化 (获得好分数、得到老师或 父母的称赞) 学习中受到惩罚 (被同学或老师嘲笑) 获得进一步 学习动机 缺乏进一步 学习动机 产生逃避学 习的动机 l 外在奖赏效果不 持久 l 导致对老师的依

7、 赖,可能削弱学生 的内部动机 l 传统的奖赏在课 堂中并非普遍有效 l 行为过程难强化 贡献贡献局限局限 促进教育实践中 各种强化程序及 行为塑造技术的 产生,为教师激 发学生学习动机 提供了有价值的 建议。 评价强化理论 二、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 所有行为都是有意义的, 都有其特殊目标,目标来 源于我们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 低到高依次排列。 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才会 产生高一级的需要。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 足而知荣辱” 1、代表人物:马斯洛2、主要观点: 马斯洛(A. H. Maslow, 1908 1970),美国心理学家,智商 高达194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学 的开创者,

8、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 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 本主义心理学。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需要 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低级 高级 生理 需要 安全 需要 归属需要 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 需要 年龄 低 高 需 求 对 制 定 一 般 目 标 的 影 响 Hampden-Tuner提出的马斯洛需要的发展进程 婴儿期的儿童 仅能意识到当 前需要,生理 需要最重要 儿童逐渐长大,环 境的稳定性和可预 测性变得逐渐重要 ,安全需要超过生 理需要 儿童继续成熟,生 活的社会性方面变 得相对重要,归属 需要超过安全需要 成年早期, 自尊需要最 具影响力 成年后,自我实现需要 随经验逐渐增强,贯穿 一生 讨

9、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 论,对小学生和中学生影响最大 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需要 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认为只有低一级 的需要满足后, 才能出现高级的 需要,忽视了人 的自觉性、主观 能动性对自身行 为的调节作用。 贡献贡献 l 提出人区别于动物的 独特的高级需要,指出 了把人等同于动物的本 能论的错误,也纠正了 把人还原为机器的强化 论的缺陷。 l 把学习的内部动机和 外部动机结合起来,对 教育有实际指导意义。 评价需要层次论 局限局限 三、归因理论(认知主义) u 控制点:内部外部 u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u 可控性:可控不可控 1、代表人物:韦纳(B. Wei

10、ner, 1935- ) 2、主要观点: (1)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存在三个维度 (2)不同维度的归因对动机产生不同的影响 。 因果归因组合学生给出的失败原因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才智低下 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从来不学习 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考试那天生病了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没有为这次考试复习 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学校要求太苛刻 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老师有成见 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坏运气 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朋友没能帮上忙 因果归因组合和对失败的解释(以学生考试失败为例) 归 因 情绪反应 期待 他人 反应 对将来的期待 对行为的影响 对成就的可能 影响 运 气 消极、不明 确 同情不确定

11、不确定成就降低 难 度 挫败感或者 直接引起失 败的人生气 同情 类似情境中的重 复失败 在将来试图逃 避类似的情境 成就降低 能 力 羞耻,能力 不足感,自 我概念的降 低 同情 类似情境中的重 复失败 在将来试图逃 避类似的情境 成就降低 努 力 因为做了错 的选择而愧 疚 生气 或失 望 如果在类似情境 中采取不同的选 择和行为,结果 将得到改进 在将来类似的 情境中会付出 更多的努力或 采取不同的策 略 成就增加 不同归因的各种效果 小明认为他这次考得很好是因为运气好。 小林觉得他这次考得很差是因为自己很笨。 练习:根据韦纳的归因维度分析以下学生的归因 u 控制点:内部外部 u 稳定性

12、:稳定不稳定 u 可控性:可控不可控 小莉认为她这次考得不好是因为复习得不够 充分。 小珍认为她在课堂上表现不好是因为老师不 喜欢她。 u 控制点:内部外部 u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u 可控性:可控不可控 可控性具有相对意 义,如能力被归为 不可控因素,但能 力会随学习和教育 而提高。因此,如 何进行归因训练尚 需深入研究。 贡献贡献 明确阐述认知对 成就动机的重要 作用,提倡指导 学生形成学习的 内部动机和正确 的自我意识系统 。 评价归因理论 局限局限 四、自我效能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1、代表人物:班杜拉( A. Bandura ) (1)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 :人们

13、对于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 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自我效能感决定动机水平。 2、主要观点: 替代经验:通过观察示 范者的行为所获得。示 范者的成功增强自我效 能,反之降低自我效能 。 言语劝说:通过说服性的建 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 来改变自我效能感。简便有 效,但因缺乏经验基础而不 牢固。 情绪唤醒:高水平唤醒和紧 张的生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 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平 ,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直接经验:自身的成功经验增 强自我效能;失败经验降低自 我效能。个体归因方式直接影 响自我效能的形成。 3、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4、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 (1)决定人们对 活动的选择

14、及对活 动的支持性 (2)影响人们在 困难面前的态度 (3)影响新行为 的获得和习得行为 的表现 (4)影响活动时的 情绪 确保学生不要 过度情绪激动 或焦虑。 为学生提供正 面的成人或者 同伴榜样。 帮助学生制定 短期的和长期 的目标。 传授具体策略:如写提 纲和总结,可以提高他 们专注于任务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贡献贡献局限局限 评价自我效能感理论 突破了行为主义理论 的局限,强调了认知 因素和自我调节等中 介因素的重要作用, 把人的需要、认知和 情感有机结合起来。 人的行为受环境 、行为和个体的 三向交换作用论 ,带有一定循环 论的色彩 。 五、成就动机理论 1、代表人

15、物:阿特金森( J .W. Atkinson, 1923-2003 )2、主要观点: 成就动机 追求成功的倾向 避免失败的倾向 敢于冒险追求特定目标 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 (1)成就动机: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 的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 (2)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部分:追求成功的 意向和避免失败的意向。 (3)成就行为体现了趋向成功或避免失败两种 倾向的冲突。趋向目标的行为最终受两种动机 的综合作用决定。 相对稳定的性格 特质,可用主题 统觉测验测得 Ps与Is为对立 关系,任务越 难,成功可能 性越小,完成 后体验的自豪 感越多。 Is = 1 - Ps Ts = Ms Ps Is 追

16、求成功 的倾向 成就 需要 成功的 可能性 成功的 诱因值 3、期望-价值理论: (1)趋向成功的动机( Ts )是成就需要( Ms )、 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 Ps )和取得成功的 诱因值(Is)三者乘积的函数。 主体估计到的 成功的可能性 对成绩自豪 的感情 Taf = Maf Pf If 避免失败的 倾向 避免失 败需要 失败的 可能性 失败的 诱因值 相对稳定的 性格特质 If = 1 - Pf (2)避免失败的动机( Taf )是避免失败的需要( Maf ) 、对行为失败的主观期望概率( Pf )和失败的诱因值(If )三者乘积的函数。 Pf与If为对立 关系,任务越 简单,成功可 能性越大,失 败后体验的羞 愧感越强。 Ta = Ts Tf 避免失败 的倾向 追求成功 的倾向 总的成 就动机 (3)总的成就动机是力求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