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7344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8.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枢神经系统 影像诊断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全玉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 断 1、头颅头颅 影像学 2、脊柱影像学 头颅 影像学 1、检查检查 方法 2、影像观观察与分析 3、疾病诊诊断 检查 方法 1、头颅头颅 平片 2、脑脑血管造影 3、计计算机断层扫层扫 描 Computer Tomography (CT) 4、磁共振成像(MRI) 头颅 平片(Plain Film) 一般应用正、侧位 主要用于: 1、外伤:骨折、异常气体等 2、骨质破坏、增生及颅内高压等。 脑血管造影 (Cerebral Angiography) 定义:将有机碘造影剂注入脑血管内 显示脑血管的方法。包括颈动脉造影, 椎动

2、脉造影。可显示动脉期、静脉期和 静脉窦期影像。 应用:诊断:脑血管病变,肿瘤等。 治疗:溶栓 栓堵: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等。 计算机断层扫 描(C T) 1、平扫 轴位扫描 以眶耳线为基线( OM)层厚为5mm 、10mm。必要时进行冠 状位扫描。 2、增强扫描 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扫描 。 造影剂:非离子型,如Ultravist。 禁忌症:碘剂过敏,严重甲亢患 者。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 等。 C T脑池造影 ( C T Cisternography) 定义:经枕大池或腰椎穿刺注入造影剂 或气体,使脑池充盈后行CT检查。 缺点:创伤性检查,副作用大,较少使 用。 C T血管成像( C

3、T Angiography CTA) 定义:经静脉团注造影剂后进行螺 旋CT扫描,经后处理系统三维重建脑 血管图像,为相对无创性检查。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特点:多平面成像,多参数成像,无骨 伪影,分辨率较高。 绝对禁忌症:心脏起搏器、体内金属 异物如动脉瘤术后金属夹,金属 假体。 磁共振成像 1、平扫MRI : T1WI,T2WI,轴位,矢 状位或冠状位等多体位扫描, 层厚3- 5mm。 2、增强MRI:造影剂Gd DTPA (钆 二乙三胺五醋酸),缩短T1弛豫时间。 3、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应用流入 增强原理可获得脑血管成像。

4、特点:不 需要造影剂,无创性。 影像观察与分析 1、颅颅骨平片 2、CT影像分析 3、MRI影像分析 颅骨平片 脑血管造影 C T 影像分析 正常脑组织脑组织 解剖 结结构CT断层层影 像 C T 检查 观察要点:双侧对比。 1、密度:有无异常密度。正常脑组织CT值, 灰质3240Hu, 白质2832Hu,脑脊液:0 20Hu。 2、形态:病灶部位, 病灶边界,单发或多发 。 3、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受压变形 ,脑灰白质受压移位。 4、增强:有无强化,程度,形态等。 C T 观察要点 1、水肿:低密度,没有强化。 2、出血:急性期为高密度影像( 血红蛋白作用),吸收期为等、低密 度,囊

5、变期为脑脊液样低密度。 3、气体:极低密度 。 4、颅骨改变:增生,破坏,骨折 等。 M R I成像观察要点 多参数成像,双侧对比 1、T1WI:脑脊液为低信号,T2WI:脑脊液为高信号 。 2、脂肪 :均为高信号。 3、水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4、钙化:大多数情况下为低信号,亦可等、高信号 。 5、骨皮质,脑膜均为低信号,血管为流空信号,血 流缓慢时为高信号。 6、气体:均为低信号。 疾病诊断 1、脑脑外伤伤: 头皮损伤 ;颅骨骨 折;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蛛网 膜下腔血肿;脑挫 裂伤;脑内血肿; 脑外伤其他表现 2、脑脑血管病变变: 脑梗塞;高血压性 脑出血 3、颅

