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拓展之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717297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匡超人拓展之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匡超人拓展之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匡超人拓展之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匡超人拓展之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匡超人拓展之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匡超人拓展之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匡超人拓展之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吴敬梓的儒林外 史,不仅是清中 叶唯一一部长篇儒 林小说,而且是我 国古代文学史上最 杰出的长篇讽刺小 说,标志着我国古 代讽刺小说艺术发 展的新阶段。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 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 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 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 一、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腐蚀和 毒害: 儒 生 形 象 热衷功名(把科举作 为荣身之路)、苦苦 追求、终获成功的腐 儒,如周进和范进。 一、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腐蚀和毒害 : 通过周进贡院痛哭,死去活来;范进中举傻 笑

2、,狂奔疯跑,及中举后两人命运发生的变 化,可以看出作者在对科举制度的批判的同 时,波及到对当时人伦关系及恶劣的社会风 气的揭露,表明科举制度是如何毒化了社会 风气,使人们都成为趋炎附势、眼热心冷的 势利小人。从而认识的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 心灵,控制知识分子命运的罪恶。 范进是个老读书人,考了几十年的科举连个 秀才也没有考到,在家里倍受冷眼,妻子对他呼 西唤东,老丈人对他更是百般呵斥。 发榜当日,范进家中绝粮,被迫拿了一只下 蛋的母鸡到市集去卖。报录人来报喜,邻人到市 集领回范进告诉他高中的喜讯时,范进因高兴过 度发了疯。 众人得知了范进中举的消息,一改往日对范 进冷漠、鄙视的态度,纷纷送鸡、送

3、米,胡屠户 更是送了几千钱来,但众人又得知范进发了疯, 便求胡屠户将他掴醒。 范进被胡屠户掴醒后,众人向他大献殷勤, 胡屠户也改变了对范进的态度,对乡邻夸耀说他 有眼光,将女儿嫁给个老爷,下半世有依靠,并 替范进扯衫尾,称之为贤婿老爷,说道范进 是文曲星下凡,最后和范进一道欢天喜地回家。张 静斋又来祝贺,甚至送了范进一套房,范进中举 之后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二、儒林外史把批科场与批官场结合,有力说明 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 南昌王太守新官上任,衙门里一片 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高腰汤知县沽名钓誉,枷死无辜的 回民师傅。 严贡生强圈王二的猪,打折王大的 腿;坐船不给钱,

4、还诬赖船夫吃他的 贵重药;没借给人银子却要利息;弟 弟刚死,他就强占弟媳和侄子房产。 官 绅 形 象 贪官污吏:贪婪成性、敲 骨吸髓的贪官猾吏,如王 惠、汤奉等。 土豪劣绅:戴着科举功名 的帽子而横行霸道、堕落 无行的在乡士绅,如严贡 生、严监生、张静斋等。 严贡生是一个典型。 张静斋 高要的汤知县为了表示“清廉”,竟枷死向他 行贿五十斤牛肉的回教老师父;引起回民鸣 锣罢市。说明了这些官吏就凭藉科举得意, 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 他们的共同特性。 劣 绅 形 象 严贡生是个恶棍,横行霸道,鱼肉乡里,是高要 县一霸。有时候要想成为“一霸”,并不需要有什么 强大的势力和惊人的后台,

5、只要身体素质基本过 关,外加足够不讲理就行。 他是个当地知名的老秀才,一般人对于读书识字 的“相公”,多少都有两分尊敬;而且,他个性残忍 狠毒,脸厚心黑,蛮不讲理,一般人对这种个性 的人,也不愿过多招惹;再次,他有5个“像生狼 一般”和他个性一模一样但更加年轻力壮的儿子。 这5个儿子和他同心协力,和别人只要一言不合, 就大打出手。6个穷凶极恶的壮年男子,形成了一 股实实在在的势力,使得他成了当地一霸。 这严监生一出场,即是为他大哥严贡生摆平两桩官司,这 官司是什么呢? 一个官司为了一头猪,严贡生把隔壁穷人王小二家走丢的 猪关自家屋里了,然后硬要人家出钱来拿。王小二的大哥 王大上门来讨,却被打了