6、颅内肿肿瘤 脑外伤(injury of skull and brain) CT为主要检查方法,辅以MRI。 X线平片:可显示颅骨骨折或颅内积 气。不能反映颅内损伤。 CT可显示异物,骨折,出血,颅内 积气,脑组织 损伤等。 脑外伤(injury of skull and brain) 1、头皮损伤:位于外伤部位。 头皮血肿:CT 显示头皮下软组织密度增 高。 2、颅骨骨折:CT 显示率较低,平片显示好 。 1)线状骨折:CT 可显示骨折线。 2)颅缝分离:儿童多见,颅缝超过2mm 或双侧不对称。 3)凹陷骨折:颅骨全层或内板向内凹陷 , 4)粉碎性骨折:可见两个以上骨碎片。 头皮血肿 颅骨骨折

7、 硬膜外血肿 (epidural hematoma) 外力造成脑膜动脉、静脉窦或静脉破裂 使血液进入颅骨内板与硬膜之间。 特点:血肿较局限,形成双凸透镜形 或梭形。 局部常伴有颅骨骨折。 占位效应较轻。 硬膜外血肿 (epidural hematoma) CT 表现: 1、颅骨内板下局限性梭形或双 凸透镜形高密度影,可有轻度占位 效应 . 2、局部可有骨折。 3、随着病程发展,病灶变为等 密度 ,低密度,最后接近脑脊液密 度。 硬膜下血肿 (subdural hematoma) 由于皮质桥静脉破裂出血进入硬膜 与蛛网膜的间隙中形成。 特点:病灶范围较广,呈新月 形,占位效应明显。 硬膜下血肿

8、(subdural hematoma) C T 表现 1、急性期: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 度病灶,可沿大脑镰延伸至半球间裂内, 占位效应明显。 2、亚急性期:病灶为等密度,占位 效应明显。 3、慢性期:病灶为低密度,如反复 出血则密度混杂。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急性期CT为首选检查方法, 表现为脑 池、纵裂、脑沟内高密度影像 。 脑挫裂伤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包括脑挫伤(cerebral contusion )及脑 裂伤(laceration of brain)。病理为脑组 织散在出血灶,脑水肿和

9、脑肿胀,伴有脑 膜、脑或血管撕裂。 发生部位:外力作用处或其对冲部位 。 脑挫裂伤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CT 表现 1、低密度病灶,其内可见点片 状高密度病灶 2、可有占位效应。 3、可伴有颅骨骨折。 脑内血肿 (intracerebral hematoma) 1、外力部位或其对冲部位脑实质内 血管破裂出血。多位于额、颞叶。 2、CT 显示为脑内高密度病灶,周围 可有低密度水肿带,可有占位效应。 脑血管病变 1、脑梗塞 缺血性脑梗 塞 出血性脑梗 塞 腔隙性脑梗 塞 2、高血压性脑出 血 脑梗塞 (cerebral infarction) 定

10、义:脑动脉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病因:1)脑血栓形成,继发于动脉硬化、脑 血管畸形、动脉炎等。2)脑栓塞如血栓、气体 或脂肪栓子。3)低血压和凝血状态。 病理分类: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 检查方法:CT 和MRI为主要的检查手段。 缺血性脑梗塞 (Ischemic infarction) 病灶特点: 1、梗塞区呈楔形或扇形,基底位 于颅骨面。 2、同时累及皮质和髓质。 3、梗塞区与受累血管的供应范围 相一致。 缺血性脑梗塞CT表现 1、24小时内: (1)正常 (2)早期征像如致密动脉症,即受累大动脉内 密度增高,岛带征即岛带灰白质交界模糊,豆 状核灰白质分界不清,受累

11、脑沟变窄。 2、24小时1周:楔形低密度病灶,基底面 向颅骨,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可有不同程 度的占位效应。 缺血性脑梗塞(Ischemic infarction) CT 表现 3、2周3周:模糊效应,梗塞灶密 度相对增高,成为等密度。与正常脑组织 分界不清,由于侧支循环建立及大量巨噬 细胞浸润。并见脑回样增强,少数为斑片 、团块样强化。 4、3周2个月:病灶密度进一步降 低,最后成为等同于脑脊液的囊腔,可有 负占位效应。 缺血性脑梗塞MRI表现 1、早期可显示脑回肿胀,脑沟变窄 ,T1WI可显示动脉变窄,流空效应减弱。 2、病灶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为 高信号(长T1,长T2信号)