6、一个臭死,腿都打折了。王小二 气不过就把严贡生告了。还有一桩官司是因为放债,乡里 有个叫黄梦统的人,央中人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写了 借据却没拿银子。过了大半年,黄梦统问严府取回借约, 严贡生却要问他拿利息。黄梦统买了个蹄酒上门去取约, 结果被严乡绅把驴儿和米同梢袋都扣了。 这两桩事情,充分暴露了严贡生厚颜无耻的嘴脸,连黑白 不分草菅人命的时任汤知县听了,也说道:“一个做贡生 的人,忝列衣冠;不在乡里间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骗人, 实在可恶!”要将严贡生拿了,结果把严贡生吓得卷铺盖 逃掉了。 最后严监生连在衙门使费,共用去了十几两 银子,帮他大哥摆平了官司。可以说,这严 监生终究还是有点兄弟情谊的

7、,比不得他大 哥严贡生,弟弟一死,他倒恩将仇报,最后 连弟弟的全部家财都想夺了去,相比之下, 倒显得严监生厚道些了。 这严监生是个老实人、糊涂人、吝啬人,但倒不是大奸大 恶之人。他家财百万,平日里夫妻四口在家度日,却连猪 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才在熟切店内买 四个钱的熟肉哄他。可以说,是个比葛朗台还吝啬百倍的 人物。他家的银子多得没地方去,他老婆宁可藏500两在 梁上,也舍不得花,可见夫妻两倒是同一路货色。 但是除了吝啬一点,严监生倒没什么明显的劣迹。严监生 的死表面看上去为亡妻之痛,书中写道:“(严贡生)在 家哽哽咽咽,不时哭泣;精神颠倒,恍惚不宁。过了灯节 后,就叫心口疼痛。

8、初时撑著,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 。后来就渐渐饮食少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 。”“立秋以来,病又重了,睡在床上。想著田上要收早稻 ,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 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 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 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 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三、揭露科场败将自命风雅,沽名钓誉,趋贵附势, 招摇撞骗的丑恶行径,解剖了科举僵尸上的赘瘤。 匡超人由善良淳朴青年,变成卑鄙恶劣 文痞。 王德、王仁假道学的虚伪面目。 杜慎卿的假真名士的嘴脸。 王玉

9、辉被八股文化蔽塞了人性、人情, 劝女殉夫尽节。 沉迷于八股文和 封建礼教而自害害 人的迂儒,如王玉 辉、马纯上等。 在八股科举制度 下由纯朴而堕落、 道德败坏、招摇过 市的骗子,以匡超 人为代表。 儒 生 形 象 在功名上不得志,但也不打算像周进 、范进那样苦熬苦挣,而是投机取巧,以 刻诗集、结诗社或品评艺人的“色艺”等 形式,混充名士,互相勾结,互相标榜, 过着无聊的寄生生活 。 莺脰湖名士,娄三、娄四公子; 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斋; 莫愁湖名士,杜慎卿、季苇萧等。 “ 名 士 ” 形 象 四、描写在科举功名是读书人唯一荣身之路的社会里 ,许多士人为科举所累,受尽穷困和侮辱。 倪霜峰,做了

10、37年的秀才,最终流落在南 京靠修补乐器为生。六个儿子死了一个,卖 了四个,剩下也一个过继给人做儿子,被搞 得家破人亡,受尽了困穷和屈辱。 鲁编修父女,亲自课读四岁的儿子。 第三节 理想文士与市井奇人 一、塑造了一些轻视功名富贵,具有 一定叛逆性格却又带有封建阶级正统 气味的所谓“真儒”形象,寄托了作者 的理想。 首回读书人王冕 ,是个学品、人品俱佳的理 想人物。是作者心目中知识分子的典范。 杜少卿:轻财仗义,鄙视权贵,拒绝皇帝召 见;注诗经敢于批驳朱注;与妻手拉手游清 凉山旁若无人。该形象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二、赞扬了部分功名富贵圈以外善良淳朴或有一技之 长的市井小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