12、,病灶形态与 CT类似。 3、慢性期为脑脊液信号。 出血性脑梗塞 (hemorrhagic infarction) 1、定义:缺血性脑梗塞后数天或数周, 栓子脱落溶解,血管再通,血液流过远端受 损的血管引起出血。 2、CT表现:在低密度梗塞灶中出现点、 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可有脑回样或斑片样强 化。 3、MRI表现: 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有不 同的出血信号。 腔隙性脑梗塞 ( lacunar infarction) 定义:脑深部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脑 缺血性梗死。 特点: 1、 病灶直径小于1.5cm。 2、 多发生于基底节、丘脑、小脑 及脑干。 3、中老年多见。 腔隙性脑梗塞( lacun

13、ar infarction) CT 表现: 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等区域单发或多 发的卵圆形低密度病灶,可发生均匀或斑片状强化 (2-3周明显),4周以后,成为脑脊液密度,没有 强化。 MRI 表现: 以上部位的多发或单发的卵圆形长T1长T2信 号(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可有强 化。 高血压性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特点: 1、 脑小动脉破裂出血。 2、多见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 。 3、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 豆纹动脉,丘脑膝状体动脉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CT表 现 1、急性期(3天):肾形、类圆形或团块形

14、高密度 病灶(血红蛋白),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周围有环形 或半环形水肿带,占位效应明显,可破入脑室系统。 2、吸收期(3-7天后3周):血肿周边模糊,从 外缘起密度逐渐减低,高密度区缩小,水肿带增宽, 此时可于脑组织密度接近。占位效应明显,可见环形 强化。 3、囊变期(12月后):血肿吸收形成脑脊液密 度囊腔。与陈旧性脑梗塞无法鉴别。 脑出血的其它原因 1、动脉瘤、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 脑肿瘤及血液病等。 2、出血部位位于非典型部位。 3、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等血管异常需脑 血管造影确诊。脑肿瘤有其它特定表现。 颅内肿瘤 intracranial tumor 1、基本征象 2、胶质瘤 3、脑膜瘤

15、 4、垂体瘤 5、转移瘤 颅内肿瘤 (intracranial tumor) 原发性肿瘤:来源于各种脑组织结构。 继发性肿瘤:转移瘤或颅外侵入肿瘤。 颅内肿瘤观察的征象 1、 直接征象:观察异常密度改变 1)肿瘤的部位 2)肿瘤的密度、信号或边缘,有无 钙化 3)肿瘤大小,数目 4)肿瘤的增强情况 颅内肿瘤观察的征象 2、间接征象 1)肿瘤周围组织结构变化,有无占位效 应,脑室,脑池及脑组织受压或变形。 2)肿瘤周围水肿情况,瘤性水肿为血管 源性水肿,主要位于白质内,呈指状,没有 强化。 3)肿瘤周围骨结构变化。 胶质瘤(glioma) 起源于胚胎神经外胚层衍生的星形细胞 ,少支胶质细胞或室管

16、膜细胞等。占原发 脑肿瘤的40-50%。 分类: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细胞瘤、室管 膜瘤等 检查方法:CT、MRI检查为主,脑血管造影 辅助。 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起源于星形细胞,占胶质瘤的70%。 WHO分四级: 1-2级:低级星形细胞瘤 low-grade astrocytoma 3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 4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低级星形细胞瘤 青年人和儿童多见,成人多发生于大 脑,儿童多见于小脑,多发生于白质, 灰质可受累,有囊变,15-20%可有钙化 ,占星形细胞瘤的10-15%。 平片:正常,可显示点状钙化。 脑血管造影:不易显示肿瘤血管。 低级星形细胞瘤 CT 表现:平扫为等或低密度病灶,与 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可有囊变,无或 有轻度强化,周围无或有轻度水肿,占 位效应轻微。 MRI 表现: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无或轻度强化。占位效应和 周围水肿轻微。 3-4级星形细胞瘤 年龄大于40岁,多发生于大脑半球白 质,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