11、者的进步倾向 。 沈琼枝: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 法律,对抗世俗,敢做敢当,自食其力的女 性。 四个“市井奇人”:季遐年(写字)、王太 (围棋)、盖宽(绘画)、荆元(弹琴)。 他们自食其力,多才多艺,安贫乐道,高雅 脱俗,是知识分子高雅生活“琴棋书画”的化 身,是作者心造的幻影,是文人化的市井平 民,是作者为新一代读书士子设计的人生道 路,体现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理想文士的探求 一、杜少卿 1、淡薄功名,讲究“文行出处”。 朝廷征辟,但他对朝政有着清醒的认识,“ 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所以宁可不 出去好”。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好了!我 做秀才,有了这一场结局,将来乡试也不应

12、 ,科、岁也不考,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 罢”!这就背离了科举世家为他规定的人生 道路。 2、在生活和治学中敢于向封建权威 和封建礼俗挑战,追求恣情任性、 不受拘束的生活。 3、扶困济贫,乐于助人,性格豪 放狂傲。 对贫贱困难的人,他平等对待,体恤 帮助;杨裁缝母亲死了,无力殡葬, 他就慷慨资助;给领戏班的鲍廷玺一 百两银子,让他重操旧业,奉养母亲 。 4、尊重女性,反对对妇女的歧视 与摧残。 他笃于夫妻情爱; 他反对纳妾 ; 对敢于争取人格独立的沈琼枝,他充满了敬 意。 5、追求社会理想和完美人格,目光转 向社会的底层的市井平民,“四大奇人” 体现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修乐器的倪老爹,看坟

13、的邹吉甫,开小米店 的卜老爹,开小香蜡店的牛老儿等等,他们 朴实善良,相濡以沫,古风犹存,充满人间 真情的温馨。 6、尊重个性,追求自由自在的生 活。 友人到他家聚会,“众客散坐,或凭栏 看水,或啜茗闲谈,或据案观书,或 箕踞自适,各随其便”。 他和六朝文人一样反对名教而回归自 然 7、怀有忧国忧民之心。 真儒们以道德教化来挽救颓世,赢得 他的敬重,虽然他的家产几乎已经耗 尽,但仍然捐三百两银子修泰伯祠。 (四)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甚至还体现在 小说人物的取名。 王德、王仁 忘德、忘仁;亡德、亡仁 严监生、严贡生严致和、严致中 昏朽的“二进”竟然名“进”,而且姓“周 ”姓“范”,“周”有“方正”

14、,“范”为 “范式”的意思,这就是鲁迅说的“婉而多 讽”了 。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儒的讽刺特征: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 作家“秉承公心,指摘时弊”(鲁迅中国 小说史略),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 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 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因而使人物既可笑, 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如马二先生 ,头脑迂腐醉心举业,处处显出可笑性格。但 他同时又有心地善良,慷慨仗义、急人之难的 品格。 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 ,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 ”。 作者善“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生活 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

15、(别林斯基论文学 )。喜剧性人物都有某种悲剧性 周进的哭死;范进的笑疯;王玉辉的先笑 后哭等等。马二先生游西湖,除吃六次茶、 五次东西外,就是读墨卷、看请仙、拜御书 ,湖光山色一点儿引不起他的兴趣等,在令 人捧腹大笑同时,又令人深思,令人心痛, 给人的是“含泪的笑”。 2、儒的讽刺手法 一是对照法 堂皇言辞与卑鄙龌行为对照 :如严贡生强圈别人猪,却自夸“从不晓得占 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 对同一对象的矛盾态度对照: 梅玖对周进的前倨后恭;胡屠户对范进的 前骂后夸, 二是夸张法 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 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 指头” 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 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四、儒林外史的语言特色 儒林外史是一部通俗长篇小说,其语言 几乎全为白话。、因此,它不是方言小说, 而是前人所称的“国语的文学”,“模范的国 语读本”。 儒林外史的语言形象、生动、简练而 富于讽刺意味,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全书仅 三十余万言,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复杂的关 系,交错的情节;清晰明白,绝无含